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的角色定位

2015-01-29 02:37金明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朝鲜语韩国语第二语言

金明实

(辽东学院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在中国,韩国语教育有两种,一种是以朝鲜族为对象的母语教育,另一种是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种,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也分为社会教育和大学教学。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各种外语培训院,只以教外语为目的,不授予学位。而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大学本科韩国语教育。在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中,只有韩国语一门外语,较为特殊。特殊在朝鲜族的母语为朝鲜语,与韩国语极为相近,所以朝鲜族教师在韩国语教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韩国语是汉族教师的第二语言,虽然不具备朝鲜族教师的先天优势,但经历了零起点的学习,能够掌握学习韩国语的方法及技巧,并且能够清楚地了解韩国语与汉语的思维差异,因此汉族教师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本论文旨在探讨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的优劣势,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定位好他们的角色,那对韩国语教育事业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国内韩国语教师队伍现状

1.韩国语教师结构

韩国语专业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设立,到现在已经约有70年了。在中韩建交前仅有5所学校开设韩国语专业,在中韩建交之后迅速发展壮大,金秉运教授指出,2003年国立院校韩国语专业任教的教师为178人,2008年增加到368人。2010年,据权赫律教授统计,在中国大学从事韩国语教育的大学教师数约1580多名。目前韩国语教师队伍还在发展壮大。在中国大学从事韩国语教育的无外乎是朝鲜族、汉族、其他少数民族和韩国人,其中以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为主。目前,韩国语专业教师队伍形态或是朝鲜族教师占多数,汉族教师和韩国外教占少数的状态。或是汉族教师占多数,朝鲜族教师和韩国外教占少数。或是韩国外教占多数,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占少数。或是仅有朝鲜族教师,没有韩国外教和汉族教师。或是只有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没有韩国外教。理想的韩国语教师队伍结构应是“朝鲜族教师+汉族教师+韩国外教”。

2.韩国语教师教育背景

从事韩国语教育事业的朝鲜族教师群体的情况较为复杂。早期从事韩国语教育的教师大多是朝鲜族教师,这些早期朝鲜族教师或是延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是朝鲜族中学教师,或是会朝鲜语非专业的教师。后期从事韩国语教育的朝鲜族教师一般多是延边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有从韩国国语国文专业或韩国语教育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总体来说,本科阶段到硕士、博士阶段全部都是韩国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朝鲜族教师非常少。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专业不一致的情况较多,比如本科阶段是为其他专业,硕士阶段改为韩国语语言文学,或是本科和硕士阶段都不是韩国语言文学专业。

从事韩国语教育事业的汉族教师或是国内韩国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或是韩国国语国文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或是韩国非国语国文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或是本科阶段非韩国语专业,研究生阶段进入国语国文学习并毕业的硕士、博士,或是韩国韩国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

据青岛科技学院孙福熙教师2010年对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教师学历统计研究表明,中国国立大学,像北京、上海、浙江等沿海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如北京地区博士占59%,硕士占37%,学士占4%。上海、浙江地区博士占30%,硕士占41%,学士占29%。相对偏远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学历较低,像黑龙江省博士占5.8%,硕士占21.7%,学士占72.5%。其他如山东地区、河北地区等硕士比例占多数,博士和学士占少数。虽然一些发达地区的韩国语教师取得博士学位的多,但目前中国韩国语教师硕士学位比例较高。

二、朝汉教师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的优劣势分析

1.语言习得方面

朝鲜语是朝鲜族教师的母语,也可以说是第一语言,是汉族教师的第二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外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时间与母语习得的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最终语言的习得效果也不一样。这种通过不同方式习得的语言对这一门语言的传授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先从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习得方式和途径来看,第一语言是在儿童时期自然家庭情况下习得,之后又通过中小学时期教育强化进行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的基础上习得其他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的的习得途径或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或是学校有意识学习的结果。前者是自然情境下第二语言习得,后者是课堂第二语言习得。在国内进行四年正规专业教育的汉族教师属于课堂第二语言习得者。有韩国留学背景的汉族教师则是经由两种途径习得第二语言的。

