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文娟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学习策略的概念、近年来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一、引言
学习策略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定义为: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住新的信息所运用的有目的行为和思维。学习策略既可以用于学习一系列新词的简单任务,也可用于包括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复杂任务。二语学习的有效性可通过向学习者传授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策略训练指训练学习策略的使用,以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本文回顾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的趋势。
二、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与分类
1.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开始由关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或带有母语印记的言语行为,转向关心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Rubin和Stern较早通过观察和直觉手段,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归纳出二语学习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
Rubin提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有七方面共性:乐于并善于猜测,而且猜得很准;有强烈的交际愿望;为学会交际,不怕出错;重视语言形式学习;寻找机会不断练习,如看电影、参加其他的言语活动;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言语过错,并自己纠正;关心语法或言语形式,还注意语言意义和内容。
Stern总结出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除与Rubin的发现有重复外,还增加了个性化学习方式、移情和内化。此后Stern又把归纳为四大类:主动计划策略、“学术性”学习策略、社会学习策略及情感策略。Stern和Rubin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此后的研究主要运用面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或统计推断研究(转引自秦晓晴,1998),或探讨外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以期摸索出提高学习者的整体外语水平的途径。
Bialystok把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功能操练、形式操练、推理和监控。其中只有功能操练始终能解释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Huang和Naerssen(1985,转引自秦晓晴,1998)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Bialystok的研究发现,即功能操练最能预测学习的好坏。不过,Skehan(1989)认为,尽管有些学生属低水平组,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成绩很可能令其他类型学习者望尘莫及。
20世纪90年代O'Malley研究发现,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元认知策略,能意识到他们使用的策略以及使用的原因。Brown发现学习者运用许多策略发送和接受语言。Oxford(1990)把学习策略研究细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经过多次研究,她发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学者学习策略的论文研究视角有宏观、微观之分。宏观视角指考察的出发点是学习者观念和策略的总体,微观视角是侧重于学习某类知识或技能策略,如听力、阅读。研究范围有观念、策略的变化,如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词汇策略。研究对象有英专、非英专等。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个案等。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尤其在英语专业本科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蒋祖康(1994)、文秋芳、王立非(2004))指出,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文和王对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评述,着重讨论环境和学习者因素对学习策略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环境又分成了文化背景、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和学习任务。学习者因素又分为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风格、性别(又分为感知、认知、反应、知识加工模式上的性别差异和使用左右脑上的性别差异五点进行分述)。可见,学习者的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策略的使用。这种影响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强化或抵消。
2.分类
OMalley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他的研究反映出:中等水平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而初等水平学习者更看重实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认知策略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社会情感策略对学习的影响不及其他策略的影响大。OMalley对以上研究结果这样解释:认知策略在学习中与学习任务更为相关。不具备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学无方向,不能检查自己的进步,不能确定未来方向;善于学习者会常把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结合使用。社会情感策略不及其他策略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对与之相关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者不能认识到情感和社会关系也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
国内一项研究用因素分析法把元认知学习能力分为3方面和8维度。
■
元学习能力应包括如下能力:激励自己勤奋;确立目标;选择最适当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节学习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Bialystok(1981)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推理、监控等策略。她发现功能操练以外的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年纪。同时,推理和成绩没有关系。
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策略的有效性有共性(但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认知方式等),又有个体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学习策略。
三、总结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需要重视策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在外语学习策略的教授中,教师要向学习者讲授具体的学习策略,还要让其在运用策略上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是外语教学策略的重点。语言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已获得的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文秋芳,王立非(2004)在一项对20年来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的报告中得出:近20年来,学者们在英语策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听力策略研究比较完善,写作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很缺乏;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较好;问卷调查远多于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混合研究。
总之,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ialystok,E.Some factors in the col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M].In C.Faerch 7 g.Kasper(Eds),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London: Longman,1983.
[2]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3]秦晓晴.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J].外语教学,1998(1).
