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区117例听力障碍婴幼儿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分析*

2015-01-08 04:07彭新关兵刘新王莹叶实明徐丽
关键词:杂合耳聋基因突变

彭新关兵刘新王莹叶实明徐丽

扬州地区117例听力障碍婴幼儿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分析*

彭新2关兵1刘新3王莹1叶实明1徐丽1

目的调查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听力障碍婴幼儿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两院117名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专科辅助检查及听力学评估。以足跟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并对四个常见致聋基因(线粒体12SrRNA,GJB2、GJB3和SLC26A4)中20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查。结果GJB2基因突变13例(11.11%),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2例(1.71%),235delC杂合突变5例(4.27%),299delAT纯合突变2例(1.71%),299delAT杂合突变3例(2.56%),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0.85%)。SLC26A4基因突变12例(10.26%),其中IVS7-2A>G纯合突变2例(1.71%),IVS7-2A>G杂合突变4(3.42%),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71%),IVS7-2A>G/2162C>T复合杂合突变1例(0.85%),IVS7-2A>G杂合突变3例(2.56%)。GJB2基因235delC杂合和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2例(1.71%)。未检查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其中GJB2和SLC26A4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部分患儿能够从分子水平进行诊断。这有助于尽早明确患儿耳聋的病因并进行干预和康复,应该将耳聋基因检测作为一个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普及。

听力障碍;基因突变;GJB2;SLC26A4

在日常临床就诊中,听力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听力障碍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迟发型两种。据统计,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约有0.6‰~1‰表现为极重度耳聋,这部分患儿中,约60%为遗传因素导致[1]。随着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因此,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婴幼儿致病原因就显得很有必要。近年来,随着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已经能够从遗传学的角度解释50%以上的先天性聋[2]。同时亦可对目标人群进行多个基因及多个位点同时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我们对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共117例听力障碍婴幼儿描述致病特点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同时进行检测国人最常见的四个耳聋致病基因20个常见位点的检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两院2010年7月~2014年5月就诊听力障碍婴幼儿共117例,男女比例为63∶54。年龄分布在45天~35个月不等。来至扬州及周边地区,汉族人。患儿就诊原因有:出生后3天及42天OAE听力筛查未通过,AABR检查发现异常或者患儿言语发育迟缓等。高危因素婴幼儿共计53例,其中家族已确诊诊断或可疑遗传性聋15例;早产、难产、宫内窒息病史患儿7例,头颅外伤史6例。出生后感染性疾病(EB,风疹病毒等)11例。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黄疸)14例。排除明显综合征型耳聋患儿。

2 方法

2.1 病史采集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表内容涉及患者基本信息及耳聋病史、家族史、高危因素等,由患者或其监护人填写。本研究获得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和血样采集,均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2 听力学诊断

完善患儿AABR、声导抗、耳科专科检查,排除因中耳炎、外耳炎等耳聋,对部分患儿进行颞骨CT扫描,耳聋分级以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日内瓦会议听力障碍分级为标准[3],均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害,其中轻度占81例,中度26例,重度及极重度10例。

2.3 基因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3ml静脉血或足跟血,送往天津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科学研究所对其最常见的四个耳聋基因20个位点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4]。检测位点如下:线粒体12SrRNA 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 delAT,GJB3基因538C>T、547G>A,SLC26A4基因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

结果

117例患儿中检出GJB2基因突变13例(11.11%, 13/117),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2例(1.71%,2/117),235delC杂合突变5例(4.27%,5/117),299delAT纯合突变2例(1.71%,2/117),299delAT杂合突变3例(2.56%,3/117),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0.85%,1/117);SLC26A4基因突变12例(10.26%,12/117),其中IVS7-2A>G纯合突变2例(1.71%),IVS7-2A>G杂合突变4(3.42%,4/117),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71%,2/ 117),IVS7-2A>G/2162C>T复合杂合突变 1例(0.85%,1/117),IVS7-2A>G杂合突变3例(2.56%,3/117)。GJB2基因235delC杂合和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2例(1.71%,2/117);未检查出GJB3基因突变;其余为野生型。(见表1)

表1 117例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

讨论

先天性聋是众多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之一,位列我国五大常见先天性疾病之首,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这其中约有一半为遗传因素导致[5,6]。根据遗传方式对遗传性耳聋分类四大类,其中最常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60%~70%,其次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占20%~30%,约2%左右为X连锁和线粒体遗传[7,8]。其中,约有70%的患儿无合并有其他临床特征,称之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刘学忠等[9]报道显示,国人遗传性聋的最常见致病基因分别是: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RNA基因。我们的117听力障碍婴幼儿的耳聋致病基因筛查是针对这四个基因的20个突变位点进行的。

