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明
摘 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条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肩负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播城市文明、增加居民收入等重要任务。为有效发挥这些职能,职业教育要着重做好如下工作:加强一体化设计,推动职业教育和城镇化的同步良性互动发展;完善新市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快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新型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05-03
一、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第二、三产业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这种速度在国际上是空前的,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比重均在80%以上,而且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持续发展潜力,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局部地区来看,都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健康的、良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必将会继续助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后我国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中,城镇化的贡献率占3个百分点左右。从投资看,如果按照联合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投资应占GDP总量5%的建议测算,我国今后每年这两项投资至少为2.5万亿元,产生的GDP至少在4.8万亿元,相当于年均GDP的24%。从消费看,城镇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产生的直接消费将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化在我国经济总体格局中地位重要、意义深远、空间巨大。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人口城镇化滞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形成了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建设急于求成、贪大求全;城市服务和管理严重滞后、农村土地撂荒等问题凸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为此,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城镇化发展实际,基于转方式、调结构、扩大内需的需要,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党和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2014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推进城镇化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根本任务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已经成为坚定的国家意志。
二、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条件。根据国际经验,成功的城镇化一般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二是要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实现第二、三产业的大发展并不断向城镇集聚;三是要推动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四是要推动国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无论是劳动力转移、产业调整还是文明的传播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必要前提
城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关键问题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有1000多万,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人口还将增加3亿左右。而目前转入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不到10%,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以及教育培训需求,仅靠普通教育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提供保障,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他们融入城市,适应城市新的工作和生活。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为企业培养不同专业工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工人提供多种选择,有利于促进城市企业多样化和企业聚集融合、增强城镇的经济社会竟争力,从而促进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地方招商引资、考察是否落户时也习惯于将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作为一个衡量指标,在这方面,企业考虑的就是能否“就地招工”、“就地取才”,这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能够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蓄水池。据统计,目前有60%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家乡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发展职业教育是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需要人口的市民化,需要文明化的市民。在这方面,职业教育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就职业教育本身来讲,其不仅仅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能将诚信守法、爱岗敬业等思想观念融入教育过程中,多维度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造就有技术、重规范、讲文明的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职业教育是很典型的平民教育,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学成后无论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会对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城市文明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推动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
同时,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贯穿人的终身的教育,对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提升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也会更为持久和深远,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业变更提速,职业教育和培训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上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方兴未艾,不仅说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以职业教育的有效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创造奇迹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并随后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等,使得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适应新型城镇化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加强一体化设计,推动职业教育和城镇化的同步良性互动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要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各类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二)要完善新市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快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还尚未形成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个常规化教育体制。这势必造成农民工就业培训不足,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结合全国各地推进城镇化和职业教育良性互动的做法和经验,出台相关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做好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三)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职业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增强服务意识,与建设新型城镇化同向同行,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既要考虑留在农村的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又要满足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农村民众终身学习与发展以及生活教育的需要。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将产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职业教育要主动对接这一新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