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与“草根”的接力

2015-01-30 07:54陈越
浙江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浙商海归草根

陈越

“海归”与“草根”的接力

陈越

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浙江民营经济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已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第一代浙商多数出身于草根,文化水平不高;二代浙商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超过一半有过海外留学经历。当第一代浙商老去,企业的传承问题浮出水面。“海归”与“草根”的接力棒能否顺利交接,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又该如何迎接新的挑战?“风云浙商”潘阿祥的经历似乎是一次成功的诠释。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潘阿祥也不例外。目不识丁的他,在创业中四处碰壁。但是他毫不气馁,上世纪90年代用借来的20万元创建了第一家公司——通讯电缆厂。短短的20年里,他将1家公司变成了6家公司,并在这20万元的后面添加了许多个零,创造了一个拥有20多亿元资产的企业——浙江振兴阿祥集团。

很多人会问,潘阿祥真的是大字不识一个吗?看看保存在浙商博物馆的那本电话本就能瞬间明白。这本堪称由“象形文字”编写的电话本上尽是抽象图案和歪歪扭扭的数字。因为不会写字,他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方式写写画画,如在公安局领导的电话号码旁边画一只手枪、在女士的电话号码前面加一根辫子等。

这些“创新”之举,在潘阿祥眼里,实属无奈。儿时家境贫寒的他,只有在干农活的时候才能“偷个懒”,跑到教室窗下偷听老师讲课。没文化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因此他一再叮嘱子女好好读书,把他们送出国进修。女儿陈丽红1999年取得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文凭后远赴英国,入读牛津教育学院,并于2002年12月顺利取得格拉斯哥大学硕士学位,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2002年,陈丽红回国,此时正是振兴集团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留学海外,她的心却始终在中国,与父亲在一起,与振兴在一起。重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陈丽红就义不容辞地回国帮父亲打理企业。此后,振兴集团不断地招贤纳士,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越来越多,企业的人才结构日益优化。

当“海归”遇到“草根”,难免擦出火花,即使是父女也不可避免。在潘阿祥看来,员工就像家人。上至企业高层,下至扫地阿姨,但凡谁家有事,他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他认为,慈善不仅是捐款、赈灾,更是帮助身边的人。四年前,有个员工罹患白血病,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无力承担治疗费,潘阿祥毫不犹豫地掏出50万元。现在,这个员工已经完全康复,还荣升副总,企业给他配备了房子、车子。在工作中,潘阿祥也是这般的“感情用事”,往往根据人来分配福利,尤其是对于老员工和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即便换岗也不降标准。起初,陈丽红对父亲的管理方式很不认同,她认为,应该严格按照企业规定来执行。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转变了她的看法。

2008年春节前夕,新建的8万平方米厂房被大雪压垮了。当她看到即将建成的新房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眼前一片惨白,父亲这么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面对有史以来遭受的最致命的一击,当所有人都六神无主的时候,这位女儿眼泪的“英雄”父亲说:“没关系,工资照发,春节照过。20年前的我白手起家,今天有这么多人,不怕重头再来。”未曾想到,为了紧急抢救物资,已经放假的员工们主动赶来帮忙。陈丽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正是父亲对员工的关怀,才换来危急时刻这浓浓的情义。”正是在如此艰难的年份,潘阿祥还为汶川地震的灾民捐出900万元,这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对他翘起了大拇指。

然而,对于子女,潘阿祥却略显“吝啬”。他说子女也是替他“打工”的员工,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拿到过企业的最高年薪。与传统企业家不同,潘阿祥并没有要求子女一定要继承家业,反而是兄妹俩自愿充当父亲的“左膀右臂”。对于父亲的这一说法,陈丽红打趣地说:“这离我职业经理人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创业难,守业更难。其实,创业与守业之间本就是传承与革新的关系,传承是革新的基石,革新是企业提升的关键。二代浙商对一代浙商的传承,不仅是财富的延续,更是理念和精神的传承。老一辈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加上洋墨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历经磨合终成蜕变,带领民营企业实现全面发展,将为浙江经济新常态增添新的亮点。

猜你喜欢
浙商海归草根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校园“三剑客”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草根艺术家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