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工技能 平稳推进城镇化

2015-01-05 17:43许正中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5期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教育

许正中

摘 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既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手段,又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有力工具,更是个人技能提升的便捷途径。职业教育应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农民工自身特点开展适应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特点的职业教育内容培训。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职业院校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工技能;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08-03

近年来,按照以可持续发展观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问题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培育新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载体,而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是城镇的主人,二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农民工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民工技能、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建设的逻辑关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而农业基础却相对薄弱,“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阻力。“三农”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农民工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无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还是农民增收,都离不开农民工技能的提高,而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这也赋予了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凸显出的人的发展与稳定问题,其实质就是人本身也要实现“城镇化”,包括人的生活观念、职业素养等。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加快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实质上就是要求,职业教育能通过对农民工,特别是对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能力强的农民工进行城镇化教育,提升农民工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观念,提高农民工技能,培养其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有适应城市的生活能力、生活方式能力,更要有产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既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手段,又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有力工具,更是个人技能提升的便捷途径。

二、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之前,每个地区都应该充分考虑为产业发展而准备的各种岗位技能人才,从而奠定一定的基础。农民工由于自身特点,是技能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就更加重要。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农民工自身特点分为城镇化前、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后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应开展有阶段特色的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技能。

(一)城镇化前的职业教育内容

城镇化前,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既要有适合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职业技能教育,又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更要有国家方针、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上岗培训等。这不仅能避免农民工“纸上谈兵”,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推动农民工自身发展进步,还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内容

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人文素养教育,还要加强农民工的城镇居民意识教育。这不仅能促使农民工随着各种产业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含量提高,提前做好知识和技术更新,紧跟经济和科技发展步伐,而且能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岗、爱业激情,并最终树立城镇主人翁意识,以巨大的热情参加到城镇化建设大业中来。

(三)城镇化后的职业教育内容

城镇化后,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战略意识教育,而且要强化农民工的创业就业培训,特别是竞岗培训。这不仅有利于农民工更好地树立职业战略意识,与时俱进,而且有助于农民工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他们的正能量,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实现他们的权利,推动农民工的个性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建立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提高其技能,对于进一步推动城镇化非常关键。中国应该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职业院校服务机制相互协调的适应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常态化体制机制。

(一)强化政府引导机制

基于中国特殊国情,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形成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中国城镇化建设存在严重的区域差距,亟需政府顶层设计、全盘谋划,从国家发展的大局进行调整和均衡。中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此,政府一是完善相关法规,保障农民工受教育权利,同时保障对农民工的各种培训投入能让广大农民工受益。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由最初以财政投入为主逐步增大社会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一个常规化的多渠道教育投入体制。三是构建技能鉴定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又有利于农民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二)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农民工职业教育是社会化大势所趋,而职业教育社会化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资金共同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教育中。一要完善社会投入机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农民工职业教育,既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推动社会教育的大发展。二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即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将为民谋福利的政策落到实处。三要构建企业培训机制,即企业要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

(三)实施职业院校服务机制

职业院校是开展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载体和具体实施机构。但中国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教育还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促进下被动开展的。因此,一要将职业院校培训重心下移,走出校园,走出城市,无限接近基层;二要完善科研转化培训机制,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要强化校企、校地交流机制,建立常态交流和合作机制,使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国家大政方针一致,与企业需求一致, 从而实现各类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不仅能大大激发农民工的生产潜力,使农民工获得公正待遇和公平发展机会,而且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职业教育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