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不可

2015-01-30 13:37
浙江经济 2015年17期
关键词:浙江要素改革

非“创”不可

自古华山一条路,非“创”不可,创新是经济增长内生性与可持续性的长期主题。不“创”,前面就将是难以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通货紧缩、经济滞涨乃至危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举国为之欢呼。大阅兵展示了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防、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六个作战模块的59种装备,均为自主研发的现代化精尖装备。如果没有创新,没有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技术突破,我们不会那么快拥有国家坚硬的盾牌。

20世纪80年代,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鸡毛换糖”,就闯不出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模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浙江原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遭到重创,如果没有扩大有效投资和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政策导向,就不会有如今经济的“高开稳走向好”。

当下,还远未到“盛世繁华”,“三期叠加”阵痛仍在持续,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任务艰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还未完成。上半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PPI连续42个月下降,制造业通缩现象明显;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巨大,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2001年以来同期新低。如果没有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子商务以及信息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就不会有今天8.3%的经济增速。

创新,是历史长河中的黑天鹅,不多见,却往往主导着未来发展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以熊彼特为首的创新理论,取代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如果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假说,经济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要素投入可引起经济规模的简单扩大,但最终会逐步收敛在一个均衡轨道中,经济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会遇到“增长停滞”的问题。只有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因素,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自古华山一条路,非“创”不可,创新是经济增长内生性与可持续性的长期主题。不“创”,前面就将是难以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通货紧缩、经济滞涨乃至危机。

根据迈克尔·波特从增长要素角度来区别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理论,我国经济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即创新推动的阶段。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对于浙江来说,近年来新的增长热点不断涌现,“四新”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

如何去“创”,首先需要的是营造环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打造适合创新的公共环境。继续强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推进财税体系改革,特别是对创新企业等的税收扶持政策等。说到发展改革工作,在新的困难、挑战与机遇下,亟需创新思路、加强谋划、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其次需要的是积累知识与技术。要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更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研发新的技术,从而从资源要素依赖转变为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依赖。要加快向市场竞争模式转型,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高技术含量、高生产率竞争,大幅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唯有“创”,浙江才能真正扛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当习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读“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新时代抗战精神时,“创新必胜”或许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旗帜。

猜你喜欢
浙江要素改革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改革之路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改革备忘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改革创新(二)
也谈做人的要素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