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公共英语课堂及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策略的不同,发现不同的提问策略对学生的话语产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课堂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40
0 引言
在我国外语界正兴起的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在进行外语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学大纲设计者主要关注的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推动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策略之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话语产出,另外一方面也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有效推理能力。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而言实际上也是语言输入的过程,教师提问不同于知识点的传授,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发展,促进其通过问答的方式创造性地输出语言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真实语境和大量接触语言习得的机会,课堂中话语的质量往往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课堂话语中教师提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研究英语课堂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学英语课堂可分为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整体上略低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两类不同的英语课堂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话语产出效果。
1 社会文化理论与教师课堂提问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以Vygotsky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理论将语言的输出与输入进行了新的探索。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策略。而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介理论。中介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即语言系统。人类的社会活动总是由符号系统调节的,而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符号系统调节人类之间的互动行为,同时促进人类思维的形成。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内化的作用,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教学不仅是向学生提供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语言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的个体认知的获得应先通过课堂中师生互动,然后通过个体内心活动或内化然后形成自我认知。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ZPD)概念表明学习应从学习者的个人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在成人或者能力较强的同伴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特别强调支架作用即指导者在学习者展示或呈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交流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适时的帮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有价值,过高或过低难度的问题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角色,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2 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同一位英语教师在大学二年级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为时一周的课堂观察研究及课堂录象,客观分析了不同的两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策略的不同,学生话语产出的特点。在公共英语课堂中,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多余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对参考性问题兴趣不是很大。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在三话轮中学生的话语产出很少,其英语表达能力有限,主要是教师在说,教师提问的句式较为简单和单一。对于教师的追问,学生只是简单的词语及句式表达,其等待时间较长。课堂上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若说得多,占主体地位的话,学生自然就会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因此应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在综合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的参考性问题要比公外课堂上的数量多。
3 学生话语的产出
公共英语课堂中学生使用的句式及词汇量都较为简单,没有较为高级的词汇产出,句式较为单一。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提问的句式较为单一,展示性问题较多,这对学生的话语产出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提问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在引发学生复杂输出方面的优势大于参考性问题,但是更多的简单句水平的輸出是由展示性问题引发的,其中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对展示性问题引发输出产生了影响。综合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产出量明显多于公共英语课堂中学生话语的产出量,在三话轮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输出量基本持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用追问的方法使他们有更多的语言输出。教师提问中的用词较丰富,句式结构多样化,学生的回答兴趣较为浓厚。整个课堂中是学生占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发挥其支架作用,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多的话语产出。
4 解决方法
在课前,教师应做到提出预设问题,将其分类。对于参考性问题,应该多设置一些情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追问,激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其更多的话语产出。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设计提问的难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要把知识的难度控制在学生可以“够得着”的层面。即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可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只有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的提问,才是最有价值的提问。因此,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提出启发性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重要的知识点,而是能否启发学生寻找解答的模式,或者运用英语知识的相关技巧快速地寻求解决方法。同时,问题的解决还能促进课堂上学生对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教师提问语言要有价值。一些展示性问题的设计较为浅显,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或只停留在“yes or no”、“good or bad”、“right or wrong”的层次上,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限制其发散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这样的课堂提问就会感到平淡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应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富于启发性,能体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提问语言要有层次性。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战胜自我,勇于并乐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难易,让课堂中每个同学都有思考的机会,每人都有答问的条件,不同学生的回答及见解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 结语
綜上所述,课堂提问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类型的英语课堂有其特殊的教学特点及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提问策略。同时一个课堂中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有所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及学习特点进行不同形式及难度的课堂提问。只有因材施教,且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使其有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及思辨能力的提升。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WYZD13051
参考文献
[1] Paul,R.& L.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 [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 Vygo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A kozulin ed.Cambridge,MA: MIT Press,1987.
[3]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 李艳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2(55).
[5] 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