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平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总结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脱离文本、滥用多媒体教学、语言内容肤浅等问题。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中学语文教学需要“返璞归真”。通过诵读、精读、品析来加深文本体验,更好地将言语、句式、作者情感融为一体。通过返璞归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心阅读、深层次的讨论、时刻与生活相联系,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以多媒体教学作为适当的辅助,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朴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初中语文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新气象,而在诸多的优势背后,一些劣势不容忽视。有些教师因课改而课改的教学,让语文失去了原本朴实的内涵,“华而不实,浮而不深”的语文教学现状,让原本承载着培养语言感觉、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使命的语文失去了原本的个性与本色。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让真实、朴实、扎实重回语文课堂。
一、中学语文课堂现状
(一)课堂教学脱离文本,流于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源,每一篇课文是师生探讨的基础,也是展示师生才华与感悟的平台。现阶段的很多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脱离课堂的任意发挥情况出现,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准确,忽略了所讨论的话题是否脱离文本原本的含义。例如:在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教师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白杨树”的真正寓意上,而是关注于“白杨树”这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之上,引导学生搜集大量的白杨树资料,学生了解了白杨树作为一种植物的特征,却没有与文章由白杨树引发的更深一层含义联系到一起,没有将白杨树的坚韧不拔、力求上进的精神与北方农民具有此类精神的深刻含义结合到一起,背离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
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融入更能够丰富课堂中的素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万能法宝,将所有的文本知识都寄托在多媒体教学之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减少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和体会,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在各种动感演示当中浅尝辄止。
(二)语言内容肤浅,脱离教学本质
语文课堂上的形式多局限于教师问和学生答,或者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中对于课文内容没有深入的体会,导致语言内容肤浅,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中,实际讨论的问题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上,教师的指导也没有突出教学本质。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上重点讨论,而针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受封建制度残害下产生的以及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态度却一带而过,忽略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讨论较为肤浅。
二、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的要点
(一)通过诵读来体验文本
《辞海》中对“返璞归真”的定位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语文教学中的返璞归真,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诵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手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产生自我认知和体验。在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以及意境。例如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让学生诵读的同时,闭眼想象:驾一叶小舟,随风飘荡,任船所至,观赏景物。蓝天、青山、绿水,耳畔传来的尽是大自然的声音。如此,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吴均寄情山水、远离世俗的情怀。
(二)注重文本体验
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参与性,那就失去了体验、感悟的本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相互联系,找到文本中与生活中相似的共同点,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例如在《多一份宽容》的教学中,不能单纯停留在文章字句的理解和分析之上,而应该关注与贯穿始终的关键性词语“宽容”上,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字句意义的基础之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环境,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中可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如何面对和如何解决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感受的整理,让每个学生心中对“宽容”有了不同的诠释。教师在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来与作者的思路相融合,引出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宽容待人,正确处理和谐人际关系的中心思想。
(三)学会品析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精读来揣摩文章当中的内蕴,并且体会作者的用意。所谓的反复精读,指的是通过精读来理解言语的含义和文章内涵;再次精读文章,了解其中运用句式;又一次精读文章,洞悉其中的层次和写作手法,通过多次的精读来达到深入地了解言语、句式、内涵,继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略读,将其中感人画面在脑中呈现,随后进行进一步的精读,重点针对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几个动作的刻画进行体会,“探、穿、攀、缩、倾”几个动词将整个手脚的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再一次呈现了憨厚朴实的父亲形象。再次精读,学生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验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父爱,以及儿子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在对文章进行精读以后,加之反复的诵读,教师从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字、词、句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对文本的品析提高学生对文章精华之处的感知,有利于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学会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不失语文教学的原汁原味,从中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境。语文教学中的返璞归真并不是倒退,而是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带领学生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通过返璞归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心阅读、深层次的讨论、时刻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以多媒体教学作为适当的辅助,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袁源.静思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J].语文建设,2012(23).
[2]白健民.谈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及突出特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艾莉.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