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青 郑玲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了看起来很稳定的金融系统可能是最脆弱的。均衡中少数银行倒闭的小冲击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行业的冻结。这个机制可能是基于银行资金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银行监督的道德风险的扩大。我们猜测这是监管部门对于保护脆弱的个体银行的微观审慎和这样做的宏观审慎的权衡的结果。还有,对于银行批发融资的限制总是可以减少系统风险,但是限制银行投资组合的相关性则不会。
关键词:银行风险;批发融资市场;逆向选择;多重均衡;流动性
一、引言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形成仅仅是银行所有风险敞口的冰山一角。因此,危机使得整个行业从都到尾彻底垮台,特别是对银行融资市场长期冻结。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坚不可摧,有着低违约率和低融资成本的金融系统会这么容易受到冲击呢?可能是由于均衡与跨均衡的条件下风险可以往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当系统在容易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表现出低的违约率的。
这个机制基于单个银行风险承担与零售市场上无担保的银行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共同作用。这个市场就像遭受银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而且那些资不抵债银行的还想为了复活而做出赌博性的需求那样正遭受着逆向选择的困扰。尽管融资者们不了解某个银行的安全性但是他们知道碰到一个健康银行的几率。这在银行中间产生了类似囚徒困境的现象。他们共同将风险控制得很好,因为通过减少不健康银行在市场中的份额,他们可以减少逆向选择溢价(为他们的资金付出的利息)。然而,每个单独的银行都不知道如何将影响溢价的风险内在化,所以遭受到了过多的风险。银行互相加给对方的外部性是这个模型当中最主要的道德风险。
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互相加深。当银行有更大的激励措施去承担风险, 逆向选择在融资市场的溢价会增加。而且银行融资成本越高,鼓励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这就会出现一个银行特许价值的现象:当债券价值越高,银行的资产就越少,而且他们更加倾向于去行使冒险的策略,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清偿许多债务,但是一旦失败的话则会带来许多外部性。上述这些情况在文献中已经很好的阐述了。Freixas、Parigi和Rochet(2004)与Heider、Hoerova和Holthausen建立了银行风险影响无担保融资市场风险的模型。Keeley提出的银行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现在也已经成为了银行理论界的共识。
二、扩展与对比
我们研究两个额外的维度的扩展。首先,我们提供给债权人一个不完美的个人银行的信息。这些债权人的信息完全程度是不一致的,我们表明,银行担心他们的真实质量将被发现,让他们提高事前监督以减少融资市场崩溃的可能性。银行的投资组合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接着,我们再引入小额储户发现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的减少降低了融资市场的脆弱性。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引起了系统性风险的迅速扩大而宏观审慎的目的就在于控制它。微观审慎监管在目标方面不同于宏观审慎监管,即像维护总体一样维护个别系统和机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权衡这两者之间的程度。一个宏观审慎的小团体目的旨在分析这个平衡。Acharya表示微观审慎规则诱导银行积累风险,因为这个规则没有缓解银行把自己的分险通过他们的有限责任转移到系统中这一现象。同样Ibragimov、Jaffee和Walden还有Zhou也表示资本的必要条件可以导致银行个体变得单一化,提高常见的风险从而提高系统风险。这样,最常见的微观审慎工具就与宏观审慎的视角背道而驰。然而,Wagner的研究结果表示个体银行的多样化程度会使系统风险升高,这与我们深入了解后的结论一致。Perotti、Ratnovski和Vlahu通过提高尾部风险认为资本的需求会适得其反。在这些测试中金融风险与银行风险是显著相关的。
对比上面提到的几篇观点,从银行资产的系统分险方面来看,本文强调从宏微观审慎的角度去分析银行的资金市场。另外一篇Eichberger和Summer写的文章也是这样,是从银行间相互蔓延的视角来阐述的。在他们的模型中,多米诺效应意味着一个银行的危机会对另外的系统造成影响。Eichberger和Summer表示提高资本金要求有时候可以加深银行间的串联风险。Ratnovski表示流动性监管可以使银行去追求不透明性。如果流动性监管没有透明的规则做补充,靠监管就不能减少系统风险。对比这些文章,我们的原理是当银行的资金市场遭受到逆向选择时他们的战略决策的相互影响。
三、假设
我们假设大量的完全相同的风险中性的银行,其资产最初由一个项目组成。如果成功的话其年收益率大于1。成功与否取决于资金量与企业家的行为。首先,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才会有价值。可以认为它是由项目承包商出资的固定发展,只要承包商得到最小数额的初始资金他就可以使其有利可图。如果银行提供的资金小于这一数额那么最好的企业家会投资这笔资金于无风险资产以取得无风险利润。其次,银行面对着承包商没有投资任何项目而是携款潜逃的风险。这就是企业家逃避。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银行必须实行监管。我们假设企业家真正运行这个项目的可能性与观测到的作用成正比。
