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激励与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01-15 23:25储伶丽刘俊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

储伶丽 刘俊霞

摘 要:运用过程激励理论探讨在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过程激励和过程考核的重要作用,并以《国际贸易地理》等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试点改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通过过程激励和过程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过程激励;过程考核;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176-03

引言

2014年以来,国务院就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接连发了两个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各地各高校分别掀起了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热潮。其实,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但就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就出现了一方面很多高校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难。也就是说,现在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成为当前人才市场的一大矛盾。

笔者就多家高校进行调研发现,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多都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了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高校领导也都很重视,拨付很多教研经费进行研究。但基层教师却反映由于教学激励机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激励不够,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效果并不好。因此,以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过程考核改革为例,研究在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过程激励的重要性和实施对策。

一、高校专业教学中的过程激励与过程考核

1.高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过程激励的现状。所谓过程激励是指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过程激励研究的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激励理论表明,要使被激励者出现期望的目标行为,须在被激励者的行为与被激励者需要的满足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学习的动机直接影响教学学习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把学生当作被激励者,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就必须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进而进行控制和引导,使之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

笔者在陕西省4所二本和三本高校就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发现这四所大学的大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惰性心理,有8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惰性影响了自己主动的学习。99%的学生认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性,81%的学生承认自己平时没有主动的积极学习专业课,76%的学生承认自己经常通过期末突击或考试作弊来应付专业课程的考核。8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单纯的听课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不大,所以上课提不起兴趣。通过这些调查数据,体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很足。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短期目标(通过考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长期目标(就业),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考试通过成为学生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的主导因素。也就是说,大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多地受控于考试。学校选择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就会对应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目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普遍是以期末的结果考核为主,结果考核大多都是知识型考核,要求学生记住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理解和应用。而对于学生而言,即使平时认真学了,到期末也记不住,同样还是要通过期末突击强迫性记忆来应付考试,这对于很多平时不学习的学生而言同样可以做到。因此,结果考核方式诱导了学生的近利行为,不利于应用型教学的实施,更不利于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真正提高。要促进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主导学生行为动机的是考试,所以考核方式的转变和有效设置就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2.高校专业教学中过程考核与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考核是区别于传统的结果考核或一次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配套进行的评价和考核,就是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配套过程激励机制,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动机。

过程考核的方式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效果进行随堂考核。可以设置多项评价指标和体系,这些评价指标和体系旨在体现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如专业知识应用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合作能力、方案设计水平等。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偏重点不相同,要根据课程特点有代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设计、试验、完善,进而走向成熟和制度化。

二、基于《国际贸易地理》等经管类课程过程激励考核的实证分析

1.过程激励考核实施概况。2013—2014年度,西安翻译学院就过程考核进行了一些试点改革,笔者就参与的经济管理相关改革课程为例,进行过程激励的实证分析。主要有《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导游实务》课程和《财务管理》课程。这些课程由于内容和特点不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在设置过程激励考核方式时亦是各具特色。比如《导游实务》课程有教师带队到旅游景区进行现场全真实战演练,根据学生实战演练质量进行考核;《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进行学生小组全程实战作业,从立项到问卷设计,再到数据整理、分析和预测,提炼成市场调研报告,教师根据各组每位同学全程表现和各项工作质量进行全程考核;《财务管理》课程则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分模块考核,通过学生不同模块的参与式学习效果和质量进行模块考核,进而实现过程激励。这些方式都是根据课程特色进行的定制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对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有了很大促进效果,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努力程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地实现了统一。下面以《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过程考核改革为例进行详细说明。endprint

2.《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过程激励考核实施过程。《国际贸易地理》课程重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市场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旨在提升学生综合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宏观把握市场和预测未来市场经济走势的能力。因此在过程考核设置中进行如下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班进行自由分组(3~5人/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负责一到两个国家(各组不能重复研究)的经济贸易地理资料的搜集,针对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最新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撰写一篇针对这个国家贸易环境的贸易对策研究报告,同时要求每组做随堂报告。根据每组研究报告的质量和随堂报告的情况以及组内分工任务完成的质量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工作效果进行考核。每个环节考核分值及标准如下:(1)各环节考核分值比例:每组的平均平时成绩中研究报告分值占平时成绩的70%,即35分;随堂报告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即15分。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个人贡献,可试评优、良、中、差,围绕每组平均平时成绩波动。(2)各环节考核标准和方法。研究报告的考核标准是资料搜集的全面性、时效性和详实性;分析过程的严密性和分析的深度;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研究对策的可行性、应用性及创新性;行文的逻辑、语言的简洁流畅和表达的清晰度。随堂报告的考核标准是PPT制作的质量(包括内容容量、版面清晰度、内容连贯性和新颖性)和报告者报告的质量(语言组织的连贯性、逻辑性、对内容的熟悉度、表达的观点、思想的深度等)研究报告由教师课下进行审阅考核;随堂报告在课堂上由教师(70%)和学生(30%)共同考核;每组成员浮动成绩考核由各组组长协助教师进行。

3.过程激励考核实施效果。通过课后跟踪调研发现这种改革的效果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查发现有58.4%的学生反映他们为了准备平时考核的内容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66.8%的学生认为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和过程考核激励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大大扩大了知识面;68.3%的学生感觉过程考核激励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92.6%的学生建议这种过程考核激励方式继续实施。(2)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以考察,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调查显示,各组团对合作能力水平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看,72.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团队合作很好,但有个别组的学生认为组内分工协调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显示,79.7%的学生认为过程考核比结果考核对他们自主学习的激励效果好;67.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式学习和过程考核的激励更好的开阔了视野,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了综合贸易环境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国际贸易中切身理解了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作用,并能够习惯性地朝着这个方向研究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达到了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5)通过模拟工作环境做现场报告,提高了学生公众场合进行专业表达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职业发展的基础能力,为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打好了基础。

三、过程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过程激励考核试点改革的效果调查论证发现过程激励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契合了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达到了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在这些课程过程激励考核改革试点的课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同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过程激励和考核的难点。这需要高校各门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小组进行精细设计,科学规划,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过程激励考核机制。而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实力尚不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和研究能力,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2.实施过程激励考核必将大量耗费代课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去安排实施,很多教师由于存在职业惰性,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同时研究教师应用性教学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主导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学生过程激励考核进而有效实现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3.在具体课程过程激励考核实施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是一个难点。很多课程的参与式学习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的。在小组分工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各小组的监控尚需进一步细化,最好对每位学生都进行全程量化管理和监督。但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太大,难以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因此尚需深入研究有效的监控手段,保障过程激励考核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储伶丽,武汉生.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 张杰.就业难一人才供需的悖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3.

[3] 彭雷.民办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142-144.

[4] 储伶丽.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9).

[责任编辑 吴明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研究
高校思政课考查科目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论建构主义思想和专业课教学设计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汇编语言课程教学研究
《小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过程考核在高职《电机与拖动》考试改革中的实施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