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

2015-01-22 13:26蔚承祥王庆武兰玉菲
中国食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菌袋培养料平菇

蔚承祥,王庆武,兰玉菲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

蔚承祥,王庆武,兰玉菲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针对北方夏季平菇生产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和品质降低的现状,从品种选择、辅助快速发菌、改进栽培场所、加强出菇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形成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夏季栽培;技术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因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易管理,原料来源广泛,栽培方式多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山东省平菇产量达182.6万t,是平菇年产量最大的省,占全国平菇年产量的30.7%[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夏季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多。但夏季天气炎热,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之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平菇品质和产量将更加降低。选择适宜的品种,集成新的栽培技术是平菇夏季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

笔者根据夏季生产平菇遇到的问题,借鉴当地温室花卉安全越夏的有效做法,通过品种选择、改进栽培场所环境、加强出菇等,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平菇夏季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投资少,生产的平菇品质好,产量较高,能显著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适宜在山东及周边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1 栽培时间安排

平菇夏季生产主要是在6月中旬~8月下旬,此间气候炎热,市场供应量少,价格相对较高。按时推算,平菇栽培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制备母种,3月中旬制作原种,4月中旬制作栽培种,5月中旬投料制作栽培袋,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供应市场。

2 培养料配制

因夏季高温高湿,发菌及栽培过程中极易感染杂菌,滋生病虫害,应进行熟料栽培。培养料应干净、无霉变,无结块。配料时应尽量降低培养料碳氮比,适当增加石灰的用量,以提高培养料的pH。培养料配方根据当地资源选择。可选用如下配方:

配方1:豆秸60%、棉籽壳28%、麸皮5%、石膏2%、生石灰5%。

配方2:玉米芯80%、麦麸10%、玉米粉4%、过磷酸钙1%、生石灰5%。

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

3 品种选择与发菌

3.1品种选择

适宜的品种是平菇夏季生产的关键。平菇品种有低温型、中低温型、中高温型和广温型之分[2],夏季应选择耐高温的品种。温度对平菇的色泽影响较大,一般在低温条件下色泽较深,高温条件下色泽较浅[3]。而能安全越夏的平菇品种大多为灰白至白色及灰褐色,黑色品种耐高温者较少。但由于消费习惯的不同和经营者的宣传导向,市场会喜欢不同颜色的平菇,因此,生产者在选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消费者的选择习惯,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的品种。高平1号、夏王40为白色,早秋615为浅灰色,特抗650为灰色,江都71为灰褐色,这些品种出菇早,污染率低,产量较高,适合夏季栽培[4]。

3.2发菌

菌袋采用聚乙烯袋,规格(23~24)cm×(51~52)cm,厚度为0.025 mm,每袋装干料约1.25 kg。高温灭菌接种后,在发菌室内稀疏码成墙式进行发菌,层数不宜过多,以利通风。发菌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菌袋内温度不超过28℃。

为促进其快速发菌,可采用人工辅助技术。具体为:在菌袋两端菌种萌发吃料后,在两端菌种处扎孔,直径约0.5 mm,间隔2 cm左右,深度1 cm左右,通气增氧。待菌丝封面后,再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直径约4 mm,间隔3 cm左右,扎破料袋即可。菌袋走菌10 cm左右后,从菌袋两端分别均匀扎3个孔,直径2 cm~2.5 cm,深度10 cm,促进快速发菌[5]。发菌期间,需经常检查菌袋发菌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污染菌袋及时清理并注意通风。发菌期间翻袋倒垛2次~3次。

4 出菇管理

4.1出菇棚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周围最好有大树遮荫的地方,东西向建造出菇棚。菇棚为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东西长约50 m,南北宽约12 m,顶为拱形或斜坡形,顶高3.5 m~4.0 m。为保证隔热效果,棚顶可用双层膜中间夹一层草帘,外面覆盖一层毡被。南北两侧墙体为立柱结构,每3米设置1根立柱,高约2 m,其它部分安装方便启闭的透光塑料膜。北面中间留宽1.2 m的门。