导致NSHI耳聋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GJB2基因[10]。GJB2基因DNA全长为4804bp,定位于13q11-q12,有2个外显子。已有100多个突变位点被发现,约9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常见的是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等,同时也包括点缺失、移码、插人和缺失等突变模式。同时是国内外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致病基因,几乎覆盖整个编码区;各个国家GJB2导致耳聋的频率不尽相同,匈牙利耳聋患者中报道最高,GJB2基因突变占遗传性隐性非综合征型聋为46%[11]。在我国,检出率为21%[12,13]其中,235delC突变占耳聋致病性突变中占到78.79%,最常见的GJB2基因突变顺序依次为 235delC、299delAT、176del16和35delG[12-15]。在我们检测的117例病例中,检出率较低,检测出有GJB2致病突变的为13例(11.11%,13/117),并确诊了5例,携带者为8例。同时确诊患儿经行AABR检测发现有4例为重度耳聋,1例为轻度耳聋。导致阳性检出率低的可能以下原因:①早期报道目标人群主要为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人群,其中轻度听力障碍人群所占比例较少。②本次检测GJB2基因热点突变,未经行全序列测序分析,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235delC,其中纯合突变2例,单杂合突变5例。王国建等[16]认为约70%~90%GJB2单杂合突变可以经测序检测到另一个病理性突变位点,我们将采用测序测序法对这7位患者的GJB2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序,寻找另一个潜在存在的致病突变位点。本次检测还发现在GJB2基因突变阳性人群中,检测出合并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耳聋患儿度2例,同时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测,未发现解剖结构异常。下一步对其GJB2、SLC26A4进行全序列测序以寻找另一个可能存在的致病位点。

SLC26A4基因突变是我国致聋第二位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7q22.3-2q31。共含有21个外显子,编码1个Pendrin蛋白质,由780个氨基酸的组成。该蛋白是一种跨膜碘/氯转运蛋白,具有高度疏水性。该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Pendred综合征(简称PS),PS是最常见的综合征型耳聋,其解剖特点为:有耳蜗发育异常、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以及弥漫性甲状腺肿,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SLC26A4基因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其突变广泛,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200余种突变类型,除外显子20上,其他外显子均有突变报道。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具有各自的特异性的突变特点,在中国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则是IVS7-2A>G和2168A>G两个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分别可达44.11%和11.60%[17]。其余可见1226G>A、1975G>C、1229C>T、1174A>T、1687_1692insA、IVS15+5G>A、2027T>A、589G>A、281C>T等。因此,选择性对以上基因优先进行筛查,这样可以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目的。本次调查中,共检测出12例(10.27%,12/117)婴幼儿携带有SLC26A4突变,确诊5例,携带者7例。同时我们对其中23例(所有重度极重度患儿,部分轻、中度患儿)进行颞骨CT扫描发现,SLC26A4突变确诊5例患儿均表现为双侧的前庭导水管的扩大,7例携带者中未发现有该病变。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例单侧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但是基因检测未检测到携带有SLC26A4突变。黄莎莎等[18]认为,单侧前庭导水管扩大可能和SLC26A4之外的基因突变或者其他因素有关。我们同时还对携带有SLC26A4突变的患儿经行颈部甲状腺的B超检测,暂未发现有甲状腺肿大。但是这并不能排除PS可能,早期的研究发现[19]初期的甲状腺肿多发生于儿童期,20~30岁之间最明显。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婴幼儿应建议定期的甲状腺检测。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其中GJB2和SLC26A4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部分患儿能够从分子水平进行诊断。这有助于尽早明确患儿耳聋的病因并进行干预和康复,应该将耳聋基因检测作为一个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普及。

1 韩德民,戚以胜,黄丽辉.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168.

2 Morton CC.Genetics,genomics and gene discovery in the auditory system[J].Hum Mol Genet,2002,11:1229.

3 孙喜斌,李兴启,张华.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标准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 (6):447.

4 曾云,姜丹,冯大飞,等.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12(4):985-990.

5 Morton NE.Genetic epidemiology of hearing impairment.Annv NY Acad Sci.1991,630:16-31.

6 韩德民.新生儿听力筛查-聋儿的福音.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1):6-7.

7 Marizita ML,Plouggman LM,Rawlings B,ea al.Genetic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early-onset deafness in the U.S. school-age population.Am J Genet 1993,46:486-91

8 Grundfast KM.Hereditary hearing impairment in children. Adv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3,7:29-43.

9 刘学忠,欧阳小梅,Denise Yan,等.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2):81-98.

10 Nahili H,Ridal M,Boulouiz R,et al.Absence of GJB3 and GJB6 mutations in Moroccan familial and sporadic patients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deafness.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8,72(11): 1633.

11 Toth T,Kupka S,Haack B,et al.GJB2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 -syndromic hearing loss from Northeastern Hungary.Hum Mutat,2004,23(6):631.

12 Yu F,Han DY,Dai P,et al.Mutation of GJB2 gene in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patients:analysis of 1190 cases.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7,87(40): 2814.

13 Shi GZ,Gong LX,Xu XH,et al.GJB2 gene mutations in newborns with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in Northern China.Hear Res.2004,197(1-2):19-23.

14 王秋菊.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意义与策略.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1:21-22.

15 Dai P,Yu F,Han B,et al.GJB2 mutation spectrum in 2,063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J Transl Med,2009,7:26.

16 王国建,戴朴,韩东一,等.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235delC及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2):114-125.

17 袁永一,王国建,黄德亮,等.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筛查方案探讨.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3:292-295.

18 黄莎莎,黄邦清,董敏,等.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 19-22.

19 袁永一,黄莎莎,左路杰,等.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分子病因分析.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 15-18.

(收稿:2015-03-11 修回:2015-06-11)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2706)

1 扬州大学医学院暨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

2 江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

3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

关兵,主任医师.Email:aliceguan0685@sina.com

猜你喜欢
杂合耳聋基因突变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文化趋同下的翻译视角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