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2015-01-17 13:20蓝赟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3期
关键词:仡佬族天道公用

蓝赟

2014年5月7-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务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2014年5月7-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务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2014年5月7-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务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仡佬族天道公用
早春
天道
得心应手
漫画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探究
河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览表
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对外来药物运用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