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生繁
摘 要 幼儿家长不善画画,不能说明你指导不了幼儿画画,反之,职业画家不见得都能够胜任对幼儿画画的正确引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本文针对幼儿家长就指导幼儿画画所遇到的困惑,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 家庭 指导 幼儿 画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75
面对幼儿的画或是涂鸦并不是所有的家长真能读懂其真谛。除了为孩子的表现感到兴奋、自豪外,甚至要担当幼儿的指导老师。但是,盲目的指导结果,不仅丧失幼儿的画画激情,削弱幼儿画画的欲望,直至这方面的艺术天性也过早地夭折了。为此,对要想获得指导幼儿绘画方法的家长来说,正确认识幼儿绘画的涵义及特点;改变幼教观念,遵循科学性指导原则才是最重要的。
1 根据对家长进行走访调查,存在以下几个不正确的认识问题
1.1 对幼儿绘画涵义认识不足
画家的神圣感,大师作品的震撼力,在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那一代人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见到幼儿喜欢画画,心中狂喜,燃起了希望,把大人无法实现的夙愿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从此,到处盲目拜师、请家教。有的家长自以为是还当起了兼职“辅导员”。这么一来,自然会把过去对绘画的片面理解或肤浅的经验灌输给了幼儿,其结果怎么能不误导了孩子呢?因此,特别指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绘画观来要求幼儿。
1.2 绘画教育价值取向不明确
(1)孩子有特长是聪慧的标志,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音乐、舞蹈、美术三大块成为家长的首选。因为这方面人们的关注度最高,上镜率与获奖机会更多。所以特长与荣誉成为聪明的符号。(2)盲目的目标培养,让幼儿长大当画家。看到幼儿喜欢画画,或是参加美术活动得到了几次荣誉奖,就误以为幼儿有了这一份天赋,过早为幼儿做出了具体的职业规划。从此,幼儿再也没有轻松过。(3)把幼儿学习画画等同于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这种认识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我们承认绘画是审美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审美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与广泛的。培养审美素质的途径很多,可选范围取之不尽。所以画画不是素质教育的唯一选择形式。让幼儿参加特长班,若不是尊重幼儿的愿望,那更不足取。
1.3 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不了解幼儿画画的年龄特点。幼儿画画的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样是有一个阶段性的分化过程。家长时刻关注幼儿的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对幼儿的进步期望过高,不仅希望自己的幼儿每天一个样,还赛过别人家的幼儿更是家长所希望看到的,如果事与愿违,家长就会失去耐心,甚至对幼儿的智商产生怀疑,其结果更令人忧。资料表明,家长对幼儿的指责和不耐心是幼儿对画画失去激情的主要原因。
1.4 教育方法及评价方式不正确
(1)成人感知、思维和审美观取代了幼儿。最初幼儿喜欢画画,表现也很自由,想什么画什么,无拘无束。由于成人过多指教反而不愿画画了。幼儿画画的动机大多是内心情感抒发,不在于形似,而在学前阶段也无法达到应物象形水平。所以,过早用专业学科的逻辑性来指导幼儿画画,反而适得其反。(2)不正确的评价。评价幼儿的画画,其一,不看他在表达什么内容而是看他画得像不像。其二,忽视幼儿自身发展过程的比较,作不科学的横向对比。其三,不了解幼儿的内心表达。如幼儿是想把表达的意思告诉你,想获得你的认可,画得美不美上进行评价。其结果不能为幼儿所接受。
2 正确认识幼儿画画的涵义与特点
(1)绘画是幼儿心智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迹象在幼儿绘画中显现得尤为突出。最初是手与眼不能协调一致,把线条画出界外。然后是手、眼和脑的协调性增强了,可以在画面的上下左右自由展开画画了,最后到可以用让成人看得懂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绘画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幼儿还在呀呀学语或还无法用完整一句话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会借助其他方式或者说是某种符号系统来表现自己,从而获得宣泄和满足。幼儿涂鸦就属于这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3)绘画是幼儿认识和把握身边事物的一种方式。幼儿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感性的、直觉的认识和把握。幼儿在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往往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特别感兴趣,对屋檐上滴下来的水、风儿卷起叶子在空中飞舞的景象、色彩绚丽的彩虹等对幼儿来说都是好奇和美妙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如:《小水珠敲鼓》、《乘飞叶到外婆家》、《彩虹喝水》这样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来。作品虽然混沌和不合乎逻辑,却代表了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
3 幼儿家庭绘画教育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我们找出了问题所在,也明白幼儿绘画的特点,在指导幼儿画画时就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自由发展原则
幼儿绘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指导幼儿画画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画画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指导幼儿画画的主要目的。仅关注技能的灌输是狭隘和单一的。除了教技能、技巧外,还应有更高的视角。罗恩菲尔德指出:“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从这个意义出发,在指导幼儿画画时不应刻意给其定内容、定范围,更不能做具体的技能指导。
3.2 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性原则
幼儿绘画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根据理论划分1~2岁为涂鸦期。涂鸦阶段,先是漫无目的的涂鸦,逐渐过渡到有控制的涂鸦,再发展到命名涂鸦,每一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规律。3~4岁为象征期。此阶段的幼儿能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所画的形象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记,看不到完整的形象,基本保留了对象的形式特征。5~7岁为图式期。儿童所画图像逐渐生动,形象结构逐步完整。这时期,儿童对画面的驾驭能力也逐渐增强,所表现的形象,由最初毫无关联的、零碎的、罗列的,发展到具有初级逻辑性的情景表现。此时,儿童的主观幻想、创作欲望特别强烈,并且表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3.3 幼儿绘画目标性原则
幼儿绘画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所以指导幼儿绘画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从而克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
幼儿小班年龄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体验到画画是一件快乐的事,并能大胆作画。此阶段是引导幼儿学会认识基本颜色,并学将色彩用于画作中。
幼儿中班年龄的培养目标是在小班年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引导幼儿认识更多的颜色并用较丰富的色彩作画。引导幼儿在画面上处理主要与次要形象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对称装饰画。
幼儿大班年龄的培养目标是让幼儿学习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引导儿童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4 幼儿教育的向善与益智性原则
幼儿阶段喜欢画画是大多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家长重视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美术教育作为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指导幼儿画画,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
4 社会发展观原则
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让我们快捷地获得所想要的东西,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指导孩子画画也应要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画画不仅从内容上和形式上要跟上时代步伐,作画工具、表现手段上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作为幼儿家长指导幼儿画画首先解决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与综合素质问题。指导幼儿绘画如果仅为绘画而画画,当不能持久,大多无功而果。将幼儿的画画与健康培养、语言训练和获取社会科学知识融合起来考虑,才能找到明确的指导方向,制定出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幼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