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荣
摘 要:课后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设计课后练习,以开放式的、个性化的、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练习 自主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61-01
课后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关键是要能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在完成练习中学会归纳、掌握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后练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多给学生一些选择,提倡自主
实践证明,强迫式的课后练习只能让学生心生厌倦,应付式地完成。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练习的主人,主动去完成练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选择,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主动完成练习的兴趣。
在设计课后练习中,首先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以《负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后练习为例,教材中共有8个大题需要学生完成。而从教学实际来看,一些学生根本无法完成那么多的练习。教师教学后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学生完成1~3题,5~8题自由选择完成;第二层学生完成1、3、4、5题,7、8题自由选择完成;第三层学生1~8题需全部完成,要能主动提出问题。如此,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练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练习,积极性更高。其次,要遵循不断发展的原则,以层次提高型练习来引导学生完成。如“乘法”教学后,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引导其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和第2题,学生能初步把握乘法的算理后,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和第6题(都是用竖式计算题),最后拓展到应用题。如此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二、多给学生一些权利,提倡创新
数学教学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束缚,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练习中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完成练习的主体,能主动参与练习的设计、完成和评价。多给学生一些权利,提倡创新。
首先,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设计。这种练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两两为一组或小组之间相互设计练习题,相互练习。如五年级上《混合运算》的课后,为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两两为一组相互出题练习,然后拓展到组间出题练习。学生在相互“较量”中兴趣得到了激发,练习效率较高。在利用这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学生设计好问题或练习题后需经教师检查再交由对方完成。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练习。在合作练习中,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其中的算理、方法等。如《认识小数》的课后练习五中的第4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在教材上完成,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的小数表示方法。最后,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评价。如两个小组对抗中,以10分积分为例,对抗一方获胜后可累计积分,然后以周或月为期限进行评比。这样,学生在集体主义观念影响下,主动参与到练习过程中。
三、多给学生一些实践,应用巩固
如果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体现在课后练习中要求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设计练习,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练习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在感受中巩固课堂知识。如《统计》知识学习后对家庭收支进行统计、对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零花钱等进行统计;如《找规律》学习后就生活中车辆在中午和下午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对学校生活中的课程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提高兴趣。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如《方程》的练习中第4题本为通过方程对比北京故宫和天安门的占地面积,教学中教师以学校球场和花园的占地面积为背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后完成课后练习。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三第4题,教师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学具先摆一摆,然后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长、宽、高”,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高度统一、整齐划一的课后练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设计课后练习,以开放式的、个性化的、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探索[J].江苏教育,1994,(4).
[2]吾帕·巴特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7).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