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烈新
“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业车辆行业
朱烈新
2008年以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互联网应用不再局限于消费领域,“互联网+”作为一种变革性的力量,逐渐渗入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汽车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性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互联网化变革,智能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开发如火如荼。相对于家用汽车的大张旗鼓,工业车辆的互联网应用并没有受到大众过多的关注,但事实上,工业车辆的互联网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了。如今,工业车辆行业发展已由重资源型市场向服务型市场转变,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车辆厂商、经销商、金融、物流、维修门店以及车辆保险等领域,“互联网+”工业车辆的生态体系日渐完善。加入互联网元素的工业车辆,已不仅仅意味着在传统工业车辆上加入电子设备,而是以传统车辆为硬件载体,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互联网+”车辆制造,大大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工业车辆变革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产品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仓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业车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新一代的智能工业车辆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核心,通过网络技术、定位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高效的获取车辆和货物数据信息,并能在此信息基础上实现自动识别、定位、监控等功能,实现增值服务。
“互联网+”使工业车辆定制成为可能,培育了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EC(ElectronicCommerce)电子商务平台和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采用大大压缩了车辆制造企业的交货周期,减轻库存资金占用,降低订单执行错误率。特别是EC系统的使用,让从前被动生产转变为主动提供个性化产品,厂商通过将产品模块化,分成不同系列,每个系列下面都有可选择的定制项,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最符合需求的个性化工业车辆。虽然目前的工业车辆模块化设计与一般的工业品定制还有差距,但是车辆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利用,在大量收集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义目标市场和人群,最后进行产业化发展。
互联网让工业车辆营销从线下走向线上,开辟了线下线上两条战线。国内工业车辆一直走的是线下渠道销售或者垂直销售,销售模式仍然是区域代理为主。近年,也有一些企业自建门户,希望做垂直电商,目前比较大的信息平台有中叉网、慧聪网等,但这些都只是B2B类的新闻咨询或信息发布平台,尚不具备淘宝、京东等C2C第三方平台的优势和功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商。鉴于工业车辆的特殊性,纯粹的线上销售可行性不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符合目前市场的需求。首先厂商可通过线上目录展示吸引客户,客户通过线上了解附近门店信息和库存情况,就近交易;也可就近选择选择线下实体店看货,零距离了解和接触产品性能后再网上订购。下单后,客户可随时在线上了解车辆进度。到货后,客户到门店提货或送货上门,随后客户可在线上提交评价。这种整合销售模式需要建立相对密集的分销平台或渠道销售服务网络,以及强大的后台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对于传统的工业车辆企业将会是新的挑战。而且电商的客户体验、评论机制、三包机制更能倒逼叉车类工业品进行品质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完善,这有利于整个叉车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和提升。
互联网+服务,不仅给厂商和用户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也给工业车辆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平台。目前,家用汽车与互联网的跨界合作已然成为新常态,快速迭代的系统升级和应用已经逼迫汽车的嵌入式系统作出改变。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企业双方已经在共同探索和抢占汽车这个移动终端,希望植入自己的数据服务模式,打造“内容+平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获取更好的智能汽车体验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感受到,如同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颠覆一般,“智能汽车”对汽车行业而言,无论是功能还是拓展方面都与原来的造车思路不同,如果不紧跟这场潮流,就有可能被彻底“颠覆”。家用汽车如此,工业车辆也同样。传统的工业车辆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升级是传统的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大规模应用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工业车辆制造企业必须放弃孤岛式的想法,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思维进行战略性布局,为变革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浙江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