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综述

2015-01-21 23:37仲伟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维度

仲伟伟

摘 要: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问题,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辅导员角色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国际视野下的的辅导员定位研究、学习型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等等。不同的维度下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都各有侧重,但是总的来讲,无论在什么维度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贯穿其中的一根主线。鉴于此,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当前国内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研究现状做以综述,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维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39-0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中明确阐明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做了很好的解释。

从实际来看,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尚未完全被认同,依然是临时性的“过渡角色”。因此,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应当是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的重中之重,认清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避免角色冲突,进而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辅导员角色。

一、动态角色组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韩广梅(2009)[1]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事务的拓展,辅导员的工作属性也开始由单纯的管理工作向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拓展。辅导员逐渐发展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复合角色。

尹秀云(2008)[2]认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是一个动态的角色组合。辅导员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且各种角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二、角色职能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白加德(2005)[3]根据辅导员的职能,将辅导员定位为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大学生择业创业的导师、大学校园文化的引导者和创造者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

席岫峰(2012)[4]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当扮演好以下角色: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导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专业学习的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师、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的服务员、校园安全稳定的维护者。

三、宏观和微观层面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张景华(2013)[5]认为,宏观层面,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以国家16号文件和24号文件的规定为主,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与任课教师为平行序列,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党的“近卫军”。微观角度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班务管理,辅导咨询和谈话服务,科学地交流合作。

时太伟(2007)[6]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属于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四、国际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戴锐(2011)[7]认为,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不仅要充分认识全球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要加快自身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只有将辅导员研究与辅导员工作一并置于宏阔的国际视野中,才能培植出一支真正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研究才能深入开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其学术价值,促进高校辅导员制度与工作的完善化。

苏健(2009)[8]对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差距进行了比较:在工作内容上,美国辅导员(即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侧重“专”和“精”,我国辅导员体现“广”和“杂”;工作方法上,美国辅导员突出“引”和“导”,我国强调“管”和“教”;在队伍建设方面,美国要求“严”和“细”,我国表现“松”和“粗”。

五、教育学视域下的辅导员角色定位

杨育智(2013)[9]认为辅导员角色的核心定位是教育者,而教育能力是检验一名辅导员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者、职业规划教育者等称谓则是其衍生角色,是依据其工作内容而作的具体划分。

石一(2009)[10]认为,不论辅导员是教师,还是干部,都处于学校这个大场域中,要理解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必须从“教育”的本义着手。他认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更多地意味着辅导员要做一位育人的管理者。“育人的管理者”的内涵包括既成长自我,也成长学生。

六、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张景华(2013)[11]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合理的辅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应该为:精于思考,敢想敢做,勤政爱生,能行善治。为了大学生良好的发展,高校辅导员要进行角色转型或者新的角色定位。这种角色转型的内容包括:政治转型,管理转型,辅导转型,心理转型,规划转型,技术转型。

七、网络时代的辅导员角色定位定位

杨立淮、徐百成(2012)[12]认为,在微博时代辅导员应充当“隐形把关人”,创建健康的微博舆论生态;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控大学生微博舆论,营造和谐校园;实施大学生管理、服务微直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开展微公益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

康志贤(2012)[13]认为,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担当意见领袖角色,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微博、博客、QQ 空间等网络平台中,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承担起意见领袖的角色,引领所在高校网络舆情,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八、学术场域中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朱飞、秦永和、马素伟(2013)[14]认为,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不彻底性,使高校学术场域中的辅导员处于尴尬的“边际人”地位,研究型辅导员培养则是改变这一尴尬角色和边际境遇的有效举措。“研究型辅导员”,应将事务型的辅导员工作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辅导员工作模式。endprint

倪金花(2008)[15]认为研究型辅导员,就是指在思维方法和工作理念上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经常性地反思工作过程,进而探索科学的学术工作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借以指导实践的学生工作人员。

