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波
打造魔力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多元开放的通道,这条通道的基石是着眼儿童的世界,路面是令儿童着迷的自主数学活动,方向是儿童作为生命个体获得成长。这条通道蜿蜒曲折、崎岖不平,但是风景满目、生态怡然。
一、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背景阐述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学习过程并非单纯依靠理性,与中学生相比更加依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陈省身先生认为“数学好玩”,在他看来,数学是充满趣味的。陈先生享受的是不断探索、追求、超越的过程。小学生的自制力、控制力很弱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只有以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才能保持数学学习的持久性,教师跟小学生讲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徒劳的,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不如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那样生动形象,许多学生在学数学时觉得枯燥、乏味和单调。
2.数学课程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必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的“阶梯性”特征明显,学好后面的课程必须以学好前面的课程为前提,不能像有的学科那样可以“跳跃性”“选择性”地学习,加之数学作为“百科之母”的独特地位,如果学生学不好数学,就会对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理性思考,要以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3.后课标时代,教师的课堂价值追求必须从一片分数的“丛林”中实现突围
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和政策分析报告》(《文汇报》,2010年11月22日,姜澎),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更多的是“教书匠”,缺少具有通识教育和研究型教师,而且在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等非传统教学方式也非常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在一定范围和区域仍然存在且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停留在分数层面上,造成了对“以生为本”的深层性缺失,进而忽略了教育本应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成长感、灵动感。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追求急需厘清与导引。
二、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核心内涵
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核心内涵就是打造令师生共同为之着迷的数学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努力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知识发生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促进学生对新知体悟的持续深化;立足数学学科的本质,在丰富学生学习情趣与体验的同时,拓宽思维渠道,提升思维品质;不断追求基本知识牢固、基本技能扎实、基本经验丰富、数学思维深刻的科学生态、全面和谐的教学境界。
三、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本质特征
1.能够不断创生令学生着迷的课堂生活
课堂原指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现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小学数学课堂,是指进行小学数学知识传授、基本技能的培训、数学思维的锤炼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场所。令学生着迷的课堂生活,是指基于数学学科的课程要求,师生双方发生的相互促进、相互吸引、相互激趣,同时具有积极心理倾向的教学言行等课堂情景与状态。
2.能够不断开发具有普适价值的魔力课程
魔力课程是指数学生活中(包含课堂内外,家、校、社会生活等所涉及的)经过积淀、筛选、提炼出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契合数学学科教学进度,令学生为之着迷,并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阶段性的一切数学资源。
3.能够不断创新科学、精巧、灵动的魔力技术
魔力技术是指在师生共享魔力数学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技术、教学设计技术、教学实施的调控技术、教学媒体辅助技术、教学环境暗示技术,等等。
4.能够不断实践基于学生的教学行为改进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前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监控、教学评价等)在不断内省与反思中与学生的应然要求相互吻合,并由于得到学生的不断肯定而越发富有魔力。
四、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操作要领
1.创生现场感
所谓现场感,就是不要离开本体,或者说和本体保持同步。比如喝茶时要明明白白地让口唇、舌头、喉咙、食道感觉到,明明白白地跟踪它,一直到胃里。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现场感,要想做到妥善是不可能的。魔力数学首要的是创生现场感,现场感不仅仅是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提供数学活动的参与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共同在场、在位、在内。在场,就是要师生拥有同一个气场,师生融为一体,交互生成;在位,就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各有其位,也就是角色不同、作用不同,但相辅相成、不能缺位;在内,就是师生都能处于原发性参与的状态,在问题或冲突的相遇点共同作战。创生现场感,需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超越学生,进而吸引学生、迎合学生、发展学生。
2.激活原动力
所谓原动力,是指产生动力的力,也就是事物的本因和根源。不言而喻,魔力数学要激活原动力,就是要探寻与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相关联的本因和根源,进而触发之、激活之、利用之。原动力纷繁复杂,不同学生的原动力可能不同,同一个学生不同时期的原动力可能不同,不同学习内容的原动力可能不同,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情境下的原动力可能不同,等等。激活原动力,需要全面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元素,还要广泛涉猎音乐、美术、科学等各学科知识。
3.捕捉新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等。魔力数学要捕捉新冲突,利用新冲突,激活学生的情绪状态。因为有冲突才会有故事,有故事才会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会令师生为之着迷。冲突也是新知的生长点、突破点和嫁接点;新冲突在乎的是教师捕捉信息的灵敏度,或者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如何,教学调控的技术如何;新冲突在乎的是学生被捕捉的参与度如何,提升度如何;新冲突在乎的是教学的全程,非线性推进。善于捕捉新冲突,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4.集聚真体验
体验的解释有三: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此三解释均入魔力数学所需之意,但魔力数学更强调真体验,因为现实中存在太多的伪体验、被体验。集聚真体验对于教学而言是蕴含着力量的,这种力量体现在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放大课程资源所承载的影响力。集聚真体验,要从数学学习本身的规律出发,要从学生的心理特性出发,要从教学的媒介选择出发,要从教学的反馈机制出发。
5.共享自成长
成长,顾名思义就是成熟和长大,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变化过程。共享,就是共同分享。魔力数学强调自成长,是着眼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广范围的、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自主成长,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这是生命教育长程目标的一大期待;魔力数学强调共享,是对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群体的关照,即要触发同一个团队内的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补足,进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关注的魔力数学学习生活能够促进人的成长,此成长不单是知识的获得,不单是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包括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这一点对于数学学科来讲尤为重要。数学思维基于问题解决,更高于问题解决。
创生小学数学魔力课堂是数学教学追求的一种回归,对数学学科的回归,对课堂闪耀师生光芒的回归,对学生心理机能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回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