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军
【摘 要】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他教得是多么的透彻、清楚,而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一、大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的建设是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施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学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1)学习小组的科学编组:科学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别平衡、班干部分布、学生性格、特长等尽可能分配均衡,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小组人数4~8人不等。教室内小组的座位摆放也要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放置。
(2)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学习小组的管理涉及到组长的产生和培训、组员的培训、组内的分工。组长可由班主任确定,也可让学生通过竞选、投票等方式产生。组长的作用相当大,涉及合作学习能否开展,那么班主任就要对组长进行有效培训。如明确组长的角色,让组长组阁,在班主任指导下,结合同学的意见,让组长组阁学习组长、常规组长,并明确组长、学习组长、常规组长的职责分工。同时也要对组员进行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潜能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3)学习小组的评比: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是评价学生个体,而新的方式则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小组评价不能过于随意,并且必须有记载,否则将失去公平与制约。所以除了班级值日本外,必须设置小组值日本,值日本是小组评价的载体,在设计上以量化为主,但也要注意人性化的内容,对典型的人和事要有内容的记载。由组长安排本组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组长,管理和记载本组当天所有事务;由班长安排班级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管理和记载全班各组当天所有事务。进行了评比,就必须及时反馈,也必须有落实,否则,评比与评价将会失效。比如在班级有专门的“小组评比公示栏”、“个人评价公示栏”,每周由学生处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表扬各班优秀学习小组,教务处每学期评选优秀学校小组及组长,个人的评比结果与期末评先评优挂钩。
二、突出加强《导学案》建设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导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CPU,它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水平,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草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定稿,并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②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③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课时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导学案》的使用要求是:要求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预习(独学)。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也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
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三、结论
总之,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践行生本教育理论,还是具体去操作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都需要去打破传统,去否定,去颠覆,都是一项任务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繁杂。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集团队的力量,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