流通企业内部控制要点浅析

2015-01-30 08:40刘鑫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刘鑫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流通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流通企业大多为资金密集型,其经营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商品的购、运、存、销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控不严,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经营风险。因此,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对保障流通企业正常运营,促进流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控要点

一、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企业资产完整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流通企业来讲,商品通常具有单价高、数量多、总金额大等特点,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流通企业的日常经营通常伴随着大额的资金占用,因此保障流通企业资金资产安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此外,在商品价格日益透明,市场充分竞争,利润率普遍较低的环境下,如何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二、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流程标准化

流通企业的平稳运营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保障。将各项制度汇编成文档,将关键业务流程编制成操作手册,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流通企业的内控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采购、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会计核算、融资担保、收付款等财务活动;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重大投资等其他内部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業务流程的标准化,可以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合法合规、有章可循。

2.建立有效的业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商品金额大、资金占用高等特点,流通企业应当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将风险预警作为日常的、重要的管理活动,对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加以识别、评估,及时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措施并化解风险。

流通企业可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风险预警管理:

(1)经营报告。建立了运营情况分析报告机制,通过编制日报、周报、月报等经营报表和经营分析报告,对公司的主要业务进行风险识别。

(2)合同执行。通过对各经营单位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清单式管理,及时分析合同执行异常的原因并评价潜在的风险。

(3)资金往来。通过对高风险等级的“应收、预付及存货”进行重点关注,对逾期应收、预付、存货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化解资金沉淀及往来款风险。

(4)内部审计及法律事务。通过开展对重点风险管控事项的内部审计和检查,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进行专项报告和研究,评估法律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建立有效的授权管控机制

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中发生的业务,应当按照不同的交易额和交易性质,采用逐级授权审批方式达成快速响应和有效管控的目的。流通企业授权审批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用管理。业务单位在开展业务前,必须对交易对象进行细致、深入地资信调查,全面、准确地了解交易对象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需要开展预付款业务和赊销业务的,需由业务单位编制资信调查报告,提出信用申请并逐级提交审批。

(2)合同管理。业务单位在拟定合同条款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业务合同进行初步审核,对合同要素的完整性、合同条款的法律风险、货权及往来款项的可控性、预计盈利情况进行评估,最后按合同金额和类别逐级进行审批。

(3)付款管理。财务部门需根据公司资金总体情况,收支计划和合同执行情况,对业务单位提交的付款申请进行审核,重点关注付款资料的完整性、是否达到付款条件、资金使用情况等,根据付款类型和金额做综合评审并逐级进行审批。

4.加强准入管理,切实把控货权

为确保货物储运安全,流通企业应加强对储运供应商的准入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淘汰。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做好货物流转过程的跟踪管理,确保商品从采购到销售各物流环节处处有监控、时时可追寻。同时,应加强货权凭证管理,要求所有物流凭证都能够及时取得并妥善保管。合法、有效的货权凭证,有利于企业对货物所有权的管控。

5.维护资金运营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应建立资金运转动态管理机制,以周报、月报的形式反应企业资金计划和状况,使企业资金链运转处于数字化可控状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资金占用和分布的异常情况。通过科学运用融资手段,遵循“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原则,取得多样化的融资品种,将流通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对业务单位日常资金余额的严格归集,降低企业的资金沉淀,实现更高效、集中的资金配置。

三、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弱化的原因

1.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

流通企业如果缺少一套切实有效的管控制度,或者有制度却不严格执行,有章不循,违规不究,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流通企业要特别防范资金被挪用、货权不清晰、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等问题,一旦发生以上风险事项,都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些问题都与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有密切的关系。

2.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流通企业在贸易合同签订之后,都存在未能及时、细致地跟踪管理的情况,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或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导致企业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往往是在风险事项发生之后才了解相关的业务信息。缺乏对业务的跟踪管理,就无法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无法及时分析研究并制订应对措施,造成企业对于风险事项被动应对的情况。

3.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成为流通企业提高收益的关键。但是在市场行情明显下跌的情况下,多数流通企业资金沉淀严重,存货高企,去化缓慢,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普遍资金紧张,流通企业的预付和应收款项金额加大,资金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获利能力。

4.考核体系依然以利润为重

大多数流通企业的考核重心依然是利润,这就使得业务单位重视业务的开展和利润的获取,而对经营风险和制度执行较为轻视。企业管理层在经營业绩压力面前,有时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但如果对业务过于放任,就有可能导致风险事项的发生。

四、加强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流通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合理的组织结构,要求企业内部各方面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权责对等。按照内部控制设计的相关原则,流通企业应当做到商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分离,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分别把控和相互监督,特别是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通过细致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反应业务的实际执行情况,有效预警,防范潜在风险。此外、各部门内部也要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即执行者与决策者岗位分离,编制者与审核者分离。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

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法”,所有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制度执行是流通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在流通企业各部门工作中均有体现。管理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事情,对于身处一线的业务单位来讲,管理更为重要,业务单位是企业风险管控的第一道防线,业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和制度执行的好坏,对企业内部管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流通企业应当加强制度建设,把各项经济活动全部置于监控之中,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管理。

3.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管理

要满足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及时、准确、高效的要求,就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加强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业务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资金状况等及时、准确地反应在SAP、ERP等信息系统中,可以实现流通企业的高效管理。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流通企业的考核评价应避免使用“重规模、重利润”的传统的考核方案,应注意提升责任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打造业务单位可持续盈利能力,将考核依据从利润指标扩大到业务综合运营指标,在评价业务单位规模、利润的同时,对其资产负债状况、合同执行情况、经营风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应当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结果进行指标分析并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对指标连续不理想的业务单位应明确其后续经营方案。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业务单位营运质量,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实现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的利润操纵行为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