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强体:清末西式体操在岭东的发展

2015-01-08 21:38连远斌温建钦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士绅西式

连远斌,温建钦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广东揭阳522000;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近代日本把欧洲的西式体操引入其国内,并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创造了具有尚武精神的西式体操。清末,国人探寻日本自强之道,把日本西式体操带回了中国,以黄遵宪和丘逢甲为首的岭东进步士绅倡导新式学堂开设体操课。当时,岭东留洋的学生以前往日本为最多,他们之中不少人毕业后纷纷回来担任体操教员,成为岭东西式体操的重要传播者和推进者。

1 西操东渐与入岭发展

1.1 西操东渐

西式体操起源于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体操和雅典娜体操。斯巴达体操具有军事性质,而雅典娜体操则用来锻炼和娱乐[1]。日本明治维新,实行“文明开化”的政策,全面学习西方。此时,西式体操也全面地被吸收并被创造为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军事式体操。此后,日本逐渐把体操普及于日常生活和教育之中,从而提升日本全民族尚武精神,为日本国民体质的增强和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2]。19世纪末,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 “中国志士游学外国者,以日本为最多”[3]。学生到日本后便把西式体操逐渐引入介绍回中国,“体操”这一名词也从日本转译到了中国。1904年在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颁布了被称为“癸卯学制”的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把“体操”列入了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教学之中[4],极大推动了西式体操在我国的发展。

1.2 入岭发展

清末,作为“省尾国脚”的岭东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式体操得到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西式体操在各地各类的新式学堂中广泛开设。如清末岭东地区最为有名的金山学堂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就包括“基础中文学科,官话、算术、历史、地理、天文、化学和英语,还有体操”[5]。1903年澄海县同仁学堂所教授的八门课程:“一经学,二史学,三伦理,四舆地,五修身,六算学,七政治,八体操”[6],体操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门。1904年潮州府城的西关学堂“尤注重地舆、体操、算术、正音各门课”[7]。1905年大埔县成立的具有学校性质的“研究科学社”,开设功课“分理科、舆地、算学三科,外史、体操作随意科”[8]。1906年丰顺县良乡公立高等小学堂开设的课程也有体操一门[9]。其中,作为快速培养师资的“师范传习所”更是把体操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开设。澄海县的师范传习所“拟定每一星期,课授廿四点钟。计几何六,算术六,体操六,管理法三,物理学三”[10]。体操课占了所有课程的四分之一,足见其受重视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清末岭东女学兴起,体操也成为女学的重要课程。如揭阳县由陈宝莲创办的初级闺秀女学堂开设了体操课程,并在学堂的章程里面专列出了“第三章体操规则”[11]。

此外,岭东各级运动会和纪念会也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1905年清末岭东著名的留日体操教员黄任初与卓冠英牵头并联合各学堂校长举办运动会,其中涉及到体操的项目就有“兵式体操”和“柔软体操”[12]。同年,韩山师范学堂举行的毕业纪念会邀请了金山学堂、丰顺师范学堂、西关小学堂、有造蒙学堂、师范传习所等学生上百人,其中很重要的仪式就是“连〔联〕合各学堂学生往南关外校场会操”[13]。可见体操已经得到当时岭东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2 西式体操在岭东发展的原因

2.1 进步士绅的倡导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汕头埠被开辟,西方的先进事物和理念逐渐传播到岭东各地。传统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冲击,岭东社会得到不断开化,加之海外华侨的影响,岭东出现了许多进步士绅。他们认为体操在护国强体中起着关键作用,极力宣传和推动体操的发展。如清末大埔县高陂乡人郭汛爱于1906年肄业于茶阳师范学堂,他联系时局对当时的教育作了反思:“吾辈所学缓不济事,惟体操一科乃为急务”。后来,他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了岭东早期的革命党人之一[14]。

这些进步士绅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并通过办报刊和教育等方式推进地方社会的发展。他们认为“西人民族之胜……皆由好动使然……而体操一端时时而习”[15]。他们还通过录用《苏报》的一则评论来分析中国与日本出现差距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创体育会,为国体育之起点,其后建立学堂,体操教习皆得取资,不十余年,而扶桑岛民之体魄,遂俨然与欧美人种相颉颃,其陆军战术,乃至流誉世界……中国病矣弱矣……则在吾民乏尚武之精神。”[16]由此不难看出,清末岭东的进步士绅倡导通过体操来练就国人的强壮体质和尚武精神。有进步的士绅甚至把体操与强国兴种联系起来,“欲强国,必强种,欲强种,必先强体魄”。他们还细致地解读了体操的功效:“浅言之,柔弱游戏体操,足以壮筋骸,强手足。深言之,则兵式体操,人人可以执干戈卫社稷。”[17]显然,进步士绅的理念和言论促进了清末西式体操在岭东的发展。

