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花 张雪梅
摘 要 匈牙利职业教育历史悠久,随着其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变迁不断发展完善。其中等职业教育分为职业中学和职业学校的两个并行的培养轨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近年来,匈牙利职业教育改革致力于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灵活衔接、互相融通的框架结构,具体措施有通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模块矩阵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与工商会之间的联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等。
关键词 匈牙利;职业教育;发展演变;改革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9.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79-05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以其杰出的思想和非凡的创造力享誉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匈牙利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匈牙利学生小学毕业后可选择就读文法中学、职业中学、职业学校或到特殊教育中专开展中等教育。目前,每年有60%以上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会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学或职业学校)就读①。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匈牙利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完备的体系,目前,匈牙利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匈牙利政府期望通过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体系的改革,致力于打造一个紧贴市场需求、学程贯通衔接、灵活开放、职业培训终身化的框架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匈牙利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改革路径的探讨,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匈牙利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匈牙利职业教育萌芽于19世纪中期。1844年,匈牙利语正式成为官方语言,为推动文化复兴和科技进步,匈牙利政府建立了几所职业教育学校,为经济发展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真正意义上有组织的职业培训学校的建立始于1884年颁布的《学徒学校法案》。该法案规定,学徒学校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持运作,地方的教育、商贸、工业部门共同实施监管之职。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严重破坏了匈牙利的经济和文化,还带来了社会、政治的剧变。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匈牙利职业教育也经历了巨大转折。二战结束初期,匈牙利在经济上效仿苏联发展重工业,高速度、高指标实行工业化,技工人才出现巨大缺口。为迎合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作了很大调整,以培养工业化所需的大量技术劳动力。1956年,“十月事件”后上台的卡达尔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政治经济政策,并着手实施循序渐进的社会改革。1961年,匈牙利颁布新的《公共教育法》,推进教育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专门设立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中学,从而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划清了界限。技术学校学制三年,专门培养技术人才。职业中学学制四年,学业结束通过考试后不仅能获得中学毕业证书,还能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1966年,匈牙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引入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为提升经济效率,企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对技术工人的再培训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1970年起,匈牙利开始开征一个新的税种——职业培训税。这一税种的实施为大规模开展技术工人再培训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1989年的政治变革带来了匈牙利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巨大变迁。由于国有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社会失业人员增多,社会就业结构及人才技能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匈牙利职业教育却存在着专业内容过细、课程内容陈旧、办学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亟待变革以促进其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对接。
1990年,匈牙利建立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所,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开展研究和实践改革。研究所专家们通过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大幅削减专业数,优化专业结构,以期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颁布《公共教育法》,其最大的变革在于赋予了教会、法人实体和个人以办学的权力。自此,职业教育的办学实体变得多元化,私立教育开始兴起。《法案》还将原来国家对于学校运作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政府,标志着教育分权化的开始。1993年,匈牙利国会通过《职业培训法》,这是匈牙利首部针对职业教育的专门法案,其定义了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流程及考试制度,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了职业资格的种类等,提出培训学员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雇主代表行业实体等(如商会)介入职业培训的课程开发和职业考试等内容。
1997年,匈牙利加入了欧盟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的“达芬奇计划”。1998年,为配合加入欧盟的谈判和整体教育改革,匈牙利对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进行了两个重大调整,从而基本形成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贯通的结构体系。
