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摘 要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在巩固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而获得新知识、取得新突破和创造新成果的能力。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主动性不高、实践性不强、协作性不达、发展性不深等问题,需要创新其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路径。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路径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1.023
Abstract Graduates' innovation capacity is the ability to consolidate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knowledge through self-learning, self-reflection, and self-study and acquire new knowledge, new breakthroughs,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new outcomes. The existence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initiative is not high, practicality is not strong, collaboration is not reached, development and other issues is not deep, it requires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ining path.
Key words graduate; creative ability; training path; education
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概念与组成要素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在巩固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而获得新知识、取得新突破和创造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涵盖知识经验、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实践这四个方面。
第一,知识经验。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石之上的。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保证其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要求;其次,要保证专业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把握专业知识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最后,理想的知识结构,要实现基础知识、科学文化常识和专业知识的相互统一,互为补充,互为所用。
第二,创新思维。对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灵活运用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要把知识要转化为能力,要在创新实践中产生成果,就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不容忽视,因此,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时,既要充分挖掘其逻辑思维,又要充分挖掘其非逻辑思维。
第三,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有别于他人的较固定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是思维和行为的综合,其结构也是多层面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的形成和培养,培养创新精神主要包括自信心、坚韧性、敢为性、独立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创新实践。实践能力是检验知识经验与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
2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研究生经历了本科知识吸收阶段,步入学识不断深化、科研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主动性不高
高等教育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又需要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过程中来。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地参与其中,通过自主的“做”与“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然而,通过对高校研究生学习、科研的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尤其是科研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盲目考证占用了太多时间,二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学习目标;三是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低年级课程量较大,导致入学伊始没有培养起科研兴趣;四是导师指导监督不充分,一个导师往往需要指导5~8个学生,由于自身教学及科研任务,对研究生指导时间、次数、程度不一,从而使得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在与导师的沟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2.2 实践性不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培养的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离不开实践。目前我国高校 “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普遍存在,大多数高校没有对研究生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明确要求,甚至研究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依附于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发表论文。诚然,这两项是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较为显而易见的参考指标,但绝不能忽视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2.3 协作性不达
科学研究本身并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前沿领域的项目往往有一支精干的团队支撑。尤其是当前的科研环境,跨学科式研究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对高校研究生来说,由于缺乏这种团队意识,导师交给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者仅仅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而不考虑整体的协调一致,这都是缺乏协作能力的表现。
2.4 发展性不深
研究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其创新能力理论上应当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结构的优化、思维方式的进步及实践活动的加深而不断提升。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并没有随着个体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提高,有些学生到了研究生期间反而畏首畏尾,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3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3.1 强化研究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敲门砖。科学领域越来越强调以“问题导向”来进行研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强化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关键。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敢于发现、大胆假设、勇于创新、不畏失败,可以通过创新论坛、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
3.2 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依托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坚持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实行专业人才的重点培育方案以及应用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双效改革方案。
3.3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通过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带出一个青年教师团队和一个学生科研团队,这样既能使得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科研梯队的建设。尤其对于创新项目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应在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点配备,并实行绩效考核制,根据考核结果及创新成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3.4 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基础,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新实践团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在创新基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保证了研究生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集中高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应配以实践能力较强、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在营造创新育人环境的同时,间接造就了创新型教师,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D].湖南农业大学,2005.
[2] 宋晓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6.
[3] 张乐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0.10:8-10.
[4] 李刚,洪艳,赵春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