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芳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众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师生一起参与数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常常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用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的,既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而生本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以看出,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非常适合生本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理念实施的课程。因此,本文将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呈现生本课堂的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
一、教学目标分层
1.学习对象分层
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基础。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程前,教师需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有所了解,尤其是要重点了解学生对与本次“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充分分析后,再进行分组。通常,我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学生分类老师不予公开)。A类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有一定的数学操作经验,能在实际操作中总结提炼出抽象的数学规律;B类学生基础知识一般,能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进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等;C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无法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活动。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层次后,按ABBC搭配的原则组成四人小组,以便于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学习。当然,每次“综合与实践”课学生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要依照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程度来进行调整,并适时调换三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的工作,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每次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2.预期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A类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上要侧重使其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并提升其表达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而对于B类学生,要使其能在老师具体的要求下进行具体的数学实践操作,并借助操作去理解和提升已有知识,从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要求C类学生,能模仿老师的实践操作过程,夯实原有基础,补上原有的知识缺漏,同时培养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时,我就将教学目标的设定分为三层,分别是:基础性目标(即所有学生都需达到的目标)、普遍性目标(即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提升性目标(即少数学生可达到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迈进。
二、引导新知探究分层
1.质疑分层
在“综合与实践”这类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中,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在讲授知识时提问B类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归纳总结时,就要发挥A类生的作用,启发所有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在基础性的或者带有复习性质的问题上,则把机会让给C类生,夯实其基础知识。
例如,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中,在已经出示数位表,并摆出数字1后,提问:“你觉得,老师还能用一颗棋子摆出哪些数?”这个问题就请C类学生进行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提示,他在作答时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并能准确进行回答。其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掌握数的规律,体会到个位上的棋子依次移到十位,我又设计了一个追问:“个位上的这个‘1跑到哪里去了?”并请A类生回答,这类学生的头脑里马上就能把数的规律与摆珠子的过程结合起来,理解数的特点,因而回答时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指导分层
对于中下生,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主要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和观察,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重点放在巩固知识并了解规律。对中上生的指导,主要是启发思考、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在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从旁协助。
例如,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中,学生第一次在数位表上体验有序摆棋子写数,因此,在设计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对如何摆棋子写数进行直观演示,学生通过尝试摆—优化摆法—看演示巩固最优摆法,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摆法。又如,在摆4个、5个棋子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序的摆法,我就采用了同桌分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操作,使其能得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两方面的提升。
三、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是小学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新知学习的效果来进行有效合理地分类练习,注意对难易程度、做题时间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着重于帮助C类生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启发B类生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引导A类生发散性地进行知识拓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获。
在《摆一摆,想一想》的练习部分,我安排了三道题,从给出所有棋子说数,到给一个数猜棋子数,再到只给个数猜棋子数。整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猜想到验证,从简单到复杂,从正向到逆向,既巩固了前面对数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又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之后,还通过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课外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10个以上棋子摆数的不同情况,使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升了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评价分层
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我常引导学生自评、生生及师生互评,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以优促短,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信心和应有的责任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用4个、5个棋子分工合作结束后,请学生通过“同桌互相检查,对的画☆,错的请你教教他”,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借由好生带动薄弱生学习,真正地达到“以生为本,以生促生”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而言,它指明了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生本教学模式。而在生本教学理念的帮助下,低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就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真正地达到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