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宜”和“忌”

2015-01-17 10:38师艳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

师艳萍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补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教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可见,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而数学因为学科的特性,作业的布置有别于其他学科。那么,怎样设计、布置新课程的数学作业呢?我认为要做到“三宜”和“三忌”。

一、宜“精”,忌“赘”

有一句在教学上很流行的话:“语文要多看,数学要多练。”我对“数学要多练”的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多练”的结果往往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干嘛要多练呢?这个“多练”岂不是成了学生的“赘练”?所以我认为数学作业的布置宜“精”,忌“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挑细选,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而不是撒开一张无形的大网,漫无目的地去打捞。例如在学习了基本运算定律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对乘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得很好,但部分学生对乘法的分配律运用得不够灵活,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多做乘法分配律的练习,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习题少做甚至不做。如此,既有了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不会使得学生厌烦。

二、宜“缓”,忌“急”

有一定数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后作业经常做得一团糟。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停下前进的步伐复习一下旧知识,也就是“缓”一下师生的情绪”。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学生常常把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混淆。这时,我穿插了一些计算题在每天的作业中,让学生从众多的公式中“清醒”过来。一周或十天后,我再重新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体积,并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学生对图形只有一个记忆的表象,对公式也只是抽象的记忆,过于急切的练习有可能使得头脑中的表象互相“错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对知识内容有了更多理解,他们自然就明白不同公式的区别。

三、宜“新”,忌“陈”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数学作业的布置一直处于单一、枯燥的现状。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单一、重复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低效。因此,教师应该“推陈出新”,经常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让学生把做学具当作业完成。学生经常做的书面计算题和应用题都只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脑力和体力,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可以尝试布置一些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作业,比如做学具。如学习一年级的《认识时间》,可以让学生请家长帮忙一起动手做一个简易钟面;如六年级的《圆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剪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再用毛线围出每个圆的周长……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号召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到生活中去,既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提高与创新。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在班上交流。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引导学生办数学手抄报。有时候,一个单元的知识学完了,我们不妨让学生用办手抄报的形式整理出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这样做不仅温习了旧知识,而且学生能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梳理的习惯。在学完《圆》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利用双休的时间整理相关的笔记。结果,学生们各尽所能,有的整理出“知识树”;有的画出一个大大的圆,把和圆相关的知识都写进这个圆里面;还有的搜集了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圆的知识……学生们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总之,作业设计要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