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益
摘 要: 作文教学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弘扬儿童的个性。本文从“捕捉生活浪花、汲取表达智慧、放飞丰富想象”三个方面谈作文教学实践感受。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生活 表达 想象
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习作是儿童情感的自然流淌,是真实生活的再现,习作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珍视儿童的感受,呵护儿童的稚嫩思想,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收获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一、捕捉生活浪花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引导儿童关注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使他们产生用笔书写生活的欲望,抒发真实而深厚的情感。
1.给学生真的生活空间
试想孩子们在狭隘的活动空间、枯燥无味的生活中,他们能用怎样的语言或笔调呢?于是我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体验,写起来的内容就截然不同,以“班委选举”活动为例。
班委选举:今天民主选举会上,老师下发了选票,我环顾四周,大家都很认真。真不知他们会不会选我,多少次失之交臂,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我勤劳,有责任心,当劳动委员总可以。我推选自己怕别人笑话,于是趁大家忙着,连忙写上自己的名字折了折,悄悄地塞到票箱。
2.让学生触摸生活细胞
同样经历一件事情,有的学生从中发现、提炼出有价值的材料,而有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这种强烈的反差与触摸生活能力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因此,每次习作之前,我常用的话是:“停下笔来,先想想你今天的经历。”让学生真切感受一天的经历,忆得清。日积月累,他们沉淀的不仅是写作素材,而且是丰富的生活细胞。
3.引学生感悟生活内容
习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发现。没有用心感悟生活,何以发现生活的真谛呢?如果每天都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不加以咀嚼也不加以辨别,那么所记载的生活也会变得贫乏,所以关键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感悟和反思。当学生通过内心生发感受,我们不仅抓住了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更把握了一种及时的信息,不如说是一种资源,对这种资源加以适时的处理、共享,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二、汲取表达智慧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小学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其文质兼美,均是值得模仿的范文。教学中适时让学生仿写课文,不仅可以提高习作能力,还可以加深感悟,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效果。
1.典型句式——巧妙引渡
教师选择文中典型句式,先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句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再引导运用句式表达。如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教学:“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我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再谈阅读感受,后指导仿写。学生这样描写,为给市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每天天刚亮,清洁工人就在马路上挥动扫帚,在垃圾箱旁清理垃圾。片片纸屑,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包包垃圾,留下他们的身影。
2.精彩段落——内化迁移
言语表现是语文学习的至高境界,其动力是言语生命的表达诉求。教师抓住文中精彩片段,鼓励学生运用所理解、吸收的文本段式,或仿或创,通过实践与运用,内化语言表达图式。如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藏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这里一系列具体、真实的比喻,形象展现了云雾的神奇姿态。这样的比喻,三年级学生以前没有见过。为此,教师先引导读句子,体会云雾之美;接着品句式,感受语言之美。
3.新颖思路——提供语境
苏教版课文在叙事、写景、状物思路推进上有独到之处。独特的构思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在运用中吸收。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通过朗读感悟,学生明白作者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心情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放飞丰富想象
习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习作的羽翼。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训练形式放飞学生想象,让儿童的想象与智慧共舞。
1.转换训练
转换训练是引导学生把相关内容或事物,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一是内容转换。如《特殊的葬礼》描写的是巴西著名景观赛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言语材料,进行内容转换,但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作者的想象、选择和改造而成的。这样的训练既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角色转换。如教完《哪吒闹海》后,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和转化,当龙王告状,当李靖问罪,当哪吒辩解,在多样角色的体验中学生享受到三个版本的“哪吒闹海”,既丰富想象,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扩展训练
扩展训练就是在保持原文意旨的前提下,把原文中某些精练的文字,通过想象与联想,扩展内容,丰富原作的情节和细节,从而使之更充实具体、生动形象。如三下《雪儿》文章朴实无华,平淡之中见真情流露。细读后发现文章渐进高潮却戛然而止,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因此抓住情感发展设计“和雪儿告别”场景的练笔。
3.具象训练
具象训练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的想象训练。进行具象训练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把《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改写成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就可以借助具象想象,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描绘出来。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刚要离去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一转身,只见一枝红杏从墙内探出头来:杏花开得正旺,花瓣红里透粉,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我沉醉,眼前似乎浮现满园的春色。
以上只是关于习作教学的点滴思考,对于儿童习作教学,我们应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用儿童的视野关照,让每个儿童都感受到习作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这才是儿童习作的价值追寻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守护儿童的天性.专著.
[2]让儿童文化润泽心灵的成长.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