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战略选择分析

2015-01-21 21:01唐春华陈紫棠吴爽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战略选择制造业企业

唐春华 陈紫棠 吴爽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中国制造业应深刻认识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而跨国投资就是推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投资存在诸多问题,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意义重大。在对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投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论述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在主体战略选择,区位战略选择和投资方式战略选择三个方面的现状和不尽合理之处,同时建议通过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法律政策的建立完善等宏微观措施,促进国内制造业企业更好的进行跨国投资。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66-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制造业大国,跨国投资是推进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已具备了跨国投资的实力。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引进来”战略对制造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占总数的约44.91%,而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仅占总数9.43%。截至2011年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占总量的约6.35%,远低于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跨国投资的低水平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难以应对全球化和入世挑战的需要,目前中国不仅遭遇到了来自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而海外投资则可以绕开当地贸易壁垒,更容易打开国际目标市场。

众多学者围绕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陈湛匀(2007)、王恕立和卢平(2009)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现状,对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1~2];杨麒(2010)针对中国跨国公司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模式的选择,从成长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股权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配套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及建议[3]。赵优珍(2003)、冀廷瑜(2009)等对中国企业如何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区位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4~5]。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入世以来,制造业作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市场垄断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进行跨国投资是发展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需要,有利于打破市场垄断。立足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通过对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投资主体、区位、投资方式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

二、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关键要素。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具有较为充分可行性。

(一)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均GDP达到2 500~4 000美元时,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会大幅度增长,发展速度可能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人均GDP在4 000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

至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3.8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6 629美元,居世界第86位。但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这说明中国有经济实力进行跨国投资。

(二)已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制造业企业

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172个门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增速连续二十年居全球之首。根据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中国包括港台在内上榜公司数量达到79家,成为除美国以外上榜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制造业企业占到总数的40%左右。这些企业积极向海外进行投资,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跨国投资事业的发展。

(三)具有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

中国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在很多领域已掌握了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机械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等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较高水平,较低成本优势为跨国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制造业的典范——高速铁路,是中国创新能力的一张“明信片”,也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制造”。中国高铁集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与一身,造价仅为国际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如海尔“休克鱼管理模式”被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编入案例教材。通过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和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熟悉国际惯例,有能力在海外从事生产经营的人才。

(五)具有有利的外部投资环境

世纪之交,中央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政策、技术、资金和具体操作上都进行引导和帮助,此外,国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使得外部环境得以改善,这些都提高了企业的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战略选择

(一)优化投资主体

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存在主体结构不合理和规模较小的问题。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至2010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66.2%来自于国有企业,说明跨国投资的制造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在西方这会被认为是对市场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所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屡遭怀疑目光。因此,应该积极优化投资主体。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进行跨国投资,民营制造业企业作为中国极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应力争成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跨国经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壮大。

(二)区位的选择多元化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且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制造业投资的境外企业主要集中于香港、东南亚、欧洲等地。跨国投资集中度过高,重复交叉投资不利于企业实现市场多元化,还会激起企业的恶性竞争。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区位优势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即可供投资的地区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越。关注新兴市场并根据投资动机选择区位显得尤为重要。

1.欧美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经济低迷,各国竞相加大引资力度,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的步伐加快,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并购的机会增多,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制造业企业和欧美企业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互补性较强,投资欧美发达国家,不仅可以拓展市场,还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学习和获得品牌等要素,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2.东盟

东盟地区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资源相对丰富,成本要素相对也较低。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大量成熟的、标准化的适用技术,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符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低成本的需要,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梯度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处。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这为跨国投资提供了新的契机。

3.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中俄两国的制造业互补性很强,加之俄罗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政治发展稳定,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理想之处。天然气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典范。

此外,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非洲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危机以后,经济正呈现恢复性增长,急需境外投资以改善民生。截至2010年8月,中国在非洲投资达323亿美元,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6]。

(三)因地制宜实施投资方式多元化

1.以合资经营为主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起步晚,经验不够成熟,独资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大。合资合作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市场渠道,快速进入当地市场,缓解资金压力。但在文化及经营理念上会产生差异,控制权也受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资方式以合资经营为主,独资经营为辅,与东道国或第三国共同举办的合资企业约占70%左右,独资企业占20%左右。采用合资经营的方式,更适合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各种经营资源的需求。

2.稳步推进并购

在新企业的建立方式上,绿地投资具有受限少、常常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等优点;但投产、开业较慢,不利于快速进入市场和跨行业经营。而并购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快速进入当地市场,减少竞争对手。但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至少在50%以上,许多企业出于投机心态,在后期多存在整合困难的问题,难以克服会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且对于被并购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还会受到东道国反托拉斯法等限制,甚至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其实无论是出资方式还是建立方式,种种选择都有利有弊,但是为了减低风险,应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情况后,要促进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3.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资信调查

可行性研究和资信调查就是在投资决策前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重要途径。面对陌生的投资环境,精确评估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运营,选定资金和信用等方面情况良好的投资伙伴,利于项目的顺利进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使得制造业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综合三种战略,提高投资水平

1.综合考虑三种战略

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投资而言,谁应该走出去,走到哪里去,怎么走出去的问题值得深究。三种战略不同的选择和组合方式就是不同的投资道路,进而得到不同的投资效果。而中国的每个制造业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所以要综合权衡三种战略的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较于其他两个战略,区位战略在制造业跨国投资的过程中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区位一定程度上即投资环境,对投资的决策、风险和收益有重大影响。而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多重影响,变化较大。

制造业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难度大得多。制造环节本身较为复杂,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还需要不断更新的技术支撑。对于中国制造业,现在大多企业的认识都局限在国内的产业链上,对于跨国产业链还很陌生,所以在区位选择时,不仅仅要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更要对全球产业链进行合理安排。

2.协调宏微观的管理促进投资发展

中国制造业虽然发展态势可喜,但大而不强的现实不容回避。想要取得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做好战略选择,还要增强自身实力,国家也应予以引导。中国制造业企业成长一直多以加大投入为主,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很难在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持续,技术升级转型刻不容缓。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企业的一种微观经济活动,但企业的自主决策特别要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所以国家应充分发挥宏观协调管理的职能,完善制度建设,以适应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迅猛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现今欧美金融危机阴云未散,中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状况良好,跨国投资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两方面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样多重的背景下,进行跨国投资利于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但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投资在主体选择、区位选择和投资方式等战略选择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区域集中、投资方式单一等。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跨国投资战略,在以上几方面上做好决策,使自己不仅能“走出去”,而且走得远、走得好。还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也应给予企业各种支持,推动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湛匀.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6-119.

[2] 王恕立,卢平.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2):329-332.

[3] 杨麒.中国公司实施跨国投资战略的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4] 赵优珍.资源基础论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39-43.

[5] 冀廷瑜.中国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88-90.

[6] 宋婧,丁宁.中国跨国公司在非洲投资的效应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9):28.

[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战略选择制造业企业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阶段性发展战略的选择
制造业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动机和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