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设计需规避“三岔口”

2015-01-27 01:54吴洲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岔口作业设计

吴洲

【关键词】作业设计 避免重复 避免统一 避免老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69-01

作业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针对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数学作业。要准确抓住教材与学生认知的契合点,有效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摒弃传统教学作业设计习惯,根据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情况,降低作业强度,丰富作业类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对提升作业品质和训练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避重复,减少机械作业份额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图省事,在数学作业设置时,常常根据课本内容,或是在补充习题中划定作业范围。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重复率很高,学生作业负担感逐渐浓重,学习热情受挫。特别是海量的家庭作业,成为压在学生肩上的重担,“减负”也就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学生对机械性作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厌学情绪滋生。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有一位教师让学生完成20道计算题。学生经过一番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任务,可教师又出了10道题让学生同桌进行计算比赛。学生大多疲惫不堪,比赛也没有太多热情,等将全部作业训练完成后,教师又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了,数量依然很大。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虽然训练题目有细微差别,但也是标准的重复劳动。这说明一些教师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强化训练就是要提升“强度”,大搞“题海战”。结果在检测考试时,依然有太多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学生被重复劳动所累,对数学仅存的热情也被机械训练消耗殆尽,如何能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呢?

二避统一,切忌“一刀切”式设计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教师都知道差异的存在,但在布置作业时却往往忽视这种差异。作业设计都是“一刀切”,不管什么学力程度的学生都要做一样的作业,学优生“吃不饱”,“潜力”生“吃不了”。因材施教,正视教学认知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质,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周长的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题目(带▲的为必做题,带●的为选做题,带■的为自主题)。

▲(一)填空

1一个正方形周长160厘米,它的边长是( )。

2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4厘米,它的周长是( )。

▲(二)判断

1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周长是9厘米。( )

2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8厘米。( )

●(三)选择

1正方形边长是15厘米,其周长比长2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

A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

B正方形的周长大于长方形的周长

C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周长

2如果将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 )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四)解决问题

▲1长方形操场,长是200米,宽80米,绕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宽比长短6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三避老套,拒绝作业单一训练

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特别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思想固化比较严重,作业设计习惯多年不改变,作业类型创新意识不够,训练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自然是应付,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学习效果当然要大打折扣。新教材在作业设置方面已经有一些变化,作业类型开始丰富起来。教师要对学生有清晰的认识,把学生对作业的欣赏度作为作业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为让学生能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有更深刻的认知,笔者在设计作业时,从不同视角切入,设计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口头作业主要以填空、看图题为主,将自己的理解说给同桌听;书面作业主要面对教材,判断、选择、简答等也是多种形式并用;实践作业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如“将桌面上的课本顺时针旋转60°”……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应抛弃数学作业的传统做法,增加作业类型丰富性,抓住作业训练重点,减少重复性劳动,精化数学作业数量和质量,训练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激活。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三岔口作业设计
施工支洞与主洞交汇三岔口的施工方法
独立学院博弈“三岔口”
独立学院博弈“三岔口”
一九一八年中国思想界的“三岔口”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