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基本国策与时俱进
“独生子女政策”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基本国策,经过近35年的贯彻执行已经被广大的国人所接受。然而,任何政策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政策的与时俱进是一种必然。10月29日,新华社报道重大新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允许普遍二孩。新闻引发了全民热议,各种评论火爆各大媒体网络。正如《南方都市报》所描述的那样,全面二胎政策即将落地,一时间“要不要生二胎?”的话题取代了“你吃饭了没?”成为最流行的问候语。
新华社评论认为,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之前,从十年前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告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到五年前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措辞表述的细微变化,也表明计生的色彩在慢慢褪去,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视逐渐上升到人口发展的高度上来。
南方财富网全面解析了放开二孩政策的五大原因。首先是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其次是“银发危机”。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突显出来。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第三是“刘易斯拐点”隐忧。“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第四是“失独”的社会之殇。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最后是男女比例的失衡。按照《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我们可以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放开二孩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改善未来劳动力供给。调整政策如果能带来一定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则将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和议论,但正如开篇所言,政策是服务于当下的,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与时俱进,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