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
【摘要】开展小组合作,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提升合作的意識,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合作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91-02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小组合作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法,也是一线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怎么样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发现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应用与研究,提倡我们一线教师使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状况分析
1.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概况
学校有6752名学生,400多名教师,高一年级有36个班(分为尖刀班和实验班两种层次),共2082人。
2.学科现状分析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下,"一直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甚至还被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辅人员使用"。
3.学生学情分析
(1)水平参差不齐;
(2)学生兴趣各异;
(3)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策略
1.搭建合作平台,满足学习需求
(1)两人一桌,互帮互助
根据学校教室情况,学生都是两人一张桌子,他们不仅是朋友,又是学习的好伙伴,他们可以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互相讨论,共同提高,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4人一组,"一帮一"制
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机房电脑分为四列,每列16台,两列学生相对而坐。固而可以将相对而坐的四台电脑分为一个小组。同时,学生们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经调查对计算机的熟练情况安排的机位,对号入座。这样同一个组的差异较大。从而要设定小组长,采用实行"一帮一"制。小组内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做组长,再由组长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指定做好地某同学去帮助没有做完的某同学,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独立探索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2.合理设计教学,渗透三维目标
(1)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提高技能
重视知识,提高技能,使学生们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去举一反三、去开拓、去创新。
例如: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中的求和,求平均数的计算时,老师可以根据考纲要求讲解求和函数SUM,然后布置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其它的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计算的技能,如求和运算还可以利用公式=A1+A2+A3来计算,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属于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采用竞赛的方式效果会出奇的好。小组合作,通过"比比谁最棒"这种知识抢答的方式看最后哪组成为冠军组,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利用竞赛的方式,会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又一轮新的高潮,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断高涨,从而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2)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方法注重过程
新课程改革注重过程与方法这个第二维目标的培养,提倡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让玩耍也成为一种时尚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犯罪的范围和预防措施"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运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到答案。可是在查找时有一些学生不会,这时由第一个完成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小组长指派本小组内做完的同学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这样不仅让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让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尽快地赶上大家的步伐。从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美好境界。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寓情于景培养情感
例如:课堂一开始就引入教师制作的网站"动物--人类的朋友",强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渗透动物是人类朋友这一观念,布置几个任务,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树立关爱、善待和保护动物的观念,让大家争做充满爱心的公民。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适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健强.浅析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J],浙江:浙江现代教学技术,2006(5):133-141.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