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内生型”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2015-01-17 13:19高书国杨海燕凡勇昆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3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

高书国+++杨海燕+++凡勇昆

[摘   要] 现代田园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的典型模式之一,是“自然、绿色、开放、融合”特征的现代农村教育。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作为一个农村小县,学前教育高度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农村地区率先普及了15年教育,让一大批农村孩子实现了大学梦。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农村教育“内生型”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村教育;内生型现代化;蒲江经验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非常关心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并强调指出,要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2011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河北考察农村教育时指出:“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农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历史上许多私塾、书院曾盛极一时,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乡村。那里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批量向城市聚集,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水平与质量。计划生育政策长期严格实施,导致的农村地区学龄人口迅速下降,农村儿童流动性学习规模多达12000多万。2001-2011年间,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减少超过50%,植根于农村的学校的文化中心地位日渐消失,中国农村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教育文化危机。我们如何保护和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和人口日益现代化的中国,还需不需要农村教育?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这些都是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命题。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需要、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教育文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的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现代田园教育。现代田园教育是一种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道路问题和模式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努力守卫着中国农村文化中心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主体价值在于,为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内生型”教育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一、现代田园教育的产生背景

四川省蒲江县始建于公元554年。因沿河两岸盛产用于织席或作灯芯的蒲草而得名蒲江,是全国唯一一个“江以草为名,县以江为名”的地方。蒲江地处成都“三圈层”,是国家级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0.02%,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2012年蒲江全县有1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25个社区。总人口263696人,全县总人口占全市人口1.86%。人口结构中,非农业人口73413人,占27.8%,农业人口190283人,占72.2%。从整体而言,蒲江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发展阶段。2012年,蒲江工业化程度48%,城镇化率低于30%,预计到2020年分别达到55%和64%。越来越多的中外大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蒲江,对蒲江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严峻挑战,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蒲江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蒲江县重教兴学传统悠久、崇文尚教乡风浓厚。“吾乡之俗,以亲师讲学为业,以教弟忠信为本。不趋时尚,汪务外饰。” 蒲江人文,自宋魏高氏家族以来,历代人才世出。蒲江地区文教昌盛,名贤辈出,文化积淀丰厚,中国式的乡村教育文化一直在蒲江生长、发展和延续,这是蒲江教育之根、文化之魂。

公元1178年,南宋著名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魏了翁出生于蒲江县,他是南宋后期的名臣之一,朱熹理学的后继人之一,集八家之长,是继张拭之后宋代蜀学最重要的人物,在宋代理学史、经学史、教育史和巴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南宋时期(1210年),魏了翁在蒲江创办当时全国十大书院之一的鹤山书院,开门授徒,培养人才,创立了鹤山学派。1210年,鹤山书院首届毕业生考中举人者十之有八。

二、现代田园教育的基本内涵

现代田园教育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农村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服务于农村人口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具有自然—绿色—开放—融合特征的优质均衡的“内生型”现代化农村教育。

1.现代田园教育的三个特质:回归自然,回归农村,回归书院

(1)蒲江教育遵循“自然之道”——回归自然

教育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中国古代教育讲求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产生深刻而长久的历史影响。道家认为“道法自然”,主张培养能体会自然之道的圣人,以老子为核心形成自然主义教育观,主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听从内心的呼唤。魏了翁认为:“人与天地一本,必与天地相似而后可以无旷天位。”人与天地一本的思想,是蒲江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本源之一。