[4]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语语言文学,2004(1).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学习策略的概念、近年来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一、引言
学习策略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定义为: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住新的信息所运用的有目的行为和思维。学习策略既可以用于学习一系列新词的简单任务,也可用于包括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复杂任务。二语学习的有效性可通过向学习者传授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策略训练指训练学习策略的使用,以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本文回顾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的趋势。
二、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与分类
1.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开始由关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或带有母语印记的言语行为,转向关心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Rubin和Stern较早通过观察和直觉手段,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归纳出二语学习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
Rubin提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有七方面共性:乐于并善于猜测,而且猜得很准;有强烈的交际愿望;为学会交际,不怕出错;重视语言形式学习;寻找机会不断练习,如看电影、参加其他的言语活动;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言语过错,并自己纠正;关心语法或言语形式,还注意语言意义和内容。
Stern总结出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除与Rubin的发现有重复外,还增加了个性化学习方式、移情和内化。此后Stern又把归纳为四大类:主动计划策略、“学术性”学习策略、社会学习策略及情感策略。Stern和Rubin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此后的研究主要运用面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或统计推断研究(转引自秦晓晴,1998),或探讨外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以期摸索出提高学习者的整体外语水平的途径。
Bialystok把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功能操练、形式操练、推理和监控。其中只有功能操练始终能解释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Huang和Naerssen(1985,转引自秦晓晴,1998)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Bialystok的研究发现,即功能操练最能预测学习的好坏。不过,Skehan(1989)认为,尽管有些学生属低水平组,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成绩很可能令其他类型学习者望尘莫及。
20世纪90年代O'Malley研究发现,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元认知策略,能意识到他们使用的策略以及使用的原因。Brown发现学习者运用许多策略发送和接受语言。Oxford(1990)把学习策略研究细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经过多次研究,她发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学者学习策略的论文研究视角有宏观、微观之分。宏观视角指考察的出发点是学习者观念和策略的总体,微观视角是侧重于学习某类知识或技能策略,如听力、阅读。研究范围有观念、策略的变化,如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词汇策略。研究对象有英专、非英专等。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个案等。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尤其在英语专业本科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蒋祖康(1994)、文秋芳、王立非(2004))指出,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文和王对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评述,着重讨论环境和学习者因素对学习策略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环境又分成了文化背景、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和学习任务。学习者因素又分为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风格、性别(又分为感知、认知、反应、知识加工模式上的性别差异和使用左右脑上的性别差异五点进行分述)。可见,学习者的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策略的使用。这种影响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强化或抵消。
2.分类
OMalley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他的研究反映出:中等水平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而初等水平学习者更看重实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认知策略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社会情感策略对学习的影响不及其他策略的影响大。OMalley对以上研究结果这样解释:认知策略在学习中与学习任务更为相关。不具备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学无方向,不能检查自己的进步,不能确定未来方向;善于学习者会常把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结合使用。社会情感策略不及其他策略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对与之相关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者不能认识到情感和社会关系也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
国内一项研究用因素分析法把元认知学习能力分为3方面和8维度。
■
元学习能力应包括如下能力:激励自己勤奋;确立目标;选择最适当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节学习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Bialystok(1981)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推理、监控等策略。她发现功能操练以外的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年纪。同时,推理和成绩没有关系。
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策略的有效性有共性(但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认知方式等),又有个体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学习策略。
三、总结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需要重视策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在外语学习策略的教授中,教师要向学习者讲授具体的学习策略,还要让其在运用策略上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是外语教学策略的重点。语言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已获得的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文秋芳,王立非(2004)在一项对20年来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的报告中得出:近20年来,学者们在英语策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听力策略研究比较完善,写作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很缺乏;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较好;问卷调查远多于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混合研究。
总之,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ialystok,E.Some factors in the col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M].In C.Faerch 7 g.Kasper(Eds),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London: Longman,1983.
[2]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3]秦晓晴.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J].外语教学,1998(1).
