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勤会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时也需要探究,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从预习开始进入探究学习
预习就是对老师未教的内容事先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探究,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一般性问题,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们一般认为,数学学习成果只看知识的结论,更为注重对基础知与和基本技能的取得,而忽视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态度等。老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提前预习,在预习中对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了解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并带着自己的问题有重点地在课堂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要听一听自己的理解是不是与老师的讲解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或者理解还不够深入,就要进一步学习,直到学习到深处为止,另外,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比如,在学习一位数的加法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5+6=?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在预习时最常用的办法是,用摆一摆学具,数一数手指等方法解决,自己在预习时已经弄懂了,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除了运用自己的方法以外,老师又运用了另一种方法,先是算5+5=10,然后再算出10+1=11,最后給出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这种方法,有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见,在预习中没有得出这样的方法。于是,他马上会联系出5+7的计算方式。学生在探究性的预习中掌握到了自己没有掌握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就会把这些方法运用起来。
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1.在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人,学习知识需要学生亲身参与,这也是探究学习的前提,自主参与是探究性活动的根本,探究性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时,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重点的知识处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感觉学习目标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从而督促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自己与知识的平衡,追求平衡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思维活跃,才能进行创新性的学习。
情境教学法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从事学习,创设问题情境,也是给学生一个心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个“不协调”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断地探索,达到一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情境中来。在问题的学习情境中,包含着一定的探究目标,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的思考明确学习方向;学生能在问题中产生探究欲望,这是思维活跃的动力,只要学生思考问题活跃,他们得出的答案就会更快、更好,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率。
2.课后巩固练习,提高探究能力
课堂上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正是注重基础,有了好的基础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在课的结束时,我们都对基础知识进行拓展运用,在运用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拓展练习是创新的有利时机。在巩固练习中,要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拓展练习时,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要放开学习,让学生大胆学习,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了探究,也不要给出唯一固定的结论。要让学生在开动脑筋、创新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有时候尽管不正确,但也能通过这个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总结经验,再次创新性学习。现行教材中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大多数知识都是问题单一,结论也是单一的,学生只能在学习中达到“知”的层次,而不能达到“活用”的层次。学生在基础知道学习时思维不活跃,兴趣得不到开发,解决问题也没有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将数学学习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学习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学习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学会探究,学会主动学习的方式。老师应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郝有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2]郑莲子.如何设计和开发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
[3]胡加良.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05).
?誗编辑 薛直艳