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 齐红梅
【摘 要】作业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布置好作业,才能达到巩固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作业能够成为学生的“最爱”。那么如何让作业发挥“功力”,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又能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一、小学数学布置作业的方向
(1)减轻学生负担。小学生负担重是有目共睹的。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作业负担,学生手中除了学校订购的练习册等作业外,还有很多家长从书店等地方购买的一些练习册供他们使用。更有的家长利用周六、周日或假期给孩子们报名上辅导班的也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要精选,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作业要突出重点、难点;其次是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体现梯度;最后是通过对比练习掌握知识间的练习和区别。这样,学生通过精选的练习既能切实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也不会增加负担。
(2)降低学习难度。没有任何资料、数据说明小学生的数学越难,学生的智力发展越高。数学越难,学生就越有兴趣;数学越难,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有逻辑。中国的数学难度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小学数学六年级难度相当于美国的初三,中国的初三数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三。
(3)要有实用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学会生活。我们从教材的改革已经看出,教材中数学内容的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更加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而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如,在教学“位置”一节后,就让学生走出校门辨方向,培养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的出行服务;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的车辆及家电或农户种植、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绘成统计图,然后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等形式了解这一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自作年历;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结合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分小组测量,并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等。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这样的思想,让每一道数学作业都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学作业布置的类型
(1)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比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游戏化作业。儿童是用“动”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把作业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游戏类作业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學习《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并巩固了知识。
(3)设计实践性作业。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否则,学生面对枯燥的一组数字,只是在不停地计算,就会没有了兴趣。当一个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会加强,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追求。
如学习了《年、月、日》后,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以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让他们计算一下把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样,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设计探究性作业。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的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比如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5)设计数学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优等生而言无非是机械重复,毫无乐趣可言,作业的价值也可想而知;对于学习一般的中等生而言,则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困生”来说,极易出现抄袭现象,形成抵触或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比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学、好学。
(6)设计自主性作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后,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乘法运算定律,自拟10道有关小数的简便运算(要求:题目类型灵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编题后交给同桌去做,同桌做好后再交给出题人去改。
(7)设计数学作业应体现开放性。教师如果能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将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三、作业设计得数量要适当
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发展水平,不能过少或过多。作业过少,尖子生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余下的时间他们无所事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让尖子生容易破坏课堂纪律。作业过多,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导致学习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给学生增加压力,促使他们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和害怕学习。
作业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在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作业设计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开拓,让作业成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文凯.浅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J].小学教学研究
[2]郑文.浅谈数学作业设计优化[J].语数外学习,2013.05
作者简介:
齐红梅,毕业于衡水学院数学系,现任教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港镇刘家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