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 要 本文在Susan M. McHale等人的综述家庭关系与儿童青少年性别发展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研究在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性别发展关系中的成果。同时,补充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可进行多种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结构之间比较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家庭因素 儿童与青少年 性别发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65
1 影响性别发展的家庭系统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包括对个体性别社会化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父母作用、兄弟姐妹的作用、家庭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家庭子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性别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概况。
1.1 父母的作用
以往研究从父母的自身性别、价值观、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教养方式、婚姻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父母对孩子性别发展的作用。首先,Susan M. McHale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对与自己同性别的孩子有更多的性别行为规范、发展的指导,他们往往在与自己同性别孩子身上所花费的时间更多。①Burt和Scott同样也了解到,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模仿了与其同一性别的父母亲的性别角色;另外,父亲对子女的性别发展会有更大的影响,对子女的性别行为有更传统的要求。②李雪平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父亲们会通过角色期待抚养方式、游戏互动等渠道,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同时也影响儿童自我概念,以及未来婚姻观和社会归属感等性别角色内容的发展;③朱淑贞在对小学三到六年级孩子关于父亲缺失对其性别发展的调查中发现,父亲未缺失的男孩性别角色发展最好,其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都比父亲外出打工和父亲在家但是很少交流的男孩发展得更好。④其次,父母的性别观念也是子因素之一。持传统观念的父母会以性别为标准对待子女,如父母的态度、对子女的性别角色期待、资源的提供等方面会有所差异。反之,父母会更平等地对待不同性别的子女。再次,母亲是否参加工作也可能对子女性别发展有间接作用,这点体现在家庭中的劳动分工上,如果父母双方都参与了工作,父母会因此需要子女帮忙处理家务劳动,女孩要做更多的家务活来分担母亲的责任,男孩父亲的家务责任。最后,在教养方式上,除了父母观念的影响,还体现在,父亲与子女之间更多的是指令性、指导性性质的沟通方式,母亲更多的是从情感温暖,支持的角度与子女沟通,所以,在不同的家庭,父母间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对性别的认识和发展;另外,在婚姻关系方面,夫妻双方因为性别而扮演不同的性别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家庭责任,也给了孩子性别方面的榜样示范。
1.2 兄弟姐妹之间的作用
McHale等人研究了家庭中兄弟姐妹对儿童、青少年性别发展的影响。首先,子女会因为自身的性别而受到不同父母不同的对待,或带有明显的性别分类标准,或是平等对待;其次,如果家庭中有多个孩子,如果子女性别相同,在性别类的游戏或者兴趣发展方面会有更多的模仿和指导作用,弟弟学习哥哥的行为,姐姐可以给妹妹在性别认识和发展方面更多的参考意见。若子女性别不同,则彼此之间对于性别类的游戏参与或者认识有更多的互补作用。妹妹会跟着哥哥玩更多的男性类的游戏,同时也表现出较多的男孩子的特点。弟弟跟着姐姐玩的影响则相反。lamke1等人在1980年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有兄长的女生,有较多的双性化特质。同样的,有姐姐的男生也有较多的双性化特质。而这与Grotevant在1978年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得出,家中有兄弟的女孩比只有姐妹的女孩具有更多的女性化特质,特别是在有多个姐妹的时候更加显著,结果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均显示出,兄弟姐妹对个体的性别发展有影响,但是影响性质和程度跟研究对象和取样,以及其他情境因素有关。最后,在家庭子女数量上,兄弟姐妹少的孩子在性别活动上更具有灵活性,也就是在性别活动上受到的限制会更少,发展呈现双性化。⑤
1.3 家庭结构的作用
McHale等人总结以往研究了解到,家庭结构会对孩子的性别发展有潜在影响。比如,单亲妈妈带养的男孩的男性气质可能没有其他结构家庭的男孩那么明显;女同性恋家庭的女孩子在游戏、着装和兴趣活动中与异性恋父母的女孩子相比,表现出较少的传统女性特点。另外,在单亲家庭中,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男性化及女性化特质上并无显著差异。同性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别类别游戏上表现出更大的弹性,因而孩子很少表现出性别刻板印象,也能适应更多的社会领域和活动。⑤成长于女同性恋家庭中的青少年的两性特征得分也相似,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也没有因为家庭结构受到影响。但是在性别认同方面,女同性恋家庭的孩子更少地认为自己有性别优势,也更不确定将来是否发展异性恋爱。Carlson等人研究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双亲家庭三种不同类型家庭性别意识的代际影响,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性别意识有指导性影响,在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影响会受到双方关系质量的影响。
1.4 亲子互动情境的作用
父母和兄弟姐妹对孩子性别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情境因素起作用,这些情境可能包括了社会文化,家庭地位,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对于孩子日常生活、活动的参与,亲子互动方式,以及实验情境等方面。综述提到了跨文化研究中,不同的文化规范下,父母是否会以性别为标准而对孩子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期待,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也说明了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行为,因而在谈论家庭因素时不能不考虑社会文化情境的作用。
2 其他研究的结果
关于跨文化的研究结论:Leavell等人通过研究非裔美国人、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家庭中父亲对幼儿子女活动的参与度,发现不论哪一种族文化下,父亲都会以性别为标准参与幼儿的不同类型的活,他们会陪女儿阅读,陪儿子做体力游戏。在孩子性别意识形成前的2~3岁,父亲就会引导孩子的性别角色游戏。不同的种族文化,不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如何,在此显示了一致性,也证明了父亲会以性别为标准对子女有区别对待。
3 展望与个人思考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青少年性别发展的家庭子因素是多方面且交叉影响的。但是,以往的研究没有在子女的数量这一变量上做分析,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性别发展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是不同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性别角色发展的态度可能更宽容,因而独生子女的双性化气质更明显。他们更不会有家庭内兄弟姐妹的影响,而可能受到其他亲属中兄弟姐妹或者是同伴的影响。为此,两者间的结果可能不同。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诸多,国内的实证研究可考虑到这点。而在家庭结构方面,以往的研究的数据可能不足,因而,无法比较各类家庭结构子女的性别发展,以往研究提到了单亲妈妈家庭的男孩子的性别气质和与同性恋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子的性别气质,没有提到其他单亲家庭类型,比如单亲爸爸和儿子与女儿生活的不同,同性恋家庭也是如此,男同性恋家庭中,儿子或者女儿的性别发展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这些综述都没有提到,因而无法比较分析,也不能就此得出,家庭结构一定会对孩子的性别发展存在影响,和它的影响力的问题。
其次,综述中提到未来的研究的几点方向,比如要去了解家庭子系统对孩子性别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因为以往研究结论存在着诸多不一致,那么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类型被试的广泛取样和比较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家庭各子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环着的过程,家庭不仅有它是生命周期,也有代际关系,在原生家庭获得的性别发展的影响,在自己成年后组建的家庭中又会自己作为父母而影响下一代。性别发展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所以科学地了解家庭因素对个体性别发展的影响能更好地指导父母的育儿行为。
注释
①②Susan M.McHale,Ann C.Crouter and Shawn D.Whiteman.The Family Contexts of Gender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Social Development,2003.12.
③ 李雪平,黄鸿.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3(2).
④ 朱淑贞.父亲缺失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5.
⑤ Goldberg.Abbie E & Kashy.Deborah A & Smith.JuliAnna Z.Gender-Typed Play Behavior in Early Childhood:Adopted Children with Lesbian,Gay,and Heterosexual Parents[J].Sex Roles,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