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2015-01-19 15:57冯翠江
考试周刊 2014年9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造力创新

冯翠江

摘 要: 驾驭新理念、新教材,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美妙语言”,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探讨,通过“做”和“悟”,使其敢于“奇思妙想”,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创新 创造力

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同一个课程标准下,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但每一版本新教材,在新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教师如何更好地深刻理解新课标、驾驭新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和现代技术合理进行整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运用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激发思维的问题氛围,善于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孕育”创新的翅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求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美。如在教学七年级“几何体”一节时,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中寻找或制作教材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探究“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一问题时,答案有多种可能,此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让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地想,大胆地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活泼热烈、充满生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孕育”创新的“翅膀”。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及创造能力,使其滋生出创新的“翅膀”。

活动课的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课题学习等内容。“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感受到数学虽抽象但实在,感觉到学习数学有找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做一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突发异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胆想象,利用“试一试”进行大胆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等,锻炼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能力。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方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双方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及创造能力,从而使其滋生出创新的“翅膀”。

3.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大胆突破教材,为学生搭建创新起飞的平台。

在“一标多本”的课程改革背景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教材,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营造相应的问题氛围,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增强教学效果。如九年级“二次函数”一节,以实际情景为例,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改为以“绳子长和面积的关系”为例,具体操作:首先让学生拿出一段封闭且无弹性的绳子(2厘米),用手指撑开,使其成为矩形,同时不断改变,体会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变长的改变而改变,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写出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接着然学生写出面积和变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是让学生口答,当x=2,4,6,8,10,14,16,18厘米时,面积分别是多少?面积有最大的吗?是多少?使学生明白这个函数于一次函数是不同的。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和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概念。把课本上的引例作为练习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通过操作和浅显易懂的实际情境把握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赏识引导下不断地“做”和“悟”,从而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4.提高素质,驾驭新教材、新课堂,放飞创新的翅膀。

新课程以强调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可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为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对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理整合。为了更好地驾驭新教材、新课堂,教师要在每一次的教学之后进行相应的课后反思,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先后进程,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捕捉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个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拓展自己的空间。

只有教师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创造力,继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才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创新;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善于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放飞创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道玉主编.王炎明编著.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的培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天宝著.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教材.教法,2004(2).

[3]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2003.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造力创新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