一是调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改革教学内容,将技工培训学校更名为职业学校。在九到十年级(General Grades,普通教育年级)开展2年普通教育和职业准备教育。随后进入职业教育与培训(VET Grades)开展2~3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ISCED2C或3C)。职业中学在九到十二年级(双语学校则是九到十三年级)开展普通教育,并同时开设职业前教育、职业定位等课程,为开展职业教育作准备。十二年级学生可通过中学毕业考试获得中学毕业证书(ISCED3A)②。增设中等后职业教育阶段(ISCED4C),职业中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这一阶段接受1~3年职业教育与培训。这次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是开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匈牙利的高等职业教育始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高级职业课程项目(ISCED 5B)。这个项目只有高等教育机构才有资格组织实施。课程项目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学分数从30~60不等,所获得学分可转换为同等领域的学士课程。设置这一项目的目的在于让参与者经过短期培训即可快速适应劳动市场需求。项目完成后,参与培训者可从国家资格认证中心获取资格证书,但不能获得高等教育学位。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有一半的课程项目是直接由与高等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职业中学来实施的。
二、匈牙利加入欧盟后的职业教育改革
2004年,经过漫长的谈判,匈牙利与其他9个国家一起加入欧盟。之后,匈牙利不断加强与欧盟各国及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等机构的全面合作,积极参与旨在推进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的《哥本哈根宣言》(2002年)和《马斯特里赫特公报》(2004年)的制定和实施,致力于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吸引力,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
在欧盟专项基金的资助下,2004~2005年,匈牙利对全国就业结构和岗位需求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框架进行了重大革新,旨在建立一套突出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职业资格体系。2006年2月,新体系投入使用:体系内引入了近3000个能力模块,每个职业资格由若干能力模块构成,模块矩阵阐明了不同职业资格的能力构成。职业资格证书数量从805种减少至416种,但系统内还列出了436种“补充证书”。这种模块化结构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使得职业培训具有更强的目标性和更突出的灵活性。
根据模块化体系的建设要求,2005~2008年,匈牙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关于职业教育入学标准、能力要求以及考试要求的规定,并对课程框架进行了修订。2006年,匈牙利在欧盟社会基金资助下建立起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以对接“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EQAVET)中的标准。为此,匈牙利希望建立一个与欧洲资格框架相匹配的国家资格框架。2008年,政府授权国家资源部领衔多个部门共同建设这一框架。
此外,为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统一管理和质量监控,匈牙利对国内的各类研究、咨询和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重组。200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修正法案》规定设立“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理事会”,作为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发展与管理的最高咨询和决策机构。2007年,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国家成人教育研究所”两个机构整合为“国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所”,负责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关的发展研究、控制协调、信息咨询等。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院校管理过度分散的现实,从2004年起,匈牙利利用欧盟社会基金建立区域综合性职业培训中心,每个培训中心下属若干所职业学校[1]。这些区域中心的职能在于加强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强化培训院校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到2011年,匈牙利已建成85个这样的中心,集成了超过90%的职业学校[2]。
三、匈牙利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及其特点
近年来,匈牙利连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现象,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青年失业率逐年增加。这些都严重挫伤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热情,职业教育入学人数出现连年滑坡。另一方面,2010年,欧盟颁布“欧洲2020战略”,提出未来10年欧洲市场将对具有中高级技能的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欧盟《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和社会形象》报告指出,中东欧一些新成员中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吸引力在下降[3]。
在2010年匈牙利国会选举中,青年民主者联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获得了386个席位中的263个,超过议席总数的2/3,获得单独组阁权。这届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为增强匈牙利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职业教育领域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1年12月19日,匈牙利国会通过了新的《公共教育法》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将职业教育改革推向新一轮高潮。在2014年4月的选举中,执政党再次获得议会2/3多的席位。政府总理欧尔班取得连任。这对于匈牙利职业教育改革的连续性和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匈牙利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一)旨在建立衔接贯通、灵活开放、贯穿终身的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给受教育者更多选择。继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包含中等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贯通衔接、并向劳动力市场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中学学生参加完中学毕业考试后可以自由选择继续参加职业教育或进入高等教育院校。按照新的法案,文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选择进入中学后职业教育与培训(ISCED 4C)机构。自2013~2014学年开始,“高级职业课程项目”更名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列入高等教育体系,规定只能由高等院校举办。项目持续4~5个学期,毕业时授予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但不授予学位,所获得的30~120个学分可以转换为学士项目学分。2013年6月3日,匈牙利通过《成人教育法》,完成了对独立于学校系统以外的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重组。