一是遵循经济与教育发展自然规律。蒲江县委县政府长期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布局整体规划之中,数十年一贯坚持在人口布局中优先考虑教育规划布局,在产业布局中优先考虑人才培养规划,将当地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当地人才当地培养、当地就业,当地产业就地用人、产学结合。二是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蒲江教育在学校层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教育实践。以南街幼儿园为代表的学前教育,在自然环境中发掘教育资源,将自然环境创设为有准备的教育环境,让课堂融于自然环境,尊重幼儿天性,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地保障了儿童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和自然性,使学校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自然主义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实验中学和蒲江中学实施的高效课堂,通过“幸福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了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发展的幸福,而尊重个体、尊重人的自主性正是自然主义教育所追求的“教育人本化”的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具体实践。三是形成一种自然教育的学校文化。无论是南街幼儿园亲近自然、遵循自然、模仿自然的学前教育,还是鹤山初中主张的“爱一切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差异教育;无论是寿安中学坚守的“厚德立信、尊重差异”的信任教育,还是甘溪学校的“竹品人生”、蒲江中学的“幸福教育”以及成佳学校的“茶人教育”,这些都充分地表现出了蒲江学校因村镇的自然资源、乡土气息、民风传统而量身定制的“内生型”特点和办学理念,表现出了学校因学生的群体特点、个性特征而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因材施教之法。

(2)蒲江教育引领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回归农村

一是办学目标回归农村。让农村教育回归农村,重生于现代农村社会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文化支持,是我国农村教育新的发展方向。二是办学模式回归农村。以成佳学校为代表的“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是蒲江县农村教育反哺农村社会发展、农民之子立足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典型,探索了农村学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教育反哺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型办学思路。三是人才培养回归农村。着眼于蒲江未来发展,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本地化,着力培养蒲江本土人才,培养本土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面向农村现代化,面向农业现代化,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持作用,也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通过人才供给吸引现代产业落户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是学校文化建设回归农村。蒲江教育回归农村,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和再造。蒲江县寿安中学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信任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家校共建信任、制度促进信任、活动展示信任、社团升华信任”,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信任,也促进了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建。农村学校本身承担着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和乡土文明的职能,让农村学校回归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蒲江教育对农村教育回归原点的有教育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3)蒲江教育探索教学改革——回归书院精神

蒲江教育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鹤山书院;二是清朝官办学校;三是民国时期新兴学校;四是解放以来的学校发展。蒲江教育的四个阶段,四种不同的学校发展形态,相互依存、相互继承、相互延续,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生长过程。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源于其教育文化的内生性和延续性。蒲江农村教育与鹤山书院文化,一脉相承,延绵不断,生生不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保持中国乡村教育风格和中国书院教育品质。学校以“自然、绿色、开放、融合”为办学宗旨,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观、“低耗高效、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来九年制学校(临溪书院)坚持以“传承国学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共筑书院大‘家”为特色的治校办学理念,使书院精神得到了传承。蒲江中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也是鹤山书院的精神传承和发展。800年来,以农村教育为根基的蒲江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不断传承,绵延不断,根脉如一。

2.现代田园教育四大要素:自然,绿色,开放,融合

自然:现代田园教育的核心品质。源于自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这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自身品质。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与自然是相通的,因为人的生命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其贡献与价值最终体现也在自然,所以教育与自然相连相通。蒲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返璞归真,像自然景致一样幽远而静逸,远离浮躁,远离功利,静心教书育人,同时,像尊重自然及其潜在规律一样尊重人的本性和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与生存的本领,最终成为一个对自然与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基于对教育的上述理解,现代田园教育应是以人为本、尊重规律、返璞归真的教育。

绿色:现代田园教育的质量内涵。立足于农村社会,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服务于现代农村、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这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典型特质。

绿色是广受人们亲睐的自然色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生命的含义,代表了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和对健康的追求。就人类经济开发而言,最大的错误不过于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去牟取狭隘的暂时经济利益。就学校教育而言,最大的过失莫过于以牺牲学生健康或扼杀学生个性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分数质量”。因此,蒲江教育就是不唯分数、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不以牺牲学生健康、扼杀学生个性为代价,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绿色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只有绿色的教育才最能彰显“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得到张扬、能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开放:现代田园教育的理想情怀。蒲江地处茶马古道,自古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开放基因。800多年前,魏了翁先生举办鹤山书院,立足乡土、面向全国、集天下英才而教之,“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现代田园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谐共建、多元互动、反哺社会,这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发展形态。只有开放的教育,才能贴近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聚集诸要素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实现多元的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共建、多元互动、反哺社会是开放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

