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 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我认为看他的悟性及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学习引导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形式以及方法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思维中的缺陷。借助这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一、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生能有效发挥思维想象能力是建立在较宽松的环境基础之上的。只有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支离破碎地表达出来,却很难形成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点拨和概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二、把“游戏”引进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创造一些活动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总是爱插嘴,对学生的发言,逐一进行补充:“你说的是……”,“你在说……”正因为如此,学生表达的意思才逐步变得明了,但发言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碰撞、相互联系却没有产生,教学一度陷入一对一的局面。之所以造成这种的后果,是因为教师怕课堂出现“冷场”,于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附和、帮腔、概括、评价。如果教师能够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再加以引导,远比让学生多发言来得重要,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应是“相互倾听的教室”。学生只有有效地倾听,才能对别人的思考、看法进行认可、批判、分析,进而调整、丰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教师只有倾听,才能从学生的错误点开始,从学生的差异点入手,组织开展有效教学。
四、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合理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查。这既是检验原因、规律可靠性的过程,又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使数学教学生气勃勃和有效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合理性。
五、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
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的地面、家里的客厅、卧室等的面积。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多,感受到身边的许多问题需要数学知识解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效果非常好。例如,在教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学做售货员”的活动,等等。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努力学习数学。
七、从实际出发,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以往的教学是以接受式的学习为主,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状况。
综上所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小数大小比较》课堂教学为例[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324
[2]吴小欢.小学开放性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建议和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