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会计预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造假现象,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主要阐述了会计造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强化了会计造假行为的有效对策,进而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治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这不利于企业的平稳运行。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会计造假行为对自身发展的危害,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机率。
一、会计造假行为的基本含义
会计造假行为是指: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编写虚假的会计财务报表,因此,会计造价属于一种违法行为。依据会计信息反馈机制,会计造假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即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会计事项造假是指:通过诈骗和盗窃等方式,将企业财产转变为自身财产,并且对财产进行使用;会计报表造假是指: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如实上报某些项目的真正价值,进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的现象。
二、会计造假行为的表现形式
现阶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造假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虚增资产和利润的方式,营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用来对管理人员的政治进行粉饰,管理人员授意或者强制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编造、篡改等。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隐瞒企业真实的利润收入,营造企业经营业绩不良好的现象,进而达到企业规避税收、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等目的,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非公有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因此,企业为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收益,会同时采用以上两种形式。
三、会计造假行为的主要危害
首先,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将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计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对社会与利益相关者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利益相关者依据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等方面的反应。如果会计人员提供企业的虚假信息,将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应用者,使其做出的行为选择出现不合理甚至错误的情况,进而造成市场经济主体做出错误的决策,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平稳运行,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社会福利改进。总之,会计造假行为将会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正确性。同时也会为经济犯罪提供一定的便利,从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其次,会计造假行为属于一种破坏社会诚信的行为,进而出现社会诚信减弱或者丧失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诚信程度是企業诚信的基础,而企业的诚信又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如果企业缺乏诚信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的竞争优势,最终甚至出现退出市场的重大后果。而会计造假者也违背了自身应有的职业道德,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不能够得到政府、企业管理者及社会公众的信任,最终将不能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最后,虚假信息的提供,会不同程度冲击证券市场,不利于证券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加剧市场波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不利于会计行业树立自身的声誉,影响诚信机制的建立。
四、会计造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宏观方面
从宏观方面分析,造成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两权分离,两权是指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即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进而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实行委托代理的过程中,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有共同的目的,即获取股东权益以及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价值。但是,在分配利润的过程中,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的将发生变化,企业所有者以长远战略为主,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经营者希望最大限度的为自身获取经济收益。
此外,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监督与管理力度较弱,从会计监督方面分析,由于执行者与监督者已经形成一体化,使得会计监督只是一种形式。然而,如果从审计监督方面分析,由于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又不具备自身的独立性,使得内部监督机制逐渐被外部监督机制代替,并且外部监督机制为最大限度的获取自身利益,不顾社会企业诚信机制的影响。
因此,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能够看出,国家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有效控制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机率。
2.微观方面
从微观方面分析,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例如,某企业不具备上市公司的基本条件,为筹集更多的资金,因此,需要制作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获得更好的财务数据,为企业自身获取合法的上市资格。再如,某上市企业为保住自身的上市资格,会采用重组的方式,改变财务数据用户资本结构,进而有效保住自身的上市资格。
现阶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员属于一种从属关系,企业负责人员对会计人员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与控制权,依据这种从属关系,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决定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从属性。因此,企业相关负责人员为达到自身目的,通常情况下,会对会计人员施加各种压力,进而使会计人员违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作虚假财务报表。事实上,部分会计人员也不希望做出这种违法行为,是受人驱使的,但是,仍旧存在部分会计人员不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为使自身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制作虚假的财务报表。
五、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
1.宏观方面
首先,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最近几年,我国已经相继制定多项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会计行为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制定法律法规的具体细则,明确违背会计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断强化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逐渐改进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此外,会计管理人员应加强会计执法力度,维护会计法律的权威,相关执法者应当以新会计法为准则,严格惩处会计造假行为,进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制,现阶段,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外部审计监督体制十分重要。外部审计监督制度的实施,能够确保会计注册师的核心地位,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并且向企业提供审计意见报告,以有效确保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质量。但是,会计注册师能否遵循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被审计企业提供合理的意见,仍旧无法确定,基于以上情况,对于部分不能严格按照诚信标准的注册会计师,必须进行严格惩处,以强化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2.微观主体方面
(1)内部牵制制度
企业应全面贯彻和落实内部牵制制度,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会计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以及保管财务的具体人员,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民主监督
对于重大对外投资资产设置和资产调度决策,企业应强化员工民主监督的权利,在会计人员分工的过程中,应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企业运行的现金、账本和实物应进行分离保管,制证、稽核、记账和编表应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会计委派制度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改进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现阶段,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会计监督的广泛性、结构性和独立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在会计委派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自身的薪资待遇应与被委派企业分离,会计职务的变化与升迁应由上级决定。例如,委派单位应承担会计人员的薪资,但是,薪资应当由被委派单位支付,委派单位与被委派单位之间应当进行挂账处理,进而分离委派人员与被委派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不会加重委派单位的经济负担。此外,对于被委派单位的所有会计人员,应当由上级统一委派,以使会计人员与被委派单位完全分离。
(4)企业管理结构
企业应改进和完善管理结构,现阶段,对于股东的权利,企业的介入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如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股东应强化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以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行,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股东在行使自身权利的过程中,虽然会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的薪资会高于执行成本。此外,由于股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与管理者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机率,但是,必须确保中小企业的股东应是理性的投资者。
(5)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
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企业员工自身利益与考核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企业最终的资产作为企业考核的主要目标。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达到资产增长的目标,就会发生会计造假现象,违背职业道德,制作虚拟的财务报表,营造企业获利的假象。因此,为了有效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应当依据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企业达到生产经营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机率。
(6)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会计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就要求企业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规范会计人员的具体行为,进而为企业会计人员管理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其次,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也是避免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培训的方式可以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交流会议、网络等途径,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使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造假行为对企业发展的危害,以使自身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依据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最后,实行会计人员激励制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制定激励与奖惩制度十分重要,对于能够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的会计人员,企业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进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严格进行惩处,以规范企业的员工行为,因此,制定合理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更好的投入到会计工作中,以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7)强化独立审计职能
首先,企业应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现阶段,在企业选拔审计人员的过程中,考试是选拔的主要方式,企业只注重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却忽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为有效防治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企业不仅要重视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更应强化其职业素养,以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伴随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进而出现了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但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相对较小,为使自身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事务所之间都会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进而导致事务所的利润下滑,使会计师审计力度逐渐减弱。因此,在会计师事务所审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强化设计工作质量,以逐渐控制此种现象发生的机率。
最后,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观念,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造成会计师审计的质量较低。此外,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会计监督与审计执行力度。
(8)重视会计人员的诚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法律与信誉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与法律法规相比,诚信机制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少,却能够有效的维护市场机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法規无法发挥作用,只有企业树立诚信,才能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对于防范会计造假行为,企业应当重视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向全体员工贯彻诚信理念,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以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六、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强化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对策,我们能够看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应当重视会计人员的管理,以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现象的发生。在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进而使企业稳固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辉,马毅,对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的若干思考[J].浙江财税与会计,2010,18(03):259-261.
[2]陶淑荣,张建波,浅谈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2,20(05):12-14.
[3]王喜梅,会计造假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11,10(8):158-159.
作者简介:李欢(1993- ),女,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11级会计专业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