融合:现代田园教育的发展路径。融合是蒲江文化的重要特点。集古今中外先进思想而用之,实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思想、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现代田园教育是一种具有融合精神和包容能力的教育。早在800多年前,了翁先生追求一种“顾瞻四方,兼收并蓄”、“立志于学,学至于圣”的学术精神,师生各有相长之益。与魏了翁同时代的陈元晋在评论魏翁的学术特色时曾指出:“潜心大业,会同蜀、洛,上通洙泗之一源。”故此,享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美誉。现代田园教育既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又学习融合了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又不断开拓创新农村教育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现代田园教育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其中国传统教育乡村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在融合中,不断接受新思想;在融合中,持续推进教育变革;在融合中,始终保持自我。保持一种天然品质——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坚持一个服务方向——发展农村,服务农民;探索一条发展道路——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形成一种新型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村教育。培养具有浓厚家乡情怀的城市人,培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人,成为现代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目标追求。

三、现代田园教育的主要成果

蒲江地区拥有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经历清朝时期、民国时期、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农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农村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满足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蒲江县在全国农村地区率先实现普及15年教育。2011年,蒲江县学前教育普及率高达96.2%,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达97.5%,实现了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步同普及的教育水平发展。

2005-2012年,蒲江县共培养13502名大学生,占同期成都市大学入学人数2.37%,高于蒲江县人口总规模占全市人口总规模(1%)比重的1.37倍,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做出贡献。圆农村孩子大学梦,成就中国农村富裕梦,这是蒲江教育的追求。

在数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蒲江教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就。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明显改善,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特色办学初具雏形,优质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蒲江教育整体迈上新台阶。

2003年,在全市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04年,率先在成都市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2005年,率先在成都市实现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十五年教育普及。

2006年,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成都市召开,蒲江标准化建设受到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的高度评价。

2007年,建成四川省首批、成都市第一个“义务教育示范县”。

2008年,率先在成都市启动并完成义务教育段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工程。

2009年,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

2010年,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和教育现代化的达标检查验收,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2011年,在省政府对县政府的教育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荣获“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先进县”称号,被评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示范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和成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11都江堰国际论坛”上作交流展示,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2012年,创建成国家级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3年,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四、现代田园教育的启示意义

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不应该消除农村教育,而且要强化农村教育,不应该弱化农村教育,而是要提升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是固本强基,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大计。

1.现代田园教育的最大启示意义在于其教育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内生型”特点

教育现代化划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现代化两种模式,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内生型教育现代化模式。对于这种“原生型”现代化而言,既没有明确的“既定的”前景,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现代化道路,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和组织形式上,都要带探索和创新。推动这种现代化的,都是来自社会内部,是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的结果,具有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特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早发内生型现代化还可以称之为“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within)或“内源性变迁”(Endogenous Change)。蒲江现代田园教育,在推进和实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明显自发和渐进特点,其内在推动力首先来自民间,来自于基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教育发展思路与内生模式。

教育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社会,中国文化的根脉在农村,中国教育的根脉在农村。教育特别是正规学校教育,是文化繁荣与兴盛的承载与依托。蒲江教育传承中国数千年、蒲江800年优秀教育传统,将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作为教育的生发之根、立命之本。蒲江教育人坚守中国文化之根,呵护中国农村之源,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和书院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创建“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文化。

蒲江县委、县政府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教惠民,以教富民,促进农村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孩子教育问题,形成了教育全面、均衡、优质发展的惠民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催化剂。教育惠民是教育履行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能体现。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机制与办法。蒲江教育充分发挥“四中心”(蒲江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职教的内涵发展,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增强服务成都、蒲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高效配置

