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创造契机,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基教课改;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一、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过去语文教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教学模式非常单一,总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这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截然相反。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使课堂教学从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课堂上应该成为学生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教”的角色,进行交流,教师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互动型”的教学方法,有利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而非主导地位。多媒体技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仅通过语言讲授仍然觉得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解决。它能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人其中,并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转变教学思维
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所以要变机械模仿为创造性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彼此丰富,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三、转变课堂上的师生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四、转变语文考试模式
当前初中语文考试,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运用。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中考标准化考试,考题的形式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把语文知识变得简单化、机械化、程式化,把一门最富艺术性的基础性学科变成了枯燥无味、僵化死板的材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考试的形式应该更加灵活,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学分制,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每学期的小测验,平时作文成绩,课堂的表现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折成相应的学分,加上中考考试成绩,最终得出考生的中考成绩。这样一来就使得考试变的更加人性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严格的要求自己,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从而加倍努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老师一味围绕中考指挥棒的现象,从而放开手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刘春波.在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2]李姜龙.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青年文学家.2013年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