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务管理的工科院校交换生项目研究

2014-12-29 13:06张穗钰
科教导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

张穗钰

摘 要 文章对广东工业大学2011~2013年3年间的交换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该校交换生项目的特点:交换项目以学期交流为主,派出人数稳步增长,交换生主要从大二、大三的学生中选拔,交流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交换项目涉及的专业广泛。基于教务管理的角度,从课程衔接、学分成绩互认互换、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该校交换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

关键词 交换生 教务管理 学分互认 交换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Students and Their

Academic Affairs of Universities

——An Example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ANG Suiyu

(Dean's Offi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Frequen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number of exchange students increase dramatical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ata of exchange students from 2011 to 2013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rograms. Based on the exchange students' performance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exchange student academic affairs.

Key words exchange students; academic affairs; credit transfer system; management for exchange students

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为了顺应人才培养国际化,国内各高校都开展了跨境培养本科生的项目,各高校交换生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开展交换生项目,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求学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①②本文中的“交换生”,特指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的本科生。本文对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的交换生数据进行分析,从派出的类型、人数、所在年级、派出的国家或地区、专业等方面进行统计。

1 交换生项目的特点

1.1 交换生项目以学期交流为主,派出人数稳步增长

2010~2013年间,广东工业大学派出的本科交换生人数达到304人,交换生人数和规模均在增长。本科生在读期间赴境外大学交流的方式根据交流项目的时间长短及目的来划分,可分为短期交流、学期交流和学年交流。

短期交流的时间较短,仅参加境外院校的活动或者几门学时较少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拓宽交换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经历。短期交流往往安排在假期,学生既体验了境外高校的学习生活,又不耽误回校后在本校本专业修读的课程;学期交流能让学生完整参加一个学期的完整学习;学年交流允许学生参加一至两个学年的完整学习,更充分地融入境外院校的学习生活,体验与大陆高校不一样的文化氛围。③

根据2011~2013年交换生的数据(如表1所示),3年来交换生项目和人数逐渐增多,其中参与学期交流的人数增幅最大,参与学期交流的人数从2011年的24人增加到2013年的69人,学期交流已成为主要的交流类型。而学年交流的人数有所下降。由于境外高校的学年往往与大陆高校不一致,例如欧洲许多高校都实行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约两个月,到六月中开始放暑假;大陆大多数的高校都只有两学期制,回校后课程的衔接、成绩的互认等事务变得复杂,近3年来的数据显示学年交流项目略有减少。

1.2 交换生主要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中选拔

从交换生所在的年级来看,交换生主要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中选拔。与大二、大三的学生相比,大一新生还在适应高校生活,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对外交流、在境外求学的能力稍弱,因此大一新生的交换生项目以短期项目为主。而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不是常规交换生选拔的理想人选。我校参与交换生项目的大四学生,多数参加的是涉及学位的交流项目,主要目地是让学生参加一至二学年的交换项目后,完成境外大学和本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满足两校的修业要求,分别获得境外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本校的学位证书。此类项目对学生要求较严格,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经济条件。

1.3 交流的国家和地区范围逐渐扩大

2011年交换生项目仅涉及5个国家或地区,而2012年扩大到10个国家或地区,2013年增加到11个国家或地区。3年间本科生交流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台湾、英国、日本、韩国、波兰、德国、泰国、香港、荷兰、泰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地,均是发达、生活富裕的国家或地区,范围遍及亚、欧、美、澳四大洲。3年间赴美国的交换生最多,达到110人;台湾次之,为63人;英国第三,共32人。

1.4 交换项目遍及大多数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而2011~2013年间的交换项目涉及的专业多达64个,派出人数最多的5个专业分别是英语(35人)、国际经济与贸易(14人)、建筑学(14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3人)、日语(13人)。派出人数最多的5个专业中只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理工科专业。作为一所工科院校,交换生的派出专业并未体现以工为主的特点,工理经管文法艺均有涉及,派出专业较为平均。endprint

2 交换生项目教务管理中的实践

2.1 课程的衔接

境外大多数高校的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间与大陆高校不一致,例如欧洲许多高校都实行的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约两个月,以圣诞节、复活节划分三个学期,在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开学,到六月中开始放暑假;而大陆多数的高校都实行两学期制,九月初到一月底为秋季学期,三月初到七月底为春季学期。这意味着交换生不得不中断本校的学习或考试参加交流项目,或者等到本校所有教学安排结束才赴境外中途插班学习。这种高校间学期长度和数量的不对等,增加了交换生管理的复杂性,尤其体现在教务管理方面。

