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苗
摘 要: 作者以作文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合理利用微聊、Q聊等信息平台进行作文教学和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微聊 Q聊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深入研究中学生内在的生活习性及外在的表现形式,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始终;尊重青少时期年特有的“游戏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学生写作的重要精神资源。将孩子的“好玩”的意识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想,提高创作能力。
一、重视课外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的自主权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传统的作文训练都是限时限量的,然而,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基于此,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往往会使学生本能反感。因而,教师要还学生写作的自由,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把学生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笔者发现,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的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文体便是极好的作文训练模式。
自主作文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自由和快乐,凭借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二、重视课外作文教学的形式——微聊、Q聊作文教学法
随着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腾飞,当今拥有网络的家庭越来越多,玩手机、手机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代名词。如今小孩子最乐此不疲的,首要的就是微信聊天、转发朋友圈和装饰自己的QQ空间。
刚接手三(1)班的第一节课,笔者以“假期是怎么度过的”为话题做调查,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假期都喜欢用手机微信聊天和转发朋友信息。聊天内容涉及游戏等爱好的居多,学习方面的甚少。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很不理想。学生微信聊天的热情与语言表达之差形成强烈的反差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成长在IT时代,通过IT接触的东西比我们丰富许多,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QQ号、微信号。基于此,笔者便利用学生微信聊天热情,把网络作为平台,建了个微信群,作为了解学生心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媒介,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情感表现于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同时,利用家长会先与家长沟通,将自己的计划跟家长们说清楚,让家长同意孩子在完成作业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微聊时间。
在笔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积极通过聊天窗口发送信息或通过语音即时提问。通过微群,师生交换对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教师听听学生说说事情,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利用网络进行习作教学及训练,大大提高了作文效率,鼓励学生写网络日志丰富了习作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传统作文,只通过文字表达。网络日志可以在文字中插入图片、音乐等,使文章如精美的杂志一样一下子有声有色。笔者看到学生秋游之后写的游记,就鼓励他们将旅途中拍下的精彩瞬间,插入文章中,再配上轻快的音乐。只要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会让作品更生动,就可以加进来。
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将上网时看到的优美文章转贴到朋友圈中,写上评论与见解,这既装扮了自己的QQ空间,又积累了作文素材,还提高了创作水平。与此同时,笔者还经常鼓励学生相互进入空间,阅读同学写的日志,并对同学的日志作出真实的评价。评价可以是赞美、提议,也可以是对文章的补充。评价内容包括内容新颖、语句生动、标点无误等多方面,要求从细处着手,不可大而化之,敷衍了事。
微信聊天、转发评价朋友信息是理想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解惑,替学生指路,和学生沟通,互动性强,操作方便。若能借助这个平台对学生作文进行引导,创建一个绿色微聊平台,微信聊天就完全可以成为作文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而寻找出的一条正确的教学出路。只有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的教学上下工夫,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并学会摄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学会感受、体验等创造性情绪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经过设计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的游戏活动,就是方法。引入微信聊天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是一条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作文教学之路。
三、重视课外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利用与学生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既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获取更多的信息,还能增进学生间、学生与父母、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但是微信聊天也会使中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文明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使其上当受骗。长时间上微信有可能会使学生沉迷网络,影响学习,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视力下降。
我们在重视微信聊天作文教学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微信聊天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讲,上微是一定会占用孩子的一定时间的,而且他的脑海中会时常浮现上微信聊天的情景,多少会影响学习,但是只要家长和教师能够经常与孩子沟通,懂得合理安排并妥善处理孩子做作业和上网之间的冲突,那么,一方面孩子就不会有孤独感,他们上网的时长就会相对缩短,另一方面孩子会顺着家长的思维发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利用网络进行作文的评价交流,就相当于在这群网络学生中配备了一个义务的网络监护人。它约束了学生的网络生活。学生有限的上网时间都被作文交流所占据,无意间减少了在网络上的时间浪费。
小于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但新学期以来却下降了。他的母亲陈女士观察到,儿子近期对手机、电脑非常着迷。昨日朱女士竟然发现电脑桌上摆着一本《QQ聊天手册》,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利用家里的电脑顺利上网、下载聊天工具、热门的聊天论坛等,其中还教学生怎样躲过家长的检查,还加了全国各地30多个网友。陈女士询问儿子才了解到,这是一些会电脑的学生编写的手册,很多本来不会电脑的孩子就是从这里学到上网经验的,她担心孩子会因此受到不好的影响。然而,在笔者的建议下,陈女士并没有极力阻止儿子上网微聊,相反是帮助儿子制定上网微聊时长和规范上网范畴。经过一段时间后,小于的学习成绩不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作文水平更是突飞猛进,题材新颖,见的独特,语言表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可见,得失有多种衡量标准。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教育学院李季教授认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沟通,沟通需要平台,微聊、QQ聊作为一种工具,没有任何道德评价,但作为一种对中学生影响广泛的文化,应该着力研究和引导,着力打造绿色微聊、Q聊文化。笔者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说北风和南风比试本领,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发威,狂风大作,结果行人为抵御风寒,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选择轻柔吹拂,和风扑面,令行人倍感温暖,于是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如此看来,“微聊、Q聊天利大乎!弊亦多也!”已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老师、家长、社会如何积极跟进,如何将正确的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使其形成内在的认知和自觉行为,让学生远离网聊陷阱,尽情感受网络阳光。
参考文献:
[1]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茜.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10).
[3]葛俊刚.“合作式”教学模式之浅析[J].东方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