蒲江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西部小县,教育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教育实现了超前发展,创造了“三圈经济、一圈教育”发展模式。这在全国农村具有典型意义,具有广泛的经济学价值。“蒲江现象”深刻地说明,资金在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非资金足缺多少决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实现教育超前发展,回归教育的本源,实现教育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为不发达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可以学习的典型。

3.坚持“立志于学,学以至圣”,不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提高教育质量

“立志于学,学至于圣”是魏了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和突出特点,远远领先追求卓越的思想数百年。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回归,是对现代工业时代教育模式的修正和补充。坚持以提高质量核心,聚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将我国古代优秀教学思想充分体现在课堂与教学之中,贯彻因材施教、启发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思想和做法,为孩子成长创设绿色环境,开设绿色课程,实施绿色教育,关注和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现代教育,立教育之“骨”,树教育之 “形”,凝教育之“神”,育教育之“灵”,铸教育之“魂”,全面提高了蒲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建立事业共同体,以教育事业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农村教育是中国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凝聚着中国人追求文明与发展的梦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教育是人民群众、政府官员与教育学者关心的共同愿望和共同梦想。蒲江教育具有中国农村教育的成功实现、典型意义和优秀品质,对于热爱农村教育的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此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和集合优势,充分发展精神力量,运用教育智慧,以小拨大。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百姓、从官员到学者,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将蒲江农村教育发展作为共筑中国农村教育之梦的缩影,建立了合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事业共同体,形成协同共建和自觉参与机制,自觉自愿地将物力资源、智力资源和政策资源投入到蒲江现代田园教育。这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所具有的特别品质和特殊魅力,也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成功实践的重要动力源泉。

蒲江现代田园教育将自身优势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实现农村教育高效集约发展。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动参与。自我成长与外力推动,合理利用外部环境、资源、优势;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激发无穷力量和首创精神,实现农村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5.将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与现代教育文化紧密融合,实现理念创新,引领教育发展

原发性和内生性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典型特点和重要优势。内生的教育文化、内生的发展模式和内生的改革动力,使蒲江教育沿着中国数千年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走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植根于鹤山书院流传800多年的优秀教育传统土壤之中,保持和弘扬了中国农村教育鲜明的本土性特征。这是蒲江教育之根和蒲江教育之源,连绵不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现代教育发展中持续发扬光大,更加根深叶茂。

坚守、执着、开放和创新是蒲江教育人的精神追求。蒲江人坚信:教育是一种责任,农村教育是一种坚守,坚持数十年为实现中国农村人梦想持续努力,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持续开发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蒲江教育人以坚持理想与信念,将中国传统农村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执着守卫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探索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之中,将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方法与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相结合、相融合,从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文化和现代西方教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现代化的发展动力,进行了一场广泛、持续和影响深远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践活动。

蒲江教育人秉持教育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锐意进取、智慧工作,不断推进全县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蒲江人不怕艰难,为实现中国农村教育之梦付出艰辛努力。从自身激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创新农村教育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这是蒲江现代田园教育对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农村教育的特殊价值和特殊贡献。

总之,中国教育包括中国农村教育需要创新自己的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教育理论、制度和文化,坚持实践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是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探索了中国特色现代农村教育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代表着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蒲江教育经验,有助于为加快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践经验,有助于推进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

六、现代田园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现代田园教育是蒲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定位和新目标,对于未来蒲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将教育摆在蒲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将提升蒲江教育质量作为提升蒲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人的发展质量的根本动力。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方向,将教育作为服务于农民、服务农村、服务现代化主要途径。

现代田园教育未来发展目标设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蒲江,书香田园”为理念,以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现代田园教育,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村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精神、田园情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

七、结语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实现追赶型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不仅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更要发掘我们自身所具有的现代化内生元素和内生动力,创造一种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理论。以蒲江教育为例,研究分析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和内生模式。在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仅要思考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了什么,还要思考我们自己保留了什么,更要思考我们为世界教育和人类发展贡献了什么?构建现代田园教育,成就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成就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和共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浅谈农村教育之“怪现状”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