对于交流后回校的交换生,学校会安排他们把境外修读课程的学分、成绩转换为校内课程的学分、成绩。对于境外并未开设的课程,则需要补修,或通过缓考、免听不免考等方式把成绩补上。但是有些课程,比如大陆高校开设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思政类课程,境外几乎无此类课程,交换生回校后不得不补修。部分交换生回校后补修课程多,难免与正常课表有冲突,学习压力大。此外补修课程的交换生人数少,补修课程各不相同,其补选课、上课时安排间等都不得不采用手工操作和后台修改。特别是涉及交流项目的毕业班学生,项目结束时间较晚,未补修或未学分互认的课程将影响其毕业。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大三、大四才回校的交换生也逐渐增多,交换生回校时如果错过了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2.2 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

学分和成绩互认是交换项目的核心。④交换生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中,交换生的回校后的成绩管理是交换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境内外各高校评定成绩的方式各有不同,成绩记载方式不一。大陆高校成绩记载一般采用五级制或百分制;美国大部分院校采用A、B、C、D、F五级制,此外附加+或-号;⑤台湾地区的高校也普遍采用百分制;欧洲高校采用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该系统是欧洲共同的学分标准,学习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个层次七个级别;日韩高校则以等级制为主。⑥

目前,由于学分、成绩互认互换问题具有一定复杂性,我国还比较缺乏详实的资料研究学分、成绩互认互换的方法。我校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项目的特点,总结了一批境外高校常见的成绩记载方式,针对不同的成绩记载方式制定了一套规范、可操作的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的制度。目前,我校针对交换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用了学分和成绩互认、免听不免考、免修、补修、缓考等多种方式记载其成绩。

2.3 需要先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持交换生管理

各高校都采用教务系统来管理教学运作。交换生人数少,各部门间信息化程度低,包括交换生成绩管理等的大多数交换生事务都不得不依靠手工操作或后台修改来完成。此外,由于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并不在学籍系统内进行标示,任课教师不了解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情况,不掌握交换生需不需要来上课或考试等情况。

此外,交换生对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的运作并不熟悉,交换生的事务往往由几个部门分工负责:外事部门负责选拔派出;教务部门负责成绩、学籍、补修选课等。交换生从参与项目开始就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但负责选拔派出的外事部门工作人员或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不一定熟悉教务部门的运作。如果错过了交换生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段,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目前,我校各部门对交换生的管理尚未上升到系统管理,还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各部门信息割裂、不共享。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先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 陈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47-150.

② 陈青,邓责梦,何洪.大陆高校跨境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探析[J].高教论坛,2011(4):126-129.

③ 王瑞德.大学国际交换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④ 黄金贤,陆瑾.交换生事务及流程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196-197.

⑤ 邱萍,刘丹.美国大学学分转换模式新探——以三所美国公立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2(11):39-43.

⑥ 郑延才.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73-75.endprint

2 交换生项目教务管理中的实践

2.1 课程的衔接

境外大多数高校的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间与大陆高校不一致,例如欧洲许多高校都实行的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约两个月,以圣诞节、复活节划分三个学期,在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开学,到六月中开始放暑假;而大陆多数的高校都实行两学期制,九月初到一月底为秋季学期,三月初到七月底为春季学期。这意味着交换生不得不中断本校的学习或考试参加交流项目,或者等到本校所有教学安排结束才赴境外中途插班学习。这种高校间学期长度和数量的不对等,增加了交换生管理的复杂性,尤其体现在教务管理方面。

对于交流后回校的交换生,学校会安排他们把境外修读课程的学分、成绩转换为校内课程的学分、成绩。对于境外并未开设的课程,则需要补修,或通过缓考、免听不免考等方式把成绩补上。但是有些课程,比如大陆高校开设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思政类课程,境外几乎无此类课程,交换生回校后不得不补修。部分交换生回校后补修课程多,难免与正常课表有冲突,学习压力大。此外补修课程的交换生人数少,补修课程各不相同,其补选课、上课时安排间等都不得不采用手工操作和后台修改。特别是涉及交流项目的毕业班学生,项目结束时间较晚,未补修或未学分互认的课程将影响其毕业。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大三、大四才回校的交换生也逐渐增多,交换生回校时如果错过了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2.2 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

学分和成绩互认是交换项目的核心。④交换生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中,交换生的回校后的成绩管理是交换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境内外各高校评定成绩的方式各有不同,成绩记载方式不一。大陆高校成绩记载一般采用五级制或百分制;美国大部分院校采用A、B、C、D、F五级制,此外附加+或-号;⑤台湾地区的高校也普遍采用百分制;欧洲高校采用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该系统是欧洲共同的学分标准,学习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个层次七个级别;日韩高校则以等级制为主。⑥

目前,由于学分、成绩互认互换问题具有一定复杂性,我国还比较缺乏详实的资料研究学分、成绩互认互换的方法。我校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项目的特点,总结了一批境外高校常见的成绩记载方式,针对不同的成绩记载方式制定了一套规范、可操作的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的制度。目前,我校针对交换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用了学分和成绩互认、免听不免考、免修、补修、缓考等多种方式记载其成绩。

