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亮玉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感情诵读、比较揣摩和着重朗读重点段落等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素质水平的,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那么就很难去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起码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因为语文没有学习好,而和性格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从小学语文开始抓起,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语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技能,而朗读是口语的一种高级口语艺术。朗读可以体现朗读者的理解程度、表达技巧和声调魅力。如果朗读者水平较高,能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就能吸引听众,使听者获得深刻的思想感受其感染力将超过无声文字本身好多倍。所以,学会朗读也是投入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技巧。
综上述可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社会交际高级口语艺术。因此,不仅老师要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加强朗读指导,而且要使学生也明此理知此道,努力学会朗读技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兴趣,必须使学生喜欢学。因此,要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学习语文的主要动力,语文朗读也是一样的。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发生兴趣,就会发挥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朗读文章要想读、爱读,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处。
(1)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先从有意思的小文章开始,让同学们看一段相关的视频,结合动画,再以朗读训练的形式,将故事读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没有让朗读训练的教学那么死板,也能保证课堂质量。
(2)学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不管好与坏,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朗读训练有能够读好的信心。教师可以用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外朗读比赛,也是促读的好办法。在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又把课堂这种朗读赛引入课外活动。如读报比赛、读诗比赛、演讲比赛等,都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般情况,这种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每周一宣布活动内容,学生人人准备。周末先分组比赛,再全班评比。通过这样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共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通形式,一些语文老师并不是很注重朗读训练。有的只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出朗读真正的作用。然而部分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是没有相关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1)教师应加强对朗读训练必要性的重视。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经常忽略朗读这一环节。没有要求学生朗读,自己也只是按部就班形式上的朗读。课堂上缺少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学生也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指导要灵活。朗读教学单一、死板、机械化,教师讲读生硬,只要求读了就好,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师即使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但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错误的。比如,重音读错;只要求读的有技巧,但是没有读出内涵;另外,读长句的时候,没有间隔,有的是一气呵成,有的不会停顿。这样的教学会不仅会让学生厌恶朗读,而且对自身朗读水平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3)朗读层面不广泛。教师上课喜欢叫尖子生,往往忽略了班里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人就变成了这节课的听众,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要领,自然而然的朗读水平下降,很难培养出语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扩大学生范围,不能凭学生学习好坏而评定是否应该朗读。
(4)朗读教学形式单一。一般来说,朗读的时间只有早自习或者课间的时候进行,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成分微乎其微。早读时大部分为齐读,这样有的学生会偷懒,不是假读,要不就是不读。朗读的时候节奏不同,学生故意拖长调,这也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改正的。在朗读的同时,也能穿插游戏,使教学不单一,增加趣味性。
三、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朗读的时候,首先要有良好的朗读态度。朗读态度应该认真、自然、主动、投入。这里的投入是说,要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朗读中。千万不要拿腔拿调。
(2)朗读要用普通话,朗读的时候,要读正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错读,不重读,不倒读,不唱读。
(3)要做到词连读,能按句逗停顿,自然段恰当停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4)要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要读出重音,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不同,表达的内容要求不同,重音就不同,意思也不同。
(5)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的读。声音响亮的读,能够准确的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朗读的起步主要是能够读出声,
四、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忘记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以下是一些教学技巧。
(1)保证朗读时间。首先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在个人自学朗读时,一定要要求读准字音,要求普通话,把文章完整的读完,做到不漏句。集体朗读要声音洪亮。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趣,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表达情感的朗读。
(2)教师要做好范读和领读。教师范读的时候要有感情的朗读,不能生硬死板,教师动情的朗读,可以将带动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学生便可模仿教师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的把握重音、间隔、轻重缓急。引读就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写作文章的特点,加入一些说明性想象性的讲解,是一种充分引导学生朗读的方式。
(3)扩大朗读训练面。前面说过,教师能够利用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性。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分角色朗读是很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童话类的文章,分角色能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能读懂文章,语言训练也能落实。
总而言之,朗读有利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述才能。朗读才能的形成,朗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时间,反复练习。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有恒心、有耐心,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3]魏超.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教学之中-谈情感朗读的训练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