九、自我认识中的辅导员角色定位

张浩(2010)[16]认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有强烈角色意识,明白辅导员角色的责任、义务,这种角色意识包括:价值意识、专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扮演不好辅导员角色的。

魏义梅(2010)[17]认为,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主要是指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实践的认识、理解、体验与自觉。其中,辅导员对其主体角色的觉知,包括认知成分,同时也包括情感、行为成分。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表现为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一种敏感、觉醒的内部主观状态。

杨杨、张生辉、荣露(2007)[18]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分为“辅”的角色,“导”的角色,和其他角色三个方面。“辅”的角色是指在自我角色认识上,辅导员将自己视为辅助人员。其他角色是指作为辅导员,应将自己视为一个学生,并且是一个双向学习者;要将自己视为学生的“师友”;还应将自己视为学生的一面镜子。

十、社会多层次的他者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雷习林、童松辉(2013)[19]认为,辅导员在从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扮演的角色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也千变万化,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年级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他们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存在差异。

郑艳萍(2011)[20]认为,随着辅导员队伍的逐步壮大,辅导员的角色认知显示出诸多问题,社会多层次的他者认知使得辅导员心理落差加大,为此,需要从完善考核机制、准确定位职业角色、明确未来发展路径、强化学术研究、提高专业科研能力等方面解决辅导员在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的角色障碍问题。

屈晓婷(2013)认为,由于制度平台搭设的身份认同、学校生活中的他我认同和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的现实差异,对于辅导员的职业和角色,还存在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否符合实际辅导员的角色发展和角色行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只是各个角色不断叠加,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当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是成为专家型的辅导员还是实干型辅导员(职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者)。以上学者更多的是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梳理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应当分化,分离出一批职业的重服务、重业务的学生事务管理者。同时从辅导员队伍中优化出一批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者,这批专家型的辅导员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职业规划和咨询专家、创业指导和教育专家、学业与专业指导专家等,分布于各个学院从事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以党团建设为主,以班级建设为基础,这应该是今后高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当前,国内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建议和对策,角色定位研究的维度也不断的拓展,从最初的单一维度到如今的多维度研究,不断地促使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研究的深入。

然而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当(下转154页)(上接140页)前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角色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辅导员角色内涵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辅导员角色冲突研究较多,实际解决办法较少。在高度上缺乏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理论知识的支撑,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够。在广度上缺乏与国外相关辅导员定位的比较和借鉴;在深度上还限于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引申,而缺乏对于辅导员角色创新研究。要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辅导员的工作角色的明确的定位是关键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专业化,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研究。拓展和创新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对于辅导员角色与定位研究、学生事务管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问题上,国内研究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韩广梅.中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74.

[2] 尹秀云.高校辅导员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调适[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35-36.

[3] 白加德.对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认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6-167.

[4] 席岫峰.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功能定位职业角色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2,(2):5-7.

[5] 张景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型之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48-49.

[6] 时太伟.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76-77.

[7] 戴锐.高校辅导员研究的历史回思与前景展望[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2):6.

[8] 苏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角色差距与角色定位——以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历史比较为例[J].法制与经

济,2009,(7):114-115.

[9] 杨育智.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教育学思考[J].成人教育,2013,(12):108-109.

[10] 石一.对大学辅导员角色的再认识[J].管理观察,2009,(1):130-131.

[11] 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79-80.

[12] 康志贤.意见领袖——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拓展[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4):124.

[13] 朱飞,秦永和,马素伟.学术场域中研究型辅导员的内涵及其培养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08-110.

[14] 倪金花.论我国高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D].上海:复旦大学,2008:23-24.

[15] 张浩.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实现[J].学理论,2010,(6):246-247.

[16] 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8-180.

[17] 杨杨,张生辉,荣露.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角色认识[J].煤炭高等教育,2007,(3):98-99.

[18] 雷习林,童松辉.高职高专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244.

[19] 郑艳萍.高校硕士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与对策建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2):23-25.

[20] 屈晓婷.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认同[J].北京教育高教,2013,(3):47-49.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维度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