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5-01-13 20:30马爱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历史探究

马爱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不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而新课标的精神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课堂学习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形式,围绕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在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指导下,促进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兴趣,学会正确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历史材料,解决学习问题,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逐步发展思维品质的多样性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为此高中历史教材中也专门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版块——学习与探究。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一环节,新课程的理念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知识流于形式,真正学习实施这一版块的却是微乎其微。

而何谓探究呢?探究指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这里,可以看出,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那么怎么样才能有问题呢?当然是通过学习了。作为学生来说,通过探究正能展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体现他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与人的沟通,更能达到教育的目标,这正是教育的真谛吗。那如何培养、落实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精神呢?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正所谓“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

问题教学策略是双向和多向的,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比如在复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学生就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分封制为何在西周前期和后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区别;君主专制制度为何在明清时期会走向极端等等。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找准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得到答案。

二、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和创新的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而是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在讲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时,并没有上来就给学生把所谓的“知识点”、“考点”一一罗列,而是选择了几组关于衣食住行方面不同时期的图片及反映社会习俗方面变化的史料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一节课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气氛很热烈,因为这些都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能够很好的感知和理解,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我没有回答,也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尽管答案多种多样,有的同学给大家“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有的同学给大家现身表演,还有的同学争论地面红耳赤,但是我却很高兴地看到:原来学生的知识面竟是这样的宽广,思维竟是如此敏捷,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竟是比我们所谓的“标准答案”还要标准和丰富。

三、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历史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设疑,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还可以让学生分工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再分享“智慧成果”。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是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加强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素养和活动的实效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不仅能保证探究活动的正确方向,还能提高探究的质量。这就对老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我们老师如何能更好的帮助同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教师要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水平,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形成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掌握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程序,逐步形成质疑、探究、求知、乐学的学习品质,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其次,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当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者,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文献资料、互联网的音像资料、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实物资料,然后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目标。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学习与探究”这一模块绝不是多余的,更不是让我们搞形式主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素质内涵的真正提高。运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也能够引发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的思考,促进本身教学实践探索,从而丰富中学历史教学论坛,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学习与探究”精神的培养与实践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历史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希望我们历史工作者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着陆”,别让它成为一场“走秀”!

猜你喜欢
探究性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