正是因为朝鲜语是朝鲜族教师的第一语言,朝鲜族教师经历了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其对朝鲜语的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的精深了解,是第二语言习得者难以超越的。尤其是一些词汇或语法现象无规律可循时,语感和习惯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感和习惯表达是在自然情境下获得的,仅靠课堂书本教材的灌输是无法获得的,需要在自然情境下长期积累。因此朝鲜族教师在韩国语教学方面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而汉族教师在课堂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很多未能理解消化的韩国语知识,或对韩国语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毕业之后直接担任韩国语教师,而这种未消化理解的知识和错误的认识也会影响到韩国语教学质量。在这一方面,汉族教师较朝鲜族教师略处于弱势状态。但是作为一名外语教师,除精深的外语语言知识外,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根据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对外语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汉族教师又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汉族教师第二语言的习得经验可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借鉴。外语学习者是在基本掌握了母语的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因此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结构主义派Lado指出“目的语中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是容易的,与其母语相异的成分对他来说是困难。”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叫“迁移”,促进外语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知识的迁移称为“负迁移”。韩国语学习者原掌握的汉语知识也会对韩国语的学习产生迁移现象。而汉族教师对这种学习迁移有着深刻的体会,这是朝鲜语教师无法体会到的。所以汉族教师在了解汉语对韩国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下,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语言的积极影响,促进正迁移的出现,当汉语与韩国语规则不一致时,能帮助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此外,虽然朝鲜语是朝鲜族教师的第一语言,在韩国语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其实也是一种弱势。因为朝鲜语与韩国语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朝鲜语对韩国语也会产生迁移现象,虽说正迁移要远大于负迁移,但这种负迁移也不容忽略。朝鲜族教师可能因为受母语影响,在使用习惯上更多地保留了朝鲜语的习惯,导致与韩国语脱节,比如词汇的使用,朝鲜语方言,朝鲜语的语音语调,朝鲜语的写作习惯等。这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到韩国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是汉族教师在这方面可能就要优于朝鲜族教师。因此朝鲜族教师要掌握朝鲜语和韩国语的明显差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2.文化方面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分为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建筑、科学技术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普通文化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时空概念、社会组织、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朝鲜族虽然生活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但朝鲜族家庭很大程度上都保留了朝鲜民族传统习俗,比如在礼节、饮食、节日习俗,婚礼习俗等。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还有正式的学校义务教育,所以朝鲜族教师对朝鲜文化是非常了解的。国内延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朝文系毕业的朝鲜族教师及在韩国攻读国文专业的教师在文学方面的知识底蕴很高。而汉族教师虽然经历了本科四年韩国语的学习,但主要学习的是语言,对文学方面的知识只是简单了解或是不了解的状态。有的汉族教师虽然也在国内或是韩国攻读了硕士课程,但大多都是攻读语言学,攻读文学的不是很多。因此,朝鲜族教师在朝鲜文学知识底蕴和对文化的了解方面要优于汉族教师。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避不可免地遇到文化干扰。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自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模式套用或强加到所学语言中,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导致交际失败。朝鲜族教师与韩国人交际过程中,因为相似的文化背景,不会产生太大的文化冲突,所以不会太注意中韩文化差异。但汉族教师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中韩文化差异,势必会遇到文化冲突,尤其是有过留学经历的汉族教师,对这种文化冲突体会较深,因此,有过留学经历的汉族教师对中韩文化差异方面的了解要优于朝鲜族教师。但是没去过韩国的汉族教师由于环境因素,对这种中韩文化冲突了解也是有限的。

3.教育经历方面

通过对韩国留学归来的国语国文专业的博士和硕士中考察发现,国语专业的博士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要强于硕士,知识底蕴要高于硕士。但是口语表达能力差异性不大。韩国留学归来的国语国文专业的博士、硕士与国内毕业的朝鲜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相比,专业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及知识底蕴相当。但是口语表达能力上会有一些差异,留学派会在语音语调、语言表达习惯上发生改变,顺应韩国语的语言发展习惯。而国内派中,朝鲜族教师在语音语调、语言表达习惯上更多了保留了朝鲜语的习惯,汉族教师则未能在语境中得到练习,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较弱。所以论口语表达能力,留学派要好于国内派。还有一部分是韩国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从语言文学研究能力来看,他们要弱于国语国文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但是从韩国语教学实践能力来看,他们要优于国内外国语国文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

