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婕
【摘要】目前,关于日本儿童文学成人化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日本儿童文学成人化这种现象除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外,还会给日本社会埋下了严重的隐患。文章对现代日本儿童文学的成人化进行分析,分别从日本儿童文学成人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成人化 日本儿童文学 指引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5-01
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60年以前的“未明时代”,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以后的新日本儿童文学时代。“未明时代”就是以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小川未明为代表的文学为主的时代,在60年代以前这个文学流派几乎统治了整个日本的儿童文学世界。在60年代以后日本的儿童文学在写作的题材和手法上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形成了与未名文学时代完全不同的现代儿童文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本儿童文学的成人化因为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在变革后的文学形式在内容上面突破了禁区,出现了很多新题材的儿童作品。过去的儿童文学中很多的描写都是单纯的、朦胧的、理想化的题材,有很多消极的内容是不会出现在儿童的文学作品中的,比如单亲家庭、校园暴力、离家出走、恋爱、性甚至是自杀等,这些在过去的日本人的观念里被儿童作家默认成“黑暗”的禁区,是不应该描写甚至是提及的。而变革后的文学形式出现了作品题材无界限的变化,逐渐地将儿童文学题材成人化,突破儿童文学的理想主义,强调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日本社会的“写实性”。原来的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差异性也逐渐模糊,并且在写作主题上的成人化越来越明显。
一、现代日本儿童文学成人化的积极意义
1、指引儿童正确的看待世界
现代日本儿童文学中,将故事的主人公进行成人化描写成为了一种趋势,作家在作品中不再忌讳关于恐怖、死亡等消极因素的描写。孩子的看法都比较单纯和绝对的,对和错都是纯粹的,而儿童作品的成人化则展现给孩子另外的一个世界,让孩子们知道绝对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人和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任何事物的本质并不是绝对的对和错,而是相对而言的,是具有多样性的。通过这种正面引导使孩子能够正确的看待世界,克服了过度理想化后接触世界而产生的失衡感,使孩子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社会带来的困难和冲击。
2、缩短了儿童和成人的距离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两者被认为是独立的两个层次个体,儿童文学是完全不同于成人文学,是从成人文学中独立出来的文学派别。而现代的儿童文学通过成人化的题材以及写作手法,模糊了成人和儿童的界限,拉近了两者的距离。现代日本儿童文学的很多作家认为:儿童不过是个子变小了的大人,所以儿童文学的成人化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观点使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平等化,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儿童个性的培养。比如说现代的日本的儿童文学中就有描述儿童心理疾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利用儿童的故事,成人的视角来向大众展示这部分社会脆弱群体的思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属于过去的理性儿童文学,但是却使成人更了解了孩子的世界,更加重视儿童思想的个性化。
3、适应现代日本儿童的早熟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平台的孕育而生,儿童摄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外来信息的不断冲击下,儿童的思想也相对早熟。成人化的儿童作品恰恰满足了孩子的早熟心理,而且儿童阶段是形成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所以更容易接受这种儿童化的成人世界,也成为他们摄取知识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途径。
4、扩大了儿童文学的读者群
日本现代儿童文学的读者不仅限于儿童,就如同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维奇·叶梅茨曾经说过他的读者群定位应该是9-99岁之间一样,现代日本儿童文学也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他们用儿童的立场,成人化的主题描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成人读者群,利用成人丰富的情感来儿童文学的浪漫。很多家长也是通过儿童作品,来了解孩子的思想世界,和孩子建立良险的沟通。这样、儿童文学和成人读者就形成一种良险的循环。
二、现代日本儿童文学成人化的反思
1、将儿童过早地带入了成人世界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跨年龄层的融合,也给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虽然成人化的儿童文学带给儿童以正确的世界观来判断事物,拓宽了儿童的视角外,但它也给儿童读者展现了成人世界的生存守则。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论述到:在古罗马时期根本没有儿童的概念,儿童是处在完全暴露和公开的成人世界中,成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性生活,都是不避讳的展示在公共场合中,儿童是自发地没有任何隔膜地融入成人世界。而日本儿童文学的成人化虽然对日本儿童的成长起过积极地引导作用,但是也将成人的世界完全展现在了儿童的面前。这种成人化的儿童文学也使孩子在行为和意识上呈现出了一种成人化的趋向,催生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逐步融合。这种跨年龄层的文化入侵,不断在蚕食着儿童的世界,所以很多日本人感叹:单纯的儿童世界消失了。
2、消极的题材起到错误引导
现代日本儿童文学改革的主要特色是题材的无界限化,这种无界限化的消极影响就是写作内容的错误引导。在“写实”了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将暴力、竞争、悲观厌世等错误的思想传达给了儿童,儿童通过对人物的模仿,将这种消极的信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而同时因为文学影响的滞后性,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校园暴力、性格自闭、悲观厌世等很多严重的青少年社会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现代日本儿童文学的成人化,应该肯定它的积极意义,正视它的消极影响,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这一日本现代社会的文学现象。
参考文献:
[1]何欢.试论大众文化对儿童文学成人化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25-26
[2]张岩龙,张庆祝,颜峰.关于儿童文学成人化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1:127
[3]张悦.当儿童文学出版邂逅“成人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0,05:46-50
[4]本报记者杨竞.成人化是儿童文学的死穴[N].辽宁日报,2010-07-30011
[5]王敏.日本儿童文学一瞥[J].外国问题研究,1983,0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