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体亮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師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面临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角度、方法层次不同,因而思维难免正误混杂,主次并存,加之外界的环境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难免的。本文对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意外情况,结合自身的体会,提出一些处理技巧。
【关键词】教学;课堂;意外事件;处理技巧
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化学课堂上学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出一些对应的措施,不妥之处请同行加以批评指正。
在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题一的作业中有这么一道题:
为了比较铁、铜的还原性强弱,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甲方案:分别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硝酸中,有气体产生的是铁,无气体产生的是铜
乙方案: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Fe2+、Cu2+的溶液,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
(1)请对两位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
(2)请设计另外两种方案,证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
讲到第二个小题时,有好几种不错的答案,这时突然有位同学提出,让铁和铜构成原电池,用浓硝酸作为电解质溶液,有气泡冒出的那一极是铜,因为铜比较不活泼,所以铜为正极,在我还没对答案提出评价的时候,另外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由于在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应该铜为负极。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说这也是个方案,但是现在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意见,我们用何种方法证明哪个同学的说法是对的。一下子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同学提出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看电流表的指针向哪个方向偏转就可以知道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我及时点评,很好。接着我说,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比较活泼的那一极为负极,但是在这个例子中,就像第二位同学说的,铜为负极,铁为正极,于是我进一步举了个例子,比如,镁和铝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时,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时,哪个为负极,这样大家的思维就被拓展开来了。进一步明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要看电极材料,更应分析什么作为电解质溶液。
在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过程,时间刚好是国庆节放假回来的第一节,由于放假刚回来,有些同学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还没转到学习中来,因此刚上课不久就有个别同学开小差,还有一个同学快睡着了。于是我就说,待会在这节课中大家就会知道你们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表现,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熵变,可是我想如果是这样的状态上课,没效果,于是我就马上改变我的教学顺序,我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1页,看图2~15混乱程度不同的现象,他们在看图片的同时,我就说,左边的两张图是你们国庆节回家之前与之后你们房间的真实写照吧,看了之后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抓住机会继续激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免去了老是批评的教育方式。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日益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师所具备的知识面与知识程度不再是那么充足。而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来源于四面八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恰到好处的处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得心应手,应变自如。
(2)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反应技能。新课程强调课堂不完全是预设性的、不完全是课前设计好的,而同时也是生成性的,是在与学生互动中现场生成的。因此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过于拘束于自己的预定教学计划,应随堂应变。
(3)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意外问题。
(4)锤炼教学语言,讲究教学艺术。做到简明扼要、灵活适当,或点评、或引导、或回避、或幽默,切忌态度生更,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陶行知.《创造的教育》.《儿童科学教育》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5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