三、朝汉教师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的角色定位

在中国,韩国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一般为综合韩国语、韩国语听力、韩国语阅读、韩国语会话、韩国语写作、韩国语翻译、韩国文学、韩国概况等主干课程。考虑到中国本科高校韩国教师队伍结构、教育经历、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等,适合展开各课型朝汉教师合作教学团队模式。通过这种教学合作团队模式,可以使朝汉教师各显其能,取长补短,易于构建优质课堂。

朝汉教师韩国语课程安排

上述表格简略按照教师特点设定了朝汉教师在韩国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定位并非绝对,从民族定位教学角色主要是根据朝汉教师语言习得特点而大致做出的定位。

初级阶段,教师和课本是两大媒体,教师是学生唯一的语境和外语社会,所以入门阶段优质教师的配备尤为重要。初级阶段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综合韩国语、朝鲜语听力、朝鲜语阅读、韩国语会话等。教师作为学习者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应该起到中介者的作用。外语教师中介者角色具体含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掌握常用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综合韩国语课程的教师需要发音准确,语调标准,语速慢,语法词汇基础知识扎实,性格要仔细认真,有耐心。初级阶段韩国语的专业知识虽然简单,但由于是入门阶段,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韩国语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朝鲜族教师方言语调难以改正的,汉族教师发音不标准的,性格急躁无耐心的都不适合教综合韩国语课。

当学习者到了中级阶段,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语知识后,掌握的母语与目的语会冲突,为防止母语负迁移,这个阶段的教师需要了解汉语和韩国语的明显区别。而且这个阶段,教师是讨论谈话的对手和学生造新句的鼓励者。因此在专业技能方面还需要教师口语流利,思维敏捷,专业知识丰富,性格方面活泼开朗,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氛围。专业知识薄弱、口语不好的朝汉教师都不适合教中级阶段的韩国语课。高级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的需求量增大,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这个阶段,朝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更适合胜任。高级阶段的教师需要口语流利标准,思维敏捷,专业知识信息量大,需要能够迅速辨别学生口语与写作的正误。

朝鲜语写作课程一般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符合韩国语的语言思维。相对于汉族教师,朝鲜族教师的语言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较强。会话课程一般适合具有留学经历的朝汉教师。文学课程必须是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胜任。韩国语翻译分为韩汉翻译和汉韩翻译。一般来说,汉族教师擅长韩汉翻译,而朝鲜族教师擅长汉韩翻译。所以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师需要是翻译相关专业,或是擅长翻译,或是翻译经验丰富的朝汉教师教师胜任。听力和阅读课程相对综合课程,课时较短,且专业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就目前现状而言,韩国语教师素质结构参差不齐,也有一些专业技能相对薄弱的教师,可以适当根据教师的性格和特点安排基础阶段的听力或是阅读课程。

概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担当的诸多角色作用,就是教书育人。对于外语教师则是教话育人。这是学校教育的两大功能,他们彼此相依,浑为一体。但其实现者主要是教师。所以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基于中国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教师状况,定位韩国语教师的角色,也是韩国语教育事业成功的根本。在韩国语教育事业中,合理安排教师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力。

[1]金秉运,吴相顺.目前中国大学韩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5):155-160.

[2]孙福熙.对中国韩国语教师队伍的探讨[J].韩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18):127-140.

[3]赵爱国.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洪乾.语言习得机制中的语言迁移现象初探[A].程中文,金桂林.高校外语教学研究[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8.

[5]张辉平.排除母语文化干扰促进外语学习的正迁移[A].程中文,金桂林.高校外语教学研究[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9-15.

[6]章柏成.中介作用理论与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8(27):102-103.

[7]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朝鲜语韩国语第二语言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第二外语朝鲜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初探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朝鲜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古今释林》朝鲜语汉字词征引文献勘误
韩国语不完全词特征探析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