2.3 需要先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持交换生管理

各高校都采用教务系统来管理教学运作。交换生人数少,各部门间信息化程度低,包括交换生成绩管理等的大多数交换生事务都不得不依靠手工操作或后台修改来完成。此外,由于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并不在学籍系统内进行标示,任课教师不了解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情况,不掌握交换生需不需要来上课或考试等情况。

此外,交换生对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的运作并不熟悉,交换生的事务往往由几个部门分工负责:外事部门负责选拔派出;教务部门负责成绩、学籍、补修选课等。交换生从参与项目开始就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但负责选拔派出的外事部门工作人员或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不一定熟悉教务部门的运作。如果错过了交换生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段,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目前,我校各部门对交换生的管理尚未上升到系统管理,还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各部门信息割裂、不共享。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先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 陈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47-150.

② 陈青,邓责梦,何洪.大陆高校跨境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探析[J].高教论坛,2011(4):126-129.

③ 王瑞德.大学国际交换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④ 黄金贤,陆瑾.交换生事务及流程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196-197.

⑤ 邱萍,刘丹.美国大学学分转换模式新探——以三所美国公立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2(11):39-43.

⑥ 郑延才.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73-75.endprint

2 交换生项目教务管理中的实践

2.1 课程的衔接

境外大多数高校的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间与大陆高校不一致,例如欧洲许多高校都实行的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约两个月,以圣诞节、复活节划分三个学期,在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开学,到六月中开始放暑假;而大陆多数的高校都实行两学期制,九月初到一月底为秋季学期,三月初到七月底为春季学期。这意味着交换生不得不中断本校的学习或考试参加交流项目,或者等到本校所有教学安排结束才赴境外中途插班学习。这种高校间学期长度和数量的不对等,增加了交换生管理的复杂性,尤其体现在教务管理方面。

对于交流后回校的交换生,学校会安排他们把境外修读课程的学分、成绩转换为校内课程的学分、成绩。对于境外并未开设的课程,则需要补修,或通过缓考、免听不免考等方式把成绩补上。但是有些课程,比如大陆高校开设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思政类课程,境外几乎无此类课程,交换生回校后不得不补修。部分交换生回校后补修课程多,难免与正常课表有冲突,学习压力大。此外补修课程的交换生人数少,补修课程各不相同,其补选课、上课时安排间等都不得不采用手工操作和后台修改。特别是涉及交流项目的毕业班学生,项目结束时间较晚,未补修或未学分互认的课程将影响其毕业。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大三、大四才回校的交换生也逐渐增多,交换生回校时如果错过了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2.2 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

学分和成绩互认是交换项目的核心。④交换生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中,交换生的回校后的成绩管理是交换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境内外各高校评定成绩的方式各有不同,成绩记载方式不一。大陆高校成绩记载一般采用五级制或百分制;美国大部分院校采用A、B、C、D、F五级制,此外附加+或-号;⑤台湾地区的高校也普遍采用百分制;欧洲高校采用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该系统是欧洲共同的学分标准,学习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个层次七个级别;日韩高校则以等级制为主。⑥

目前,由于学分、成绩互认互换问题具有一定复杂性,我国还比较缺乏详实的资料研究学分、成绩互认互换的方法。我校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项目的特点,总结了一批境外高校常见的成绩记载方式,针对不同的成绩记载方式制定了一套规范、可操作的学分和成绩互认互换的制度。目前,我校针对交换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用了学分和成绩互认、免听不免考、免修、补修、缓考等多种方式记载其成绩。

2.3 需要先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持交换生管理

各高校都采用教务系统来管理教学运作。交换生人数少,各部门间信息化程度低,包括交换生成绩管理等的大多数交换生事务都不得不依靠手工操作或后台修改来完成。此外,由于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并不在学籍系统内进行标示,任课教师不了解参与交换项目的学生情况,不掌握交换生需不需要来上课或考试等情况。

此外,交换生对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的运作并不熟悉,交换生的事务往往由几个部门分工负责:外事部门负责选拔派出;教务部门负责成绩、学籍、补修选课等。交换生从参与项目开始就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但负责选拔派出的外事部门工作人员或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不一定熟悉教务部门的运作。如果错过了交换生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间段,可能会影响其毕业。

目前,我校各部门对交换生的管理尚未上升到系统管理,还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各部门信息割裂、不共享。随着交换项目的增多,先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 陈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47-150.

② 陈青,邓责梦,何洪.大陆高校跨境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探析[J].高教论坛,2011(4):126-129.

③ 王瑞德.大学国际交换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④ 黄金贤,陆瑾.交换生事务及流程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196-197.

⑤ 邱萍,刘丹.美国大学学分转换模式新探——以三所美国公立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2(11):39-43.

⑥ 郑延才.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73-7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从自身实践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务工作的认识
基于.NET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西部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进措施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