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2015-01-28 20:46莫秋树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创业教育大学生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创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在概念界定、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保障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的学术性、系统性、实效性还不够,需要在研究主体、教育体系、评价体系和孵化基地等方面加强,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61-03

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不仅有理论依据,更有案例和数据支撑。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能力的教育,一种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激发创业热情,普及创业知识,通过创业体会和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1989年~1997年)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开始于1989 年,联合国在北京提出开拓能力和精神是未来学习的第3个通行证,此后的十年里,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不到20篇论文,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实际案例少。胡晓风的《创业教育简论》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生质量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以立足教育、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为原则,高校要实施产学研的社会化运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学者们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思想意识、观念更新的教育。

(二)第二阶段(1998年~2009年)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实施创业教育,并开展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教育部选择了清华大学、中国人大、上海交大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学校,十年之内,研究论文比之前翻了20倍,质量和数量明显增多。柴径认为,创业教育应融于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咨询。衣俊卿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以推进学生创办企业为目标,它还包含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深入和具体化,包含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力培养。在这个时期,“高科技企业”开始出现,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大学毕业生在高科技领域创办的高效益的企业类型。

(三)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全面推进,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三年多的论文数量比前20年论文数量的总和还要多,研究包括从思想认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提出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失败的教训和取得的经验等。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是由国外创业教育的思潮和国内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基于科技创新而实施的跨学科、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交叉特点的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一)西方国家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家,有许多创业学术期刊和专著,研究的领域涵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美国高校每年还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和排名,可以有效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创业教育主要在商学院,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创业,设立了创业研究中心,还有各种基金会、杂志和创业研讨会。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在立法上,美国职业教育法、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等几十部关于创业培训和就业的法律。英国下发了企业创办计划,法国通过地方工商工会对个人进行创业指导,德国颁布了就业支持法。此外,创业计划大赛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手段,通过计划大赛发现和孵化出企业,很多大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的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晚,1990年开始,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被列入教委的规划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99年,政府将创业教育列入高教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起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是讲授创业知识,并与第二课堂结合,让学生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经验,高校成立创业管理和培训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商业化运作,指导学生开公司办企业,并提供管理咨询、融资资助等。有些学校还与国内外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设立创业教育基金,开展创业创新科研和实践活动,将学习和创业有机结合,教师带领学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在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复合人才中做出突出贡献,大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好产品和服务参加比赛,吸引风险投资。政府和社会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各种设施、配套服务和优惠政策。

西方的创业教育研究多以研究型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主要是在一些会议、论坛和期刊上,不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比较少。而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晚,尽管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认识到位,但是笔者提倡借鉴西方的先进理念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

业内对创业教育没有达成共识,不过大家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需要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此外,“素质说”认为,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形式,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人才培养说”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责任心和风险防范能力,使之能够大胆创业。“教育理念说”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自行创造就业岗位”的教育理念,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集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综合说”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提升综合素质、广义和狭义相结合的教育。endprint

(二)创业教育模式

对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很多,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专业开设情况、地域传统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的角度、层次也不一样。比如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通识教育部分与专业结合”的大赛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的“课内课外双渠道、产学研三结合”的多模式教育;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温州模式”;哈工大的“竞赛牵引,社团运行,中心保障,社会融资,基地实践”模式;中央财大的“以商学院为主导,优选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创业积极分子,开设创业先锋班”的精英创业教育模式;许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学+基地孵化”的实践模式等。

一些学者提出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创业过程,激发创业意识,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办公司或实习,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此模式定位清晰,可操作性强,但孵化基地只能容纳少数人。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创业教育层次化模式,第一是创业意识培养。开设创业通识和选修课程,进行启蒙教育。第二是通过创业设计大赛、校园展会、创业讲座等第二课堂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第三是为校内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让他们进行创业实践,组建公司,并进行相应指导。第四是创业后续支持,从项目甄选、企业管理、业务拓展、团队组建、壮大企业均有专业人员辅导。模式层次越高,参与的人数越少,形成一个动态的筛选过程。

总之,我国的创业教育正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到位”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体现着创新性、系统性、教育性、时代性、实践性、主体性等显著特征。

(三)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应该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传统文化、地方经济特点和专业特色。在教材编写中,既要有理论,更要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灵活运用案例、情景模拟、第二课堂等,将各教学模块有效融合,课程考核则可采用创业访谈、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分析和口头答辩等,侧重平时学生的参与度和经验积累。

李梅则提出,创业课程体系应包含创业能力、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三大模块,知识是创业顺利开展的基础,能力是核心,实践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实践。还有学者提出,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加入创业课程,对高校引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SIYB创业培训项目及KAB创业教育课程等进行评估和探讨,最大限度发挥创业教育的作用。而对于如何开发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涉及比较少。

(四)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不足、保障体系仍不完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从制度保障、软硬件环境和人员保障上加强高校创业指导,并具体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学生业绩、环境保障和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检验创业教育的成效。针对高校创业师资缺乏、能力参差不齐问题,研究者认为,应该要聘请有经验的创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而专职教师也应有创业的经历。此外,高校应有创业教育学专业,最好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样可以解决师资缺乏问题,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五)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及德育的关系

很多学者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及就业的关系角度进行探讨。他们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普及创业知识基础,增强自主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增长点,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开拓了一条新路。有专家指出,创业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里有德育的内涵,这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十分有益的。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评价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始于25年前,前20年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成果较少,后5年有大量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有专著,论文数量可观,而且涉及创业教育所有方面,包括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发展前景等,每部分均有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共性研究比较多。从纵向来看,这些研究还是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没有连续性,可比性差。另外,研究的深度也不够,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还停留在调查分析、陈述观点、经验总结以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创业作为一个经济问题进行定量模型分析还比较少,理论高度不够,学术性不强。在研究方法上,创业教育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仍欠缺,有学者采用了访谈法、问卷法等对某些高校进行实地调查,但因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局限性,所得结论不具有推广性。

此外,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学科专业背景结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和实例较少,说明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实际需求是脱节的,怎么寻找最佳契合点,使他们融合,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是未来创业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创业教育的细分领域的课题,比如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体系等。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展望

(一)研究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创业教育对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保障体系研究较多,而较少对学生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研究,应对学生入学的创业意愿调查,接受创业教育后的意识和创业实践取得的经验,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进行抽样和跟踪调查,了解不同专业背景对创业教育的认知现状,对比创业教育前后的思想动态,以评判创业教育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体系的多样化

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从课程建设、创业活动和实践出发,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技能。研究者提出,创新教育新领域,即“创办企业、创建事业、创新业务”,包含有“课程板块、体验板块、文化板块、实践板块”,并有较为客观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研究领域宽广、系统化程度高的多样化教育体系。

(三)评价体系的科学和完整

高校要了解和提高自身的创业教育状况,必须和全国进行对比、竞争,而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促成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者提出了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的几大要素:课程内容,教师的论文、课题和著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学生自主创业的业绩,创业教育项目的创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育等。

(四)孵化基地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认为,创业孵化基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平台,在基地开展实证研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创业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实地调研等,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意义。此外,高校宜设立创业指导及研究中心,将创业实践和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五)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究

大学生对于电子商务创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电子商务创业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近,国家对于大学生开网店给予财政补贴,旨在推动大学生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近两年来,对于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究开始出现,但针对电子商务创业的大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等研究,对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胡安妮.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2]闫广芬.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刘望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8)

[4]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 20 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12)

[5]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J].改革与战略,2011(11)

[6]周栋良.创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2012ZZZ041)

【作者简介】莫秋树(1979-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创业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