简单的我们把健全项目的银行当作“健全银行”,把项目不健全的银行当作“不健全银行”。资产变现的稳定性是银行的内部知识:只有银行的信贷员可以观察到项目的企业家是否逃避。我们的模型是通过融资需求和外部人员的失能来辨别银行项目是否健康,而这是逆向选择的基础。不健康的银行有对资金的渴望,尽管他们的初始项目缺乏价值,因为他们的投资可能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他们可以“赌博复活”因为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但是如果胜利的话就可以赢得一切。
1.赌博
银行在观察其资产的健康程度后在一个赌博中选择0到1中任意一个数作为投资。如果成功了就再投资额上乘以,但是如果失败了的话就失去了所有的投资额。成功的概率是,当。这样,这个赌博有一个消极的现值:它使价值损失,因为预期的收益小于投资。
自然,债权人在事前会把这个考虑在内,只要知道银行参与了赌博就不会借给银行贷款。也就是说,不论利率多少人们都不会贷给银行钱。大多数资金提供者可以在银行赌博成功的情况下索要全部的资金,记作x。但是在r=x时贷给银行的资金的预期总收益为:预期贷款总是亏损的。然而,因为信息不对称,健康的银行合理的运用借来的资金对不健康的银行的赌博进行交叉补助,所以在均衡中赌博也是可能产生的。
2.资金
赌博的时间设置:(1)银行设立监测点,(2)项目的健康意识,(3)银行决定赌博,(4)银行提供资金,(5)对项目与赌博的支出。
银行带着价值的内部资金(也就是内部股权)进入到赌博中。我们假设这些内部资产已经提前投入到银行的项目中,这样的话如果银行受到消极的偿付能力的冲击,那它就变得不健康,就会失去股权价值。
假定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供给弹性无穷大,参与者是风险中性的。投资者不观察银行的资产结构,他们知道模型的参数也可以用计算得出他们面对的银行是否健康。他们向银行索要一个公平的风险溢价。没有损失的共性,我们设无风险利率为0,市场借银行的利率就是银行违约风险的完全反应。银行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不知情这个假设反映了债权人对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风险敞口的无知,也是随后的融资市场冻结的一个主要原因。
3.银行最大化
我们定义
随着一个银行需要借款,假设投资到一个项目中,收益回报是R。我们假设的参数限制如下:
这表示如果赌博成功的话回报是巨大的。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证明不健康的银行总是会选择赌博。在没有破产的情况下,如果投资家他们面对的全是只会赌博的银行,就是说不会提供任何资金了,资金市场也就会冻结。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最优做法就是仅仅是对企业家的监控不让他们带着已经给予的资金潜逃。
4.倒闭门槛
当在无论利息多高投资者都不会贷款给银行的时候资金市场就会出现崩溃。但是这个利率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崩溃是否发生。我们通过以下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 假设在崩溃没有发生,导出利率。
第二步 在给定利率的条件下解决没有崩溃的条件和均衡状态。
第三步 验证不崩溃的条件的确存在。
5.小额储户
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融资结构在系统风险中的角色已经占据了施政报告辩论的中心地位。的确,巴塞尔协议Ⅲ包括面向沮丧的银行在短期批发债务中的信用的特殊方法。
小额零星存款不太可能会造成银行资金市场的冻结。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者为了减少银行对大额存款的依赖的影响是一样的。小额零星存款对于银行内在化的贡献多于拥有一个健康的项目。资本市场的外部性--事实上一个银行的努力的增加会减少所有银行的资金花费--小额零星存款则不会带来这个影响。
四、总结
银行的投资组合和它们的供资战略会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本质上,我们辨别对于这个运转是否在均衡当中的情况是不同的。尽管平衡的多重性已经成为了银行文学的一个共同特征,能体现均衡变化的参数是很少的。我们的模型还让我们可以区分均衡是否稳定。
我们的结论跟宏观审慎监管的讨论在概念上跟在具体政策上都相关。在概念上,跟监管意识相关,监管意识跟监管透明度。我们的模型表明当金融系统看起来特别稳定时监管者应该有超高的意识。这个也暗示了早期警告系统有效性设计的难度,因为在危机的开始阶段的数据看起来会有迷惑性。银行监管者面对的是一个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权衡分析。银行违约风险的减少可能引起银行更加靠近系统冻结的边缘。
我们发现:第1,银行债权人信息的完全可以减轻系统冻结的危机。第2,银行资产组合关联性的减少不能有效的使银行的资金市场稳定。还有,第3,在银行融资中增加小额零星存款的分享可以减少批发市场系统统脆弱性。
根据具体的宏观审慎政策这篇文章提供了银行的资金模式和银行风险溢价的相关性的限制,它对于限制银行相关性收益提供了警示。这个暗示宏观审慎监管者设定了一个系统风险税,他们可能不应该仅仅关注以物质刺激鼓励银行去降低银行常见的风险的等级。
所以违约分险的降低并不代表着市场的健康,很可能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而已。
参考文献:
[1]Acharya,Viral V和 Tanju Yorulmazer. “太多导致的失败--银行关闭政策时间不一致的分析,”金融中介日报第16卷,2007.
[2]Acharya,Viral V.“一个关于系统风险和谨慎的银行监管设计的理论”金融稳定日报第5卷, 2009.
[3]Afonso,Gara,Anna Kovner和Antoinette Schoar.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伙伴”纽约联邦储蓄银行第620号报告(纽约:联邦储蓄银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