其次,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通道。由于职业学校不授予中学毕业证书,以前的法律规定,学生毕业后一般要完成三年的全职或兼职普通教育并通过中学毕业考试才能进入中学后专科学校或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而从2013年起实施的职业教育新框架规定,毕业生将可在两年内获得中学毕业证书。即使没有获得中学毕业证书,通过高级技师考试且具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也被允许参加中学后职业教育与培训(ISCED 4C)[4]。
可以看出,匈牙利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旨在进一步拉近不同培养轨道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不同培养轨道之间的壁垒,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间形成互相融通的路径,消除职业教育路径中不利于人们继续提升的障碍,从而呈现给学习者更多元、开放、灵活的学习选择,打造终身学习的学习环境。
(二)立足经济需求,面向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匈牙利政府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并与劳动力市场直接接轨。2010年5月,新政府上台后对政府部门进行了重组,教育部门仍然隶属国家资源部,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由国家经济部主要负责。国家经济社会理事会、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理事会、国家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等机构对职业教育面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2010年11月,匈牙利政府总理和匈牙利工商会会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指出,“工商会在强化双元培训、提升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以及为学生参与实习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等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工商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不仅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制定中的关键角色,还负责为多数蓝领职业资格开发核心课程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考试、执行质量保障等[5]。工商会的介入极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经济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工商会的巨大向心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并在企业开展实习。2003~2011年参与合同实习的学生数量增加到以往的3.5倍,见表1。
表1 参与合同实习学生数量统计[6]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学生数 14000 16400 21300 35000 37000 44000 46000 48000 49000
(三)通过改革学制、财政激励、政策引导等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入学率
为填补劳动力市场技术劳动力的巨大缺口,本届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口碑和吸引力。决策者认为,缩短学制才能让受教育者真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的优势;减少理论课程,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就业能力培训,才能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及发展实现直接衔接。
在学制方面,2011年新法案不再硬性规定开展职业教育的年龄不得早于16岁。自2013年起,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从九年级(即14岁)开始同时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提前两年,即从九年级开始其学徒培训。而且,与原来需要1~3年不同,职业中学毕业后只需参加1年的职业资格培训即可达到ISCED 4C。
在加强实习训练方面,从2010年起,职业学校在9~11年级设置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早期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第一年以学校教学为主,后两年以工作实习为主。从2013年起,职业学校中的4~5年技工培训项目将会被三年期项目全面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双元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实习学时将占到总学时的2/3,而理论教学与普通教育的比重仅占1/3。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财政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劳动力市场急需的职业培训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不仅可以得到津贴,还可以获得政府设立的紧缺人才培训奖学金。根据国家经济部2012年统计数据,这部分的经费投入巨大并逐年增加,2010~2012年的投入分别是700万欧元、1100万欧元、1300万欧元[7]。另外,还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地方政府奖学金、贫困学生奖学金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完善终生学习服务、支持各类行业竞赛等多种渠道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口碑。
(四)继续加大中央政府对公共教育的管理,建立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自1993年以来,匈牙利的公共教育机构一直归各级地方政府领导,3000多个自治区的学校教育及其质量控制都由地方政府负责。本届政府认为,过分向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在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更无法有效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开展绩效评估。因此,政府决定加强对公立教育机构的管理。
2012年10月起,原有的26个区域发展与培训委员会由7个大区发展与培训委员会取代。大区发展与培训委员会的职能在于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就业及就业能力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力求保障职业教育与培训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匈牙利还新成立了一个叫做“克勒贝尔斯贝格中心”③的机构,下设198个区县分支机构。该机构从2013年开始负责管理匈牙利的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教育服务,向教育部提交区县级教育规划建议书。另外,中央政府还从地方政府收回了指定入学区域、聘用教师和行政人员、规定教育内容等诸项权力。这项改革目前引发诸多争议。不少批评者担心,此类改革会引发教育的过度集权化。
2012年7月,政府正式颁布了对接欧盟标准的“终身学习国家资格框架”。这是一个以终生学习为目标的综合性框架,涵盖全国职业资格以及教育与培训的子系统。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首先发展完善了以能力为核心的五级结构,并在中等后职业教育与培训中通过改进资格标准、课程设计和考试系统引入能力需求来测量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