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2015-01-13 05:14何彩莲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画角小棒学情

何彩莲

一节好课,就是学生听得懂、听明白的课,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只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这些因素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只有关注好学生的学情,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的有效实施

笔者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就学情分析的三个方面: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的能力加以分析阐述。

1.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效分析

在学“角”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采用了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角”这一图形。

教学片段1:

师:瞧,老师手中拿着几根小棒?

生:3根。

师:能用这3根小棒拼一个图形吗?(一生演示)

师: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那老师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剩下2根小棒,这是什么图形呢,认识吗?(学生产生疑惑)

师:这个图形叫做角。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个新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角,并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直截了当,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认识“角”这个图形,这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效分析

由于学生受教育以来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同,备课之前,笔者事先了解了他们对“角”这个字的理解。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停留在身边的一些物体,对于比较抽象的图形“角”的认识不多。因此,在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的时候,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教学片段2:

①认识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两旁的线是直直的。

教师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师写角的名称)

②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图片:钟面、剪刀、吸管)

师: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能找出图片中的角在哪里吗?先看这个钟面,找到的举手。

生1:两根指针拼成一个角。

师:是的,真棒。我们把这个角描出来。(同样方法找出另外两个角)

通过观察黑板上的角,使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角也在我们生活中。

3.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分析

由于是低段,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弱,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能力不是很强,对教师要求的新的操作技能的把握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笔者又设计以下三个小的环节:

教学片段3:

①折角、摸角

师:刚才的三张图片中,我们找到一些角,当然生活中的角还有很多。请看一下这张圆形图片,里面有角吗?

生:没有。

师:能折出一个角吗?请同学们尝试折角。(待学生折好后,让几个学生展示折出的角,并摸摸这些角,感受角的样子)

②做活动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用两根小棒做了一个角。教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

师:■角变怎样了?

生:变大。

师:现在■呢?

生:变小。

师:跟着老师一起变大、变小。想一想,角的两边怎样动一下,角就变大?

生1:把角的两边张开(分开)。

师:怎样变小?

生2:把角的两边合拢(并拢)。

③画角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生1:■点没画。

生2:■角是圆圆的。

生3:■画完整的。(追问是怎么画的。)

师:其实,我们在画角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个正确的画角顺序。(课件出示画角的方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先是教师通过让学生经历折角、摸角和画角的活动,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有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好课,就是学生听得懂、听明白的课,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只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这些因素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只有关注好学生的学情,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的有效实施

笔者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就学情分析的三个方面: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的能力加以分析阐述。

1.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效分析

在学“角”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采用了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角”这一图形。

教学片段1:

师:瞧,老师手中拿着几根小棒?

生:3根。

师:能用这3根小棒拼一个图形吗?(一生演示)

师: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那老师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剩下2根小棒,这是什么图形呢,认识吗?(学生产生疑惑)

师:这个图形叫做角。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个新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角,并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直截了当,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认识“角”这个图形,这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效分析

由于学生受教育以来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同,备课之前,笔者事先了解了他们对“角”这个字的理解。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停留在身边的一些物体,对于比较抽象的图形“角”的认识不多。因此,在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的时候,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教学片段2:

①认识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两旁的线是直直的。

教师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师写角的名称)

②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图片:钟面、剪刀、吸管)

师: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能找出图片中的角在哪里吗?先看这个钟面,找到的举手。

生1:两根指针拼成一个角。

师:是的,真棒。我们把这个角描出来。(同样方法找出另外两个角)

通过观察黑板上的角,使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角也在我们生活中。

3.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分析

由于是低段,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弱,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能力不是很强,对教师要求的新的操作技能的把握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笔者又设计以下三个小的环节:

教学片段3:

①折角、摸角

师:刚才的三张图片中,我们找到一些角,当然生活中的角还有很多。请看一下这张圆形图片,里面有角吗?

生:没有。

师:能折出一个角吗?请同学们尝试折角。(待学生折好后,让几个学生展示折出的角,并摸摸这些角,感受角的样子)

②做活动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用两根小棒做了一个角。教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

师:■角变怎样了?

生:变大。

师:现在■呢?

生:变小。

师:跟着老师一起变大、变小。想一想,角的两边怎样动一下,角就变大?

生1:把角的两边张开(分开)。

师:怎样变小?

生2:把角的两边合拢(并拢)。

③画角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生1:■点没画。

生2:■角是圆圆的。

生3:■画完整的。(追问是怎么画的。)

师:其实,我们在画角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个正确的画角顺序。(课件出示画角的方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先是教师通过让学生经历折角、摸角和画角的活动,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有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好课,就是学生听得懂、听明白的课,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只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这些因素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只有关注好学生的学情,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的有效实施

笔者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就学情分析的三个方面: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的能力加以分析阐述。

1.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效分析

在学“角”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采用了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角”这一图形。

教学片段1:

师:瞧,老师手中拿着几根小棒?

生:3根。

师:能用这3根小棒拼一个图形吗?(一生演示)

师: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那老师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剩下2根小棒,这是什么图形呢,认识吗?(学生产生疑惑)

师:这个图形叫做角。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个新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角,并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直截了当,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认识“角”这个图形,这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效分析

由于学生受教育以来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同,备课之前,笔者事先了解了他们对“角”这个字的理解。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停留在身边的一些物体,对于比较抽象的图形“角”的认识不多。因此,在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的时候,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教学片段2:

①认识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两旁的线是直直的。

教师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师写角的名称)

②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图片:钟面、剪刀、吸管)

师: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能找出图片中的角在哪里吗?先看这个钟面,找到的举手。

生1:两根指针拼成一个角。

师:是的,真棒。我们把这个角描出来。(同样方法找出另外两个角)

通过观察黑板上的角,使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角也在我们生活中。

3.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分析

由于是低段,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弱,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能力不是很强,对教师要求的新的操作技能的把握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笔者又设计以下三个小的环节:

教学片段3:

①折角、摸角

师:刚才的三张图片中,我们找到一些角,当然生活中的角还有很多。请看一下这张圆形图片,里面有角吗?

生:没有。

师:能折出一个角吗?请同学们尝试折角。(待学生折好后,让几个学生展示折出的角,并摸摸这些角,感受角的样子)

②做活动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用两根小棒做了一个角。教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

师:■角变怎样了?

生:变大。

师:现在■呢?

生:变小。

师:跟着老师一起变大、变小。想一想,角的两边怎样动一下,角就变大?

生1:把角的两边张开(分开)。

师:怎样变小?

生2:把角的两边合拢(并拢)。

③画角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生1:■点没画。

生2:■角是圆圆的。

生3:■画完整的。(追问是怎么画的。)

师:其实,我们在画角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个正确的画角顺序。(课件出示画角的方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先是教师通过让学生经历折角、摸角和画角的活动,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有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画角小棒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顺学而教,让学习真发生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巧移小棒
试谈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谈学生作图经验的积累
“思考”是一粒种子
风车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