4.1.1 水帘风机

在出菇棚东墙离地0.7 m处安装两个2 m×3 m的降温水帘,水帘进出水管分别与上水井泵与回水井相连,形成封闭循环以节约用水,出水井与回水井最好相距20 m以上,以保证降温效果。在西墙离地1 m处安装3个直径为1.4 m的风机。

4.1.2 微雾降温增湿系统

在出菇棚内离地面高2 m处安装高压微雾降温增湿系统。具体为东西向均匀摆放安装4根输水管,管上每隔2 m安装微雾喷头,保证雾滴覆盖整个出菇棚。主管道连接有压水源,水压2.0 kg·cm-2~3.0 kg·cm-2,以保证喷出的雾粒弥漫空中。

4.2菌袋摆放

菌袋入棚前先在棚内南北向作0.1 m高的排袋畦埂,两畦埂间隔为1 m,中间东西走向设置约1.5 m宽走道。地面铺设一层细砂,并用石灰对整个菇棚地面进行消毒。菌袋入棚后,以墙式出菇方式在畦埂上码垛,以5层为宜,每层之间用竹竿隔开,每层菌袋间隔3 cm~5 cm,以利通风散热。

4.3出菇管理

出菇包括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子实体生长及采收等阶段。出菇管理就是根据平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夏季气候特点,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进行综合协调,平菇出菇适宜环境条件的过程。菌袋进入出菇棚5 d~6 d,手触菌袋有弹性,菌丝生理成熟后,即开始原基分化。可通过提高昼夜温差(夜间≤20℃,白天≤27℃) 刺激、增加空气湿度(85%~90%)使出菇口呈现湿润状,且干湿交替,减少通风量(早晨通风约2 h),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措施促进原基分化,形成菇蕾。

菇蕾形成初期要避免大通风,尽量稳定环境条件,早晚间歇喷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根据棚内温度和天气情况,适时启闭水帘风机和微雾降温装置,避免温度升高,促进子实体的快速生长。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变大,逐渐加大通风量和喷水时间,尽量降低棚内温度(≤27℃),使菇肉紧实致密,菇形圆正,确保优质高产。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当菇体八成熟,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即行采收。采收后停止加湿,恒温养菌5 d~7 d,然后按前款管理措施进入第二潮菇的生产。

5 病虫害防治

在平菇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中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多年的实践证明,如果做到菌袋灭菌彻底,接种没有污染,菌丝培养阶段无污染、不发生烧菌[7],菌丝洁白健壮,菇棚启用前彻底灭菌、杀虫,周围定期清洁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和虫源,就不容易出现病虫害。出菇棚内按照“一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的设置标准,即在出菇棚南北墙通风口处设置60目的防虫网,在菌袋上方20 cm~30 cm处每4 m2~5 m2悬挂一张黄色粘虫板,棚内悬挂4盏专用杀虫灯,在出入口处用塑料膜和防虫网设置3 m2~4 m2的缓冲间。经常检查菌袋,及时清除感染杂菌的菌袋,采收后及时清理残留的菇柄和杂物。菌袋补水时无积水。做到以上措施,病虫害基本不会造成危害。

[1]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对2013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的分析[J].山东食用菌,2014,(6):6-8.

[2]王贺祥,刘庆洪.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101.

[3]郑素月,张金霞,黄晨阳.夏季平菇栽培[J].土壤肥料,2003(2):46-47.

[4]黄春燕,万鲁长,张海兰,等.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高温平菇品种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3(4):60-62.

[5]王庆武,安秀荣.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集成[J].中国食用菌,2014(3):61-62.

[6]张东雷,徐凯,方芳芳,等.夏季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2(20):142.

[7]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8.

A

1003-8310(2015)04-0085-02

10.13629/j.cnki.53-1054.2015.04.021

国家现代农业 (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资助项目(SDAIT-11-011-05)。

蔚承祥(1965-),男,大专,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驯化栽培、病虫害放防控技术研究。E-mail:tschxyu@126.com

2015-05-10

猜你喜欢
菌袋培养料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草菇出菇为何怪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