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

2015-01-13 03:47付奕铭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成因鲁迅

付奕铭

【摘 要】毛泽东评价鲁迅说:“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有着可以看透一切的眼睛,洞察一切的思想。他的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本文着重分析鲁迅小说语言的丰富、精炼、简练、幽默与讽刺的特点以及其语言艺术魅力的成因。

【关键词】鲁迅;小说;语言艺术;特征;成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为革命文学的先驱以笔为枪,以语言为刀刃,句句直指人性,字字插在人心。鲁迅丰富精炼的语言让我们看到善用“精神胜利法”的中国人民的劣根性,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的阴森冰冷,让我们听到了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的来自牢笼的呼声……

一、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

1.丰富

鲁迅是近代文学的巨擘,但从其经历来看他最早在日本留学学的是医科,看到中国留学生在观看日俄战争中国人被屠杀的场景时麻木无感,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麻木的心灵。鲁迅不仅学医,而且对历史、对生活都有较多的感触。他还非常勤奋,饱读中外名著。所以他的语言也格外丰富,不是干瘪的讲经道史,而是丰满的立体的言辞,既有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描写,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对社会的揭露,对人性的拷问。

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历史指出封建礼教是吃人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在《小杂感》中指出中国人愚昧的思想:“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还有很多细节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2.精确

古代有对“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反复推敲,现有鲁迅对语言精准的要求。鲁迅在文章语言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希望文章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心理特征,语言是活的语言,是一如生活中可以听的懂、看的明白的语言。

例如,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句子中的“捧”和“挂”两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人的谄媚心态,批判了国命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还有《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一个“标致”就把清国留学生的腐朽思想揶揄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作者个人的不满和厌恶。

3.简练

鲁迅最擅长用白描的叙事手法,用简练的语言将人物和事件勾勒出来,他反对冗长的描写,反对复杂的说教,反对对文字的卖弄和粉饰。他通常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就把事物的特点写明,不虚张声势,不矫揉造作。

例如,《药》中对华老栓的描写:“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简单的几个字“慌忙”“抖抖”“不敢”就勾勒出了华老栓是一个没有地位,经济贫困,却又愚昧落后的劳苦大众的形象,可怜又可憎。《药》有两条线索,五个场面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一边是华老栓一家:老栓刑场买“药”—→小栓茶馆吃“药”—→茶客茶馆谈“药”—→华大妈上坟。另一边是夏瑜一家:夏瑜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茶馆被吃—→茶客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

4.幽默与讽刺

鲁迅的小说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讽刺艺术,我们在他的每一篇小说中几乎都可以见到讽刺的笔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鲁迅小说语言里的幽默,他的语言多为口语,给人自然亲切的感觉,在《论他妈的》中:“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起吃饭,儿子指着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说:‘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吧!则简直已经纯化为现在时行的‘我亲爱的意思了。”读来令人捧腹大笑。

叶圣陶评价鲁迅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鲁迅的讽刺艺术指向现实,在思想和技巧上都有成就。例如,在《阿Q正传》中阿Q到尼姑庵“革命”,尼姑把庵门开了一条缝,说:“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的?”下层群众把革命当成口头禅,深刻地讽刺了革命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也暗示了革命失败的原因。阿Q中最著名的就是“阿Q精神”,也就是“精神胜利法”,人不敢正视失败,企图用虚假的精神上的胜利自欺欺人,安慰自我。鲁迅通过讽刺的手法来鞭笞中国人的劣根性,不用努力和奋斗来获取成功,而是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我,苟且偷生。

二、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成因分析

鲁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他本身的人生境界所致。他以一种高于常人的眼界和思想,看到了中国人自欺欺人的劣根性,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看到了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他坚定的弃医从文,试图用文字来铲除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撼动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灵,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

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在于鲁迅对语言纯熟的运用和把握。蔡元培在鲁迅病逝后说:“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的严谨、幽默、讽刺都在他的语言上得以体现,他多用口语和白描,准确直接的描述出事物的特征和人物的形象,多用名词,少用形容词,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作者用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鲜明的观点,控诉了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暴行。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鲁迅就是这个伟大的人物。鲁迅是我们的“民族魂”,和封建专制做最顽强的斗争,是国人中最清醒的一个,划破了中国历史夜空的死寂。他运用精确凝练的语言,高超的讽刺技巧,穿透一切的眼神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为中华民族开了一剂铲除封建余孽的良药。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成因鲁迅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鲁迅,好可爱一爹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鲁迅《自嘲》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