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多管齐下抓好社区建设“这颗棋”*

2015-01-30 01:13李丽君
中国民政 2015年21期
关键词:酒泉辖区街道

李丽君 张 鹏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多管齐下抓好社区建设“这颗棋”*

李丽君 张 鹏

近年来,城市社区作为居民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多管齐下,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有效提升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一、社区建设的本质:实现社区自治功能回归

酒泉路街道推行政社分离,在街道内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社区各类行政事务全部收归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由街道社区工作中心主任兼服务中心主任,设置前台全科受理窗口一个,实行“一口式接件”,即将社区原有办事窗口整合为一个全科服务受理台,并由两名熟知各类行政事务整套办理程序的全科服务工作人员接待办事群众,做到“群众有问必答、业务受理清楚、分类归口清晰”,能够现场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告知群众办结时限,转交后台限时办理;后台综合窗口5个,实行“归口式办理”,即后台5个股室业务部门,有力支撑前台全科受理的正常运转,做好群众与相关部门的接洽工作,扮演好中间人和协调人的角色。这种为居民群众提供前台一口综合受理、后台联合协同办理的政务类事项受理服务,形成高效统一的组织体系,真正实现“四个零”的突破,即服务距离“零距离”、服务受理“零积件”、服务触角“零缝隙”、服务效果“零失误”,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回归社区自治功能。

二、社区建设的基础:改造“三不管”楼院为“酒泉小院”

原来的“酒泉小院”是一个以脏、乱、差出名的无物业公司管理、建设主体无单位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管理的“三不管”院落。酒泉路街道协调筹资500万元完成了48个“三不管”楼院提升改造任务,目前辖区无一处“三不管”楼院和“脏源点”,改造过的院落都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硬化、文化和保障安全的“五化一安”目标。同时街道着力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将辖区内41个“三不管”楼院全部移交城关物业,让低收入和出租户等家庭享受到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街道还利用各类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如在酒泉小院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现已完成中心主体建设,建成后将设有多媒体活动室、舞蹈健身室、亲子活动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营造繁荣、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社区建设的载体:强化三级人员网格管理体系

酒泉路街道按照“街道、社区、网格楼院长”三级人员管理体系,按区域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将居民区楼群、辖区单位、沿街商铺、学校及幼儿园、商场、医院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每个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的动态管理。按照“一网多功能”方式,及时掌握网格内党建、环境卫生、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综治等信息,切实做到“人在网中访、事在网中结”。全面推行网格楼院长“三合四带五提升”工作法,将网格楼院打造成西部欠发达城市居民自治的最基础的细胞。“三合”即把原有专干、网格员和楼院长资源整合为网格楼院长队伍;“四带”即网格楼院长入户走访需携带民情日志、连心卡、便民服务手册、七色彩带人口登记册,开展管理服务;“五提升”即要求网格楼院长在入户、入店和入单位走访过程中,将所掌握的情况记录在民情日志上,提升联系服务居民、非公党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人口信息等水平,真正实现“群众的代言人,社区的好帮手”,缩短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四、社区建设的抓手:搞好社区服务

(一)彰显党员文化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酒泉路街道按照网格划分,构建起了“物业+党组织”“项目+党组织”等产业型组织以及“志愿者服务队+党组织”等社区服务型组织,并以党建网格为统领,实行“社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管理体制,目前共选出楼院长71名,建立了74个楼院党小组,组建了72个“服务型”“监督型”和“联谊宣教型”等特色党小组,选出了146名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担任楼院党小组组长,解决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难题。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酒泉路街道充分利用“党员红色港湾”不断加强和丰富党员活动形式,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把党员活动阵地真正建成党员政治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讲堂,议事参政的场所。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党员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阵地逐渐成为开展全区性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

制作“党员荣誉岗”。酒泉路街道将辖区甘南路中段打造成为“门前三包”工作示范一条街,做到三个统一,即包抓人员统一服装、统一标识、门店统一便民服务栏,在每个门店醒目位置贴挂“门前三包”公示牌向市民进行公示,内容包括店铺名称、包抓人员、包抓内容等。门店内有党员的悬挂“党员荣誉岗”公示牌,充分发挥辖区党员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中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门店做好“门前三包”各项工作。

增进党员凝聚力。酒泉路街道依托“网格楼院长”入户过程对辖区618名党员尤其是148名流动党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街道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流动党员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网上信箱,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学习资料、培训介绍等活动信息,并在“七·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向他们发送节日慰问信息,切实增加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与流动党员的互动交流,体现党员的身份意识。

(二)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为民服务零距离。酒泉路街道将所属中街子、张家园、南稍门、杨家园、畅家巷5个社区全部打造成“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使居民群众出门不到一刻钟,买菜、吃饭、理发、小病就医、文体活动等需求全部解决,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愿望,真正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社区建立健全了服务信息资源库,并对信誉度高的服务机构进行了精选,设计制作了“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服务手册,公布了服务内容、地址和服务电话等,逐步形成面向弱势群体的人性化服务、面向居民群众的便利化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

深度开发微信公众平台。酒泉路街道借助网络媒体为社区之间、居民之间搭建相识相知、互帮互助的网络平台,设置了政策咨询、投诉建议、街道动态、便民服务等多个栏目,为居民群众提供辖区爱心联盟店、商铺、医疗卫生及街道、社区信息。街道与社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有效地将讯息传递给居民,居民可以通过关注平台公众号随时了解街道及社区内的最新动态。居民们遇到问题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街道及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使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问题。无形中增进了政府与居民群众的交流互动,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开展“五爱”服务。酒泉路街道将辖区“两新”党组织加盟为街道“爱心联盟店”,在店里安装了终端设备,不同的救助对象分发不同面值的“爱心一卡通”卡片,持卡人在“爱心联盟店”购物时不仅可当现金使用,同时享受优惠服务和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依托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开办了“虚拟养老爱心餐厅”,免费为辖区孤寡、三无老人提供餐饮服务;社区创设了“爱心洗衣房”,为辖区的困难老人免费洗衣;成立了“爱心妈妈”接送队,每天将辖区部分四点半以后因父母工作无暇照顾的孩子接到社区,由青年志愿者和辖区“五老”队伍,免费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并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切实解决了辖区居民的实际困难,做到了贴心服务。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建成甘肃省首家街道一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酒泉路街道60岁以上老人达8943人,约占街道居民人口总数的16.7%。在省市相关部门和城关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实施建设总投资200多万元的酒泉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是甘肃省首家街道一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中心内设餐厅、医疗康复室、健身室、阅览室、棋牌室、电脑室、理发室、按摩室、器乐演奏室、洗衣房、心理咨询室等多个馆室,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咨询、保健讲座、理疗康复、文化服务、中医按摩、食物配送等服务项目,充分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诉求,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探索出新的服务模式。

实现智慧养老。酒泉路街道大力开发智慧养老系统,积极联系辖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不定期对辖区老人进行体检,建立信息档案,探索医养结合工作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视频系统和“一键通”医疗救助系统的有效载体,将中心各个活动室监控设备与电脑、手机指定软件相连,让老人们的家人随时都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手机终端软件等设备看到自己亲人的“画面”,解除了子女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的后顾之忧。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酒泉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是全省首家引进社会工作理念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引进甘肃惠群社工组织,利用其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服务手法,集中社区资源,为辖区老人,特别是三无、特困、空巢、失独、孤残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相对于政府直接补贴老人,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能更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将服务项目进行外包后,还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格局。

(李丽君系甘肃行政学院副教授 张鹏系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 本文系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网络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4XSH02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酒泉辖区街道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酒泉肃州区甜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飞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国酒泉
酒泉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