[4]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语语言文学,2004(1).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学习策略的概念、近年来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一、引言
学习策略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定义为: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住新的信息所运用的有目的行为和思维。学习策略既可以用于学习一系列新词的简单任务,也可用于包括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复杂任务。二语学习的有效性可通过向学习者传授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策略训练指训练学习策略的使用,以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本文回顾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的趋势。
二、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与分类
1.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开始由关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或带有母语印记的言语行为,转向关心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Rubin和Stern较早通过观察和直觉手段,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归纳出二语学习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
Rubin提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有七方面共性:乐于并善于猜测,而且猜得很准;有强烈的交际愿望;为学会交际,不怕出错;重视语言形式学习;寻找机会不断练习,如看电影、参加其他的言语活动;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言语过错,并自己纠正;关心语法或言语形式,还注意语言意义和内容。
Stern总结出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策略。除与Rubin的发现有重复外,还增加了个性化学习方式、移情和内化。此后Stern又把归纳为四大类:主动计划策略、“学术性”学习策略、社会学习策略及情感策略。Stern和Rubin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此后的研究主要运用面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或统计推断研究(转引自秦晓晴,1998),或探讨外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以期摸索出提高学习者的整体外语水平的途径。
Bialystok把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功能操练、形式操练、推理和监控。其中只有功能操练始终能解释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Huang和Naerssen(1985,转引自秦晓晴,1998)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Bialystok的研究发现,即功能操练最能预测学习的好坏。不过,Skehan(1989)认为,尽管有些学生属低水平组,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成绩很可能令其他类型学习者望尘莫及。
20世纪90年代O'Malley研究发现,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元认知策略,能意识到他们使用的策略以及使用的原因。Brown发现学习者运用许多策略发送和接受语言。Oxford(1990)把学习策略研究细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经过多次研究,她发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学者学习策略的论文研究视角有宏观、微观之分。宏观视角指考察的出发点是学习者观念和策略的总体,微观视角是侧重于学习某类知识或技能策略,如听力、阅读。研究范围有观念、策略的变化,如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词汇策略。研究对象有英专、非英专等。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个案等。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尤其在英语专业本科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蒋祖康(1994)、文秋芳、王立非(2004))指出,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文和王对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评述,着重讨论环境和学习者因素对学习策略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环境又分成了文化背景、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和学习任务。学习者因素又分为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风格、性别(又分为感知、认知、反应、知识加工模式上的性别差异和使用左右脑上的性别差异五点进行分述)。可见,学习者的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策略的使用。这种影响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强化或抵消。
2.分类
OMalley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他的研究反映出:中等水平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而初等水平学习者更看重实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认知策略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社会情感策略对学习的影响不及其他策略的影响大。OMalley对以上研究结果这样解释:认知策略在学习中与学习任务更为相关。不具备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学无方向,不能检查自己的进步,不能确定未来方向;善于学习者会常把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结合使用。社会情感策略不及其他策略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对与之相关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者不能认识到情感和社会关系也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
国内一项研究用因素分析法把元认知学习能力分为3方面和8维度。
■
元学习能力应包括如下能力:激励自己勤奋;确立目标;选择最适当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节学习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Bialystok(1981)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推理、监控等策略。她发现功能操练以外的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年纪。同时,推理和成绩没有关系。
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策略的有效性有共性(但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认知方式等),又有个体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学习策略。
三、总结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需要重视策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在外语学习策略的教授中,教师要向学习者讲授具体的学习策略,还要让其在运用策略上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是外语教学策略的重点。语言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已获得的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文秋芳,王立非(2004)在一项对20年来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的报告中得出:近20年来,学者们在英语策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听力策略研究比较完善,写作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很缺乏;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较好;问卷调查远多于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混合研究。
总之,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ialystok,E.Some factors in the col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M].In C.Faerch 7 g.Kasper(Eds),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London: Longman,1983.
[2]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3]秦晓晴.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J].外语教学,1998(1).
[4]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语语言文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