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双
以生态引领主体功能区建设
吴跃双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景宁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这给景宁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为景宁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供有效载体,有助于景宁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攻克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体制机制的顽障痼疾,奋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景宁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
生态与生产。生态与生产就好比五行中“金与土”,永远都是相生相克的矛盾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同时做到经济高速增长和生态明显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如何转变生产方式的命题,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即如何均衡地处理好生态与生产的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把景宁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省里、市里考核时不再只看“GDP”、只看工业经济,而是分类考核。景宁在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生态与生产的关系,不能追求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GDP,不能追求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的GDP,更不能追求黑色的GDP、有毒的GDP、带血的GDP,而是要追求幸福GDP!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GDP,要的是以绿水青山为支撑、富民高效的绿色GDP。
规划与规则。浙江人历来都是以“破坏规则”发家致富的,所以体制机制新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但破坏规则,不守规矩,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到处的违规建筑和垃圾级别的建筑,以至于“三改一拆”成为全省首要政治任务。纵观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很多地方存在规划建设“两张皮”,规划成为了墙上的一张图,抽屉里的一个文件,没有发挥规划应有的作用。规划重要,规则更重要!规划重要,执行更重要!
大气与名气。要有名气,首先必须做到宏观大气;要宏观大气,必须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谋划。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时,景宁提出了要把景宁打造成“中国畲乡第一城、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县、民族团结共建美好生活标杆县”,同时景宁立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与风情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出把县城建成“5A”级景区的宏伟目标,并且大手笔进行立面改造、桥系改造,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大胆构建山区城市空间,完全颠覆了山区传统城市化概念。
县域与领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到或创造自己的领域,并且心无旁骛地醉心于自己掌控的领域,竭尽全力向纵深拓展,想方设法把相对优势做成绝对优势,如义乌、安吉就是如此。景宁在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中正在形成自己的领域,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方面还处在“低小散”的小农经济阶段,“样样都有,样样都只有一点点”,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极低,真正规模化、集聚化生产尚未起步。在未来的发展中,景宁应该更加重视发展的集约度和产业的集中度,努力在民族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绿茶发展上形成自己的领域。
整合与融合。纵观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胜地,无不把文化融入城市、乡村、产业,融入山、水、草木、家园,成为当地发展之魂!文化在五行中属木,它的特性是主生发。用现代语言来讲,文化的功能就是融合。景宁的主要特点是资源零散,整合难度十分大,要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坚持“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城市留下文化的烙印”这一理念,通过文化的融合性,有效整合山水、民俗、文化、历史等资源,着力构建以绿色山水为主线、畲文化为底蕴、原生态为卖点的大旅游格局,打造中国畲族风情文化旅游基地、华东民族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浙江特色文化旅游新高地。
坚持“生态是发展的永恒主题”。离开生态,景宁就失去了发展的最大资本、竞争的最大优势。景宁必须始终把保护好绿水青山放在第一位,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促进生态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努力实现“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景宁能够吸引大都市的居民来消费的也只有生态——“优质的山水、新鲜的空气、绿色的食物”,为他们洗心、洗脑、洗肺、洗胃。紧紧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这一契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谋划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改革、出台重大政策、落实重大举措时,始终突出“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力争把景宁建设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标杆县。
“基础设施优先”。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区域对外交通条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利、环保、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撑,重点是要做好城市功能提升和交通一体化建设。城市功能提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努力构建“一老一新一副一环”城市格局,把县城打造成为一个“5A”级景区。“一老”,即通过立面改造、桥系提升、古宅开发等项目的实施,着力将鹤溪老城区建成具有浓郁畲乡风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新”,即通过总部经济园、风景古镇、外舍五星级大酒店、昌蒲湾休闲房产、游艇俱乐部、水隅仙境等项目的开发,将外舍新区打造成集现代商务、创意动漫、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副”,即通过实施“农民创业园”项目,加快澄照副城建设进度,打造创业创新示范区;“一环”,即以“金线串珍珠”的形式,将畲族博物馆、青少年宫、山哈宫、“十大畲寨”串成一条线,形成一条畲族文化体验带。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县域“二纵一横一连四通道”主干路网,进一步缩小重点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重点是推进温武铁路前期,加快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G4012)景宁至泰顺段工程、52省道改建工程等国省道干线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和运输站场的布局。
“内外集聚优先”。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鹤澄、大东景、千峡湖、沙川等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重点,促进农业主要产业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推进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引导零散工业分类集聚,构建以丽景民族工业园、澄照农民创业园两大工业平台为重点,组合王金垟复合产业区块及城北110区块的“两园多块”工业发展格局。二是推进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加快山区农民内聚外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构建“农民下山、老板上山”模式,重点是做好澄照万人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完善沙湾、东坑等中心集镇功能,引导农民就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有效承接高山、远山农民集聚。
“教育培训优先”。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高中和初中向城区集中、小学向中心乡镇集中”的原则,优化教育布局,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和下山移民小区建设,新建城西、外舍、澄照、王金垟、梅坑等幼儿园和外舍小学、澄照农民创业园学校,提高教育信息化,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二是强化人口素质提升。从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的需要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人口素质。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文化程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促进全县人口的素质全面提升。三是深化劳动技能培养。依托农民创业园、城北110工业区块等功能区块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加大山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种养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符合景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技术培训,以及餐饮宾馆服务、数控机床、汽车修理等用工需求量相对较大的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
“文化引领优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或者说,没有深度文化内涵的民族也罢,产业也罢,项目也罢,都是不长久的,甚至是虚无的。景宁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文化引领。一产:要充分利用景宁独特的自然禀赋,把文化创意渗透到产业发展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发挥文化作为“催化剂”的功能,从而“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比如把景宁县的惠明茶文化、农耕文化做大做强,打造“茶香鹤澄”、“农乐东坑”、“竹韵景南”、“秋雅雁溪”,在“种”文化中增加一产效益。三产:要充分利用畲族文化这张金名片,充分借助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文切入、借文造势、靠文发力,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民俗风情释放能量,使其形成文化生产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开发影视观光、商务会展、文化演艺、休闲娱乐、节事节庆、乡村美食等旅游产品,积极开发观赏型、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和发展娱乐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打造形成全国畲族文化传承、交流与体验中心,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实验基地,全国少数民族工艺品集散中心等三大高地,建设集中式畲文化体验中心、千年山哈宫、“十大畲寨”等代表畲族文化的畲民族精神殿堂,打响《印象山哈》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演艺精品品牌。
景宁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