进步士绅还通过开办学堂聘用高水平的教员来推动西式体操的发展。如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丘逢甲是清末岭东进步士绅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主导倡办的岭东同文学堂就把体操作为重要的课程开设。他聘任日本陆军士官熊泽纯作为教员,从器械体操到兵式体操再到柔软体操都全面而严格教习。当时到省城各地调查学堂的学者回来后,认为岭东同文学堂体操“严毅肃穆,实为各学堂之冠”[18]。再如,1906年作为进步士绅创办的嘉应中学堂也聘请了日本振武学校毕业的浙江省人邓若愚出任体操教员,邓的教学别具一格,“近日教练真枪,颇有军国民气象云”[19]。这些进步士绅倡导开办学堂,聘用高水平的教员,实行高规格的训练,以体操为载体的尚武精神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报刊和学堂是清末进步士绅倡导西方新理念的两大阵地,报刊以言论开发民智、启发进步的思想;学堂则以实践培养先进的人才。清末西式体操就是在进步士绅的倡导下通过这两大阵地而得到发展。

2.2 留洋学生的推动

清末亡国灭种忧患意识的激励,岭东地方社会掀起了一股股救亡图存的热潮。有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要强盛必须“开通民智”,而“欲以开通民智,作育人才,其必自多兴学堂,广劝留学”[20]。于是,“潮嘉往东同人近又组织岭东学会以招内地之士,故有志东游者接踵而起”[3]。清末岭东地区留学日本的人有很多,据1904年的调查“中国在东洋留学者现约二千余人,潮嘉人数将达五十”[21]。岭东留学生去日本后对体操情有独钟,特地选修体操专业进行学习。例如,大埔县大麻乡人郭公接把自家的田地典卖了,取得六百金自费去日本留学。他先是学习理化专业,但是他体会到了体操的重要性,毕业后他再修体操专业,最终也顺利毕业。回国后,他一方面致力于宣传革命,另一方面从事体操教学,意图通过体操来改变国人的体格[14]。而这些留学生回到岭东后,积极参与到兴办新式学堂之中,推动了西式体操在岭东的传播。例如,1905年潮阳高等小学堂、师范传习所和西园学堂“公聘一体操教员,系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金君家燕。闻金君教授日本兵式体操,各学生日有进步,每在操场演操时,行列齐整,气象活泼,观者无不称道”[22]。景韩学堂先是聘任留日归国学生黄任初担任体操教员,后来黄任初被聘为澄海师范传习所主席,景韩学堂“恐有妨功课”,不得不重新聘任同为留学日本的惠来人卓冠英传授体操[23]。同年,在韩山师范学堂举办的毕业纪念会上,金山中学体操教员方子端被邀请做了一番盛情的演说,“谓教育当养成学生之尚武精神”[13]。

留洋学生回到岭东后把海外所学的先进理念带入到体操教学之中,使学员快速掌握了西式体操的要领,逐渐培养起了尚武精神。于是,西式体操在岭东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3 结语

清末,西式体操传入岭东并在岭东得到快速发展,这是进步士绅倡导和留洋学生推动的结果。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亡国灭种的危机鞭策着进步士绅和知识分子 (尤其是留洋学生)寻求保国强种的道路。由于岭东的进步士绅和留洋学生对日本都较为熟悉,他们都认为日本的强大在于其全民都保持着尚武精神,而体操是锻炼尚武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于是,护国强体的认识促使进步士绅和留洋学生纷纷把西式体操带到岭东,促使岭东的西式体操在清末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吕树庭,张力,程湘南,等.体操与体育——一个史学的视野[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8(2):53—58.

[2]武恩莲.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及我国引进之成败[J].体育文史,1989(3):56—58.

[3]东游者众 [N].岭东日报,1904-01-02(4).

[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32—551.

[5]克立基.1902—191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 [B].∥中国海关学会汕头海关小组编校.潮海关史料汇编.汕头: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78.

[6]潮阳蒙小学堂章程[N].岭东日报,1904-01-04(3).

[7]西关学堂近述 [N].岭东日报,1904-07-09(3).

[8]大埔研究科学社之发行 [N].岭东日报,1905-12-18(3).

[9]丰顺良乡学堂之成立[N].岭东日报,1906-05-12(4).

[10]澄海创设师范传习所程 [N].岭东日报,1905-09-14(3).

[11]揭邑女学堂之章程[N].岭东日报,1905-03-31(3).

[12]澄海学界将开运动会[N].岭东日报,1905-10-31(3).

[13]韩山师范学堂举行毕业纪念会情形[N].岭东日报,1905-12-30(3).

[14]邹进之 (修),温廷敬 (纂).大埔县志[O].民国三十二年铅印本.

[15]论中国民族不宜于竞争之由 (五续)[N].岭东日报,1902-10-25(8).

[16]群 .体育会序 [N].岭东日报,1903-03-05(8).

[17]汉民.体操之原因效果 [N].岭东日报,1905-11-16(1).

[18]同文学堂之尚武精神[N].岭东日报,1905-10-14(3).

[19]嘉应中学堂添聘任体操教员[N].岭东日报,1906-11-13(4).

[20]论潮州宜改法推广游学之途径[N].岭东日报,1905-08-07(2).

[21]岭东留学日本之调查[N].岭东日报,1904-11-10(3).

[22]潮阳学堂体操进步[N].岭东日报,1905-09-09(3).

[23]景韩学堂另聘体操教习 [N].岭东日报,1905-09-19(3).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士绅西式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探析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尚武精神:近代习武群体的凝聚力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力
浅析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对于士绅在“双轨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