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2015-01-09 16:43:46张聪敏叶竹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张聪敏 叶竹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主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层次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获得也存在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的文化资本相对匮乏,造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因而,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文化资本 农民工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19-02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文化资本”(capital culture)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或者无形资产,指“世代相传的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倾向与技能。此外,个体的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对书籍、音乐和美术作品的亦属之”。“文化资本理论” 是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进行扩展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布迪厄认为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对学生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指引、促进,乃至阻碍作用。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主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层次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获得也存在差异。

(二)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流入城镇务工,现阶段,农民工进入城镇往往是举家迁徙,这就形成了大批的农民工随迁子女。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932.74万人,在初中就读328.23万人。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分析

学生成长出现差异,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的差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最关键的阶段是早期社会化,主要依靠学前的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生活,前辈人对后代人有意识地文化传递或者无意识的耳濡目染,使儿童逐渐形成了与家庭背景相符合的气质、品位等“惯习”。

1.客观化文化资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文化观念和文化能力的客观化,包括“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①家庭中文化氛围越浓厚,即家庭所拥有的书籍、绘画和古董等物质性文化财富越丰富,或者其质量越高,表明家庭拥有的客观化地文化资本就越多。具体到具体的家庭中,客观化文化资本是由家长创造并供家庭成员支配使用的物质财富,也即家庭的物质条件。家庭物质条件的高低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物质条件丰富,家长不仅能为子女提供大量的可供学习或促进学习的工具,还可以有更多机会让子女外出旅游、参观学习、留学以开拓视野。相反客观化文化资本不充足的家庭,孩子的学习对象、学习场所相对单一,孩子虽也可以获得学业成功,但相对困难会多一些。创建高品质的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支撑。

2.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体制化文化资本是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毕业证书、等级证书和职称证明等确定的学术资格或文化程度,布迪厄指出:“证书赋予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②在家庭中,制度化文化资本主要表现为家长的被社会认可的文凭、职称,这种形式的文化资本虽不能直接被继承,但家长可以通过对子女的智力支持、言语点拨,对孩子形成正向的影响。一般意义上来说,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正向教育就越充分,教育效果也应该更好。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财富,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充分调动起自己已有的文化资本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3.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所谓具体化的文化资本, 就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而储存于个体身上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文化技能等, 包括家庭文化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家长的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之间的对话交流情况等③。具体化文化资本在文化资本中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与个人本身密切相关,是其他两种资本的基础。具体化文化资本也不能直接传递给子女,它通过孩子受家长言谈举止的耳濡目染、家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无形的熏陶和有形教育中受其影响。具体化的家庭文化资本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孩子终生。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的现状分析

1.客观化的家庭文化资本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成长影响深远,如果家庭藏书量过少,或缺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都将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广泛的阅读需求。据笔者调查发现本校农民工家庭的客观化文化资本相对匮乏,绝大多数家庭均无藏书可言, 约13﹒8%的家庭只有一些供成人消遣娱乐的通俗小说或杂志,约 3﹒8%的家庭存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或技术类书籍,但是这些书籍远不在孩子的阅读范围之内,缺乏被他们“身体化”的过程, 因而无法发挥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作用。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家庭都没有为子女提供专供学习使用的书桌或房间,据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在床上、餐桌上、椅子上完成家庭作业的,这既不能保证孩子的作业质量更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

2﹒制度化的文化资本

所谓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就是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笔者对我校农民工随迁家庭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并且母亲的文化程度略低于父亲。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造成许多农民工家长无法在态度和认识上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支持,由于对社会发展的方向不能很好把握,因而对于学生成长的方向也不能给予明确而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徘徊于家庭固有的文化背景之中,难以超越其家庭文化资本。再者,低程度文化资本的家庭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不具备辅导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家庭学习有障碍时,也不能正确指导。

3.具体化的文化资本

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剩余的全部时间主要是和家长一起度过,家长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等会无形中形成学生生活的文化氛围。父母的文化修养除了能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外,还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教育期望等。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对子女具有较高的期望值,超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上大学,大约十分之一的农民工甚至希望子女能获得研究生学历,他们都期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虽然有如此期望,但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和子女交流的时间明显不足,超过一半的家庭每天亲子交流的时间几乎为零。

四、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的文化资本积累的路径分析

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的获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民工随迁家庭的家庭文化资本越充足,对其子女的的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

1.科学家庭教育意识的唤醒

意识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为了唤醒农民工随迁家庭科学、有意识的家庭教育我们发放《外来建设者子女家庭教育倡议书》,阐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家庭特有的亲子沟通、互勉互爱,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随后我们又编写《外来建设者子女家庭教育手册》,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给家长支招。

2.家庭教育资源互享

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客观化文化资本相对匮乏,造成学生在继承和使用上的有限,使其在学习机会、学习工具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通过整合学校的客体化资本来弥补某些家庭的客体化资本缺失,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有充足的客体化资本可用。

3.提升父母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较高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一般也会有独到的、全面的眼光,会树立正确的教养观,能为学生的成长明确方向,能全面把握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制定相应的策略。为提升农民工父母的文化修养,学校开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主体阅读活动,倡议父母也应该捧起书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以期,提升父母的文化修养,为科学的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注释:

①②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 [J]﹒社会科学, 2005 (6):117~123﹒

③高飞﹒农民工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 [J] ﹒中国家庭教育,2005 (3): 14~16﹒

参考文献:

[1]皇甫晓涛﹒文化资本论[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朱伟珏.超越社会决定